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公输子门下

中式传统框锯真的不值一提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1 16: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输子门下 发表于 2014-5-20 07:46 ; Q  k( o1 q3 o0 b: _& K/ v; U
如果框锯能改进改进,扬长避短,让使用者好上手好掌握就好了。

" M4 k) _5 m+ A框架锯用了上千年,除了不用电锯;还真离不开它。此外价格便宜。不到日本锯的十分之一。3 g$ t; I7 x5 p. L1 R: a+ t  t/ v

( f7 r* D  O4 f7 o! T; t6 [2 k, g来自:Android客户端
( W; S! o2 N/ B0 J% O+ ^' K+ E北京市大兴区兴丰大街
发表于 2014-7-6 14: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什么工具做出好东西才是好手艺
发表于 2014-7-6 15: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框锯很好用啊  就是不好携带 现在的电动工具太多 就跟电脑和钢笔的关系一样 现在的人多依赖电动了 就感觉手工工具是个渣   L  c# F$ Z" f2 C
" H3 {2 `1 K( j/ g" M. N: V
来自:Android客户端3 Z- U) X4 X7 Q3 O
发表于 2014-7-7 17: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两本书我也看了!!
发表于 2014-8-27 22: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式厨具也一样不值一提   看人家外国厨房 堪比实验室  ; 中式伙夫 就那几把中式厨刀,真不够瞧的
( m; @' l7 s' v; R
4 A1 ~1 g6 E9 m: l1 W) P不过 如果你是西医 就知道 西医真正能彻底治愈的疾病 不用脱鞋就能数的过来了
发表于 2014-8-28 08: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框锯现在生产的锯条都质量不好呀。。还是以前老木工用的顺手。
发表于 2014-8-28 17: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眼不清 于 2014-8-28 22:52 编辑
2 p# t9 H1 q' M0 B/ k/ ]0 r0 T8 X# s
& c& z, k8 W: {# s都说框锯难掌握,我有小体会,首要心态平和勿急燥,持锯手腕松,落锯暗臂力,心眼合一瞄线直,运用纯熟自然事半功倍。
; t) N4 T- w& @: H0 V
发表于 2014-8-29 07: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学习了,高手多回复啊
发表于 2014-9-4 14: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很多人的认识是有误区的,出发点就设定在我们落后于西方,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对的。) h; s7 L% Q! q! a, _, m% v
- h* \- t+ ^1 r0 v
首先,锯子越长,效率越高。做框锯就是为了追求长锯条带来的高效率,500mm、600mm甚至700mm的框锯很多,但是你见过那么长的板锯吗?) s' @# @  T3 ?/ m; C% n4 }( W

$ i7 W& M: N0 Y& O" Y2 f1 x1 k! J7 c+ T其次,锯条越长对冶金工艺的要求也越高,所以也不存在是我们冶金水平差所以只能用框锯这种可笑的结论。
9 \  `& D1 O. ?5 w' V: N1 I/ V, ~, U7 j5 S& R7 u# d
第三,就是我们文化的影响。简单的就是最好的。一把框锯可以做的活,换成日本或者欧洲的木匠需要用好几把锯子才能完成。我们框锯的设计绝对是遥遥领先的。
* @# D8 c5 }% D- i9 G. C$ E( h6 q! z$ p
第四,市场需求。以前的木匠都是上门服务打家具干木工活的,工具当然是越简单越少越好。框锯除了一锯多用,还可以很方便的拆开占用很小的储物空间。
$ s% B7 h% L% k: K2 z4 I  k: X+ B2 d* p& _
至于因为框锯对使用者要求高就认为是落后的那就更可笑了。越是先进的东西对使用者的要求就越是高,这个就是客观规律。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30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9-4 14: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框锯更适合外出使用,不可能到处都有自己的木工桌使用,不可能自己做事的地方都有台钳,这种种现实的施工条件,只有框锯更适合,经济实惠耐用,全天候现场条件使用,板锯只有配合木工桌才有舒适度,所以,框锯完胜板锯
! b0 `! U$ L6 Y
发表于 2014-9-4 15: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在补充一点,西方的工具主要是做出来卖的,我们的工具主要是做出来用的。
7 H, G) @. m( `# Q9 w" H& ^6 y9 L1 J5 p
我们有些人推崇之极的很多西式工具也就近代1、2百年的东西。更早以前这些工具的前生,设计和我们的都是一样的,木框锯、木刨子。
9 K/ q! }) s  m2 Y  A/ |, f, Z. s/ C; _7 I
就以刨子为例。从古代画卷中可以看到,以前的西式刨也是木头的,结构和我们现在的木刨一样的。木友“公输子门下”的头像就是把西式古刨,大家可以看一下。后来么,刨身变金属的了,刨刀的调节变成螺丝调节的了,这样子号称更耐磨寿命更长,刨刀调节更精密了。其实呢?用起来的效果和40块钱一套的木刨子一模一样。我的280的中式木刨,柞木刨身配金马刨刀也就30块钱,还有把国产的运娇蕾4号欧刨就要100出头,史丹利的就更贵了。
% j+ @  h# Y( x1 d5 g7 y  F4 R# C- H* ^
西式工具的每次变化就是为了多卖钱,搞噱头而已。我们的传统手动工具一点也不差,即简单又实用,外面用了30年的框锯,40年的木刨子多的是。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20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20 欢迎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9-4 15:3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这么多的回复,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2 S* {+ A0 U5 n* W7 t$ H8 M% V% \5 p+ Z
我来告诉你为何人家不提框锯:因为再牛叉的框锯,在新手手里也锯不直,要经过练习才锯得直,而一旦能锯直后,那真叫一个爽。但是外国人不这样想,他要求不论是人是鬼,要拿过来就能用,用起来就能够锯得直(外国板锯就可以)。所以人家认为框锯不好用,所以才不提。
$ V/ B+ w$ ^7 o1 Z4 Y$ S6 E% [: a, I: D7 z0 Y# f1 v7 K. V; h6 E) G
中国人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揣测外国人。告诉你,外国人的思维模式跟中国人不一样,很多东西不是中国人想的那样。3 `3 l4 ~! C6 a" c

& l$ m5 E3 y; J0 [" P7 x拿中医来说,中医牛不牛叉?我敢说学好了真牛叉,我曾经用一副药就治好了人家半月不愈的发烧,用的就是伤寒论中的方子麻黄汤。那人已经治了半月了,省级专家都看过也没弄好,吃麻黄汤一副就全好了。你说祖宗的东西牛叉不牛叉?被我误撞上竟发挥如此显效。但是外国人不看好中医。为什么?外国人要求不论是人是鬼,你一百个发烧的来了都吃这个药,九十几个都能好,他才认帐。中医行吗?不行,因为中医是辩证论治,它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 b. A% K1 M* I* D
) {" v# `/ u! t7 {1 N外国人要普遍的,经得起大面积检验的,还要经得起长时间检验的,他才认帐。这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经得起千百次重复的检验。
% k' V/ z0 j! L% L2 S- ]& J) T请问框锯行么?找一百个世界各国的人,给他一把框锯,再给一把板锯。叫他们锯木板要锯直。人家会说哪种锯好用?
6 U, z- w# q  b5 G
! m3 [; O5 \8 g" n8 l/ }: ~我不说你也知道了。$ d6 G( Z2 }7 t9 e* q7 d

, a6 [, N% {& J( k这就是为什么人家不提框锯的原因。并不是人家不了解框锯,别把外国人想得那么傻,有些人总是把外国人想象得象个傻逼似的。人家资讯发达得很,比咱了解的多得多。英国人写出来的针灸书讲五行的,比中国很多专家写的书都牛叉。中国针灸去搞什么神经学去了,把祖宗的五行反而丢了。
, e6 N: }! H/ {- F0 f. \. I/ t! d' l/ |
中国很多人现在还跟大清朝的人似的,总以为外国人是腿不会弯 不吃茶叶拉不出屎来的大傻叉………别总是说人家不了解,人家比咱都了解咱的历史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20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20 欢迎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9-4 19: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框锯好用得有技术。
发表于 2014-9-4 19: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框锯好用得有技术。
发表于 2014-9-4 19:3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萨琪玛 发表于 2014-9-4 14:31
# p/ u/ @& [3 ^, [2 A4 J6 R* Q前面很多人的认识是有误区的,出发点就设定在我们落后于西方,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对的。/ ~2 N# G6 ~) y0 N1 I/ b/ t
) U; A3 T' q; I( N
首先, ...

7 @. s2 \# @! E基本认同层主的观点。
" W2 G* y" @! C补充一句,适者生存,正如是筷子适合吃饭还是刀叉适合?综合文化的产物何必纠结过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有条件电动锯应优于手动。4 P9 |7 R) P/ ^1 C- f% k; U7 M
本人习惯用框锯,无奈不会伐锯不会拨料,所以还买了三倍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