找回密码
 注册

神油烁金∷日月穿梭,脉动越来越强,长篇精密机械科普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9 12: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小菜比一个,没看懂
发表于 2014-10-29 12: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情况?那个论坛封杀的?发过来我们去瞧瞧。没逛过机械论坛,感兴趣。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升级版《婉婷》综合检验组装测试平台由五部分组成,
! R' {3 M& d& D+ j1,松木基础支撑木架重约60公斤,部分台面厚度85毫米,加强厚度约65毫米,最厚处150毫米,可以均载10吨的压力,使用木基础共振特性不明显或不强烈,减震吸震性能比较好,测量更精准,比混凝土基础效果要好,当然这是静态检验,大功率动态检验或运转就不如混凝土基础好
8 D: y) _, C/ W# ^1 x) j7 L
3 w/ D% g6 T  ~9 G$ {2,检验组装测试台面由5块基础孔槽结合平板拼接而成,中实孔槽结合基础组合平板由整块锻造合金钢铣削加工而成,淬硬淬透,硬度极高,精密无比,耐磨无比,强大的热处理流程保证了组合平板永不变形,宁折不屈,造价高昂,通常都是航空航天军工单位在使用,不是一般单位和小作坊用得起的玩意,我也只能从二手市场去猎取他们
( G; t! |: M* ]5 r. o
: g3 ], c" ^! d9 Q" N! s: E6 c) [3,组合货架,本来想在原有木基础上继续用木料制作,因动作太大畏难而放弃改用商品货架, c: t: J9 J( d
1 {/ R9 k7 O/ B$ e6 i* I
4,电控数控系统,这个另外写个帖子
. a* o4 c3 A* p9 a* L! N1 h; A4 D7 A$ F' y2 {' X
5,机械部件组装检验检测系统,这部分由各种刃磨量具和工装组成,比较复杂,以后慢慢做些介绍
& l4 G9 N3 E- n# j
发表于 2014-10-30 09: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N年了,这些东西纹丝未变,这些年你都干啥了?
/ J3 m9 H, v# t1 x! J7 F6 S  K2 Z3 C
雕刻机呢?数控铣呢?工业主轴呢?高精密台剧呢?
$ F* c/ o8 p( Z3 r) R! R: T! G* f, p
这些年你除了吹牛和被各个论坛版主砍的死去活来,你还做啥了?
发表于 2014-10-30 09: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N年了,这些东西纹丝未变,这些年你都干啥了?
. N. l7 y! y8 L  p, L
+ X3 ]6 P. {8 Q& `6 ~: K: {雕刻机呢?数控铣呢?工业主轴呢?高精密台剧呢?
) ]/ ?! x  b! w. z# e0 j
* B4 @+ x1 D5 ?$ m  Q8 a这些年你除了吹牛和被各个论坛版主砍的死去活来,你还做啥了?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圆筒形制的机械主轴越来越多在被使用,因为圆筒形制制作工序少,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精度但是受力特性不如矩形外壳,同时共振特性明显,比较容易起振,为了抑制/吸收共振同时增加负载能力通常还要制作个强大的固定外套,精密点的厚重点的固定外套并不廉价,这样一来性价比就下来了,所以我一直在探索矩形形制的主轴制作,经过这几年的沉淀积累,越来越有心得
) e6 Y% N0 g4 {9 Y- W0 I0 F% R
% O$ l$ u+ m' L" ^- X/ B; i: J) A3 B. `6 f+ t9 A2 @+ `) m
- K& m9 V! m* `" L
CAM01383_副本_副本.jpg
CAM01380(1)_副本.jpg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0: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密的矩形轴壳制作难度是圆筒形的数倍,成本极其高昂,但是相对于圆轴+抱箍或其他固定结构还是有性价比优势,同等重量下性能占优,同等造价下体积占优,同等精度力度速度下安装要求占优" O4 {$ h! W8 M

4 U- \; ~8 i: |( f        所以我坚定选择矩形轴壳之路,矢志打造世界上最强矩形轴壳主轴
发表于 2014-10-30 1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甲 发表于 2014-10-29 11:12 4 w% G, P; o3 x' \
那个平面上那个带小方格的有什么具体功能?求指教
" Q! f! ~2 j, k  t$ v; \; V- n
夹装台面; [" O, v5 X7 N* w7 X9 Z& ?2 P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22: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上最强矩形壳主轴安装位打了12个(沉)孔,端面板也打了12个(沉)孔,除了极端的应用于极强负荷或其他恶劣负荷或超精密加工下够用,通常情况下显得亢余了,聪明的人会充分利用这些亢余孔干点别的事,打这么多孔我其实不轻松,尽管机械加工时都做了倒角,但是拿回来以后每个端盖板都要二次去毛刺处理,要使用好几种方法做去毛刺处理,先用油石去除正面毛刺,台阶毛刺,在用其他办法进一步去除边边角角细微毛刺1 U5 ?/ e0 t# y, Z1 D% j

6 T+ `* ?$ ^- J6 @9 H, Z+ ^, y8 R. f5 I0 _) D9 C
0 f) i4 M; r* R7 m* e8 F5 W
CAM01386_副本.jpg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7: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的电主轴设计端盖都是后装,即使出现尺寸偏差换一个或者重新加工即可,但是我设计的这个主轴前端盖是先装型,装好了在出现尺寸偏差问题就死定了,所以每个前端盖都要进行装前检验,确保在第一个装配环节上不出任何问题,对经过初步去毛刺的前端盖逐个进行检查,当然图中只是其中一个配合检查,还有与轴心的配合检查
7 b* E, g' a6 t9 x% F+ c# `1 c: S
% G: b% H( Q6 ?6 `. _/ F1 u1 S% @& c. y

3 p1 u5 k- }6 ?9 k! V/ R* i. o& T; u: Z9 Q* `! P% n

8 {" C3 G. R1 D4 K! K/ l+ G
CAM01387_副本.jpg
CAM01388_副本.jpg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7: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装配尺寸检查合格以后再做进一步精处理,让端盖看起来更漂亮一些% ^& L& z# q' s/ ^1 Y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22: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做到业界最强,不惜一切代价,没有一个强悍的核心,我也没理由制作任何机器设备,先把主轴做到最强,然后再开工做设备,这就是我的基本思路8 _( k* u) j4 ~* k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23: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用最强的主轴才有可能做出最强的机器,这个主轴基本设计可以装配三种类型,N款轴心,万能通用型轴心,专业或专一型轴心,实现钻,攻,铣,磨,雕,锯等所有加工项目7 w0 L- Q; a. v4 `" p: w
9 N) R, y: r) j/ \
+ `6 E! W! E( s4 ]
) ?+ ^" X# X, a1 j7 D
33.jpg
44.jpg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23: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BT/ISO接口比较普及了,价位也不高,也有需要,但是不大符合我的观念,我的理念是一台机器可以胜任绝大部分的加工项目,BT/ISO30接口用来锯,磨的话力道不够或装夹精度达不到要求,用来雕刻的话速度不容易上去,所以我还是着重开发升级版ER接口,也就是全能型ER接口,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吧这个全能ER接口做强做精,上面的第二张图就是全能型ER接口轴心" |% h$ |4 Y0 U2 L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23: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最好的轴心厂做东西,先排几个月的队才能轮到,去一般性的工厂几天就能交货,做出来东西差异还是很明显,无论是材料做工还是精度7 Q& A1 A! W+ J& p$ v2 ]  y

+ H6 _5 u+ Y2 \4 V
* }6 ^1 ]3 v# j; m' u! h- I5 Z4 _0 b, F  P% [& ~8 X+ S
CAM01389_副本.jpg
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