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公输子门下

手工锯拨料形式分析与看法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3 19: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左右中,大带锯也是左右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3 20: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4、“左中右中”、“左右中左右中”两种形式的比较% i! l/ T* l+ i6 t% |, }" _

& f' N0 K7 u/ i: q5 d这两款开路多用于短锯(40公分)。用于开燕尾榫,交齿榫,此类锯运行短,榫路要求准确。' m$ r0 k- {, u& V/ _! q
3 ~9 g9 |; C( D) g+ y! s
以前老老师傅开燕尾榫没现的划那么线,划了板厚线后,先公榫,两板对应就可锯出母榫,因而要锯路小,榫头毛头小,而易紧配合进入。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3 20: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眼 发表于 2014-2-23 20:33
2 s; v; l/ R' j2 k  b9 w4、“左中右中”、“左右中左右中”两种形式的比较6 _* k# C3 q( X! Y$ |

& `# [/ Q1 p0 ]+ _3 k, Z这两款开路多用于短锯(40公分)。用于开燕尾榫,交齿 ...
$ p  Y+ Z. j/ Z$ @+ _) X
这位兄弟说的有道理,我见过老木匠他锯榫的锯子就是小的,并且好几把,下好很多料以后,重要的是不划线,直接来开榫,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R; {* u. a( D$ ^7 m1 g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3 20:4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中右左中右这种掰料方式,我怀疑会容易跑偏,因为左齿到右齿有个中齿做过度,而右齿到左齿却没过度齿,这种微小的差别可能造成锯路向左跑,当然对于熟手,边锯就边调整了,无所谓,对于生手可能就不容易锯直。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23 21: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心齿的具体作用是不是就排屑?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3 21:08: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对日本三倍速的迷信早就该破除了,就算对于其擅长的横截,实测也不如中国传统的框锯好用。首先是因为三倍速锯条短,同样的锯程需要更多的反复次数,这样效率就低。其次,三倍速锯条比框锯厚,三倍速的锯条厚都大于1毫米,而框锯一般都只有0.6毫米,相同的压力,锯条窄的压强更大。框锯锯路更窄,同样的锯切长度,需要磨出的锯末更少,当然也更省力。最后,三倍速一般都是拉锯,不容易发力,而框锯是推锯,发力更容易。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谢谢加入探讨。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3 22: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样的讨论,加深对锯路的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3 2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查的资料不全,《1960细木工作业 (苏)库柯索夫В.А.著;陈贵霖等译》里面有详细的原理,坛子的资料分享里面就有,可以找来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十分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4 00: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montreal 于 2014-2-24 07:26 编辑 . |. N* t9 `& t% `3 W
6 R8 f# J' h" T6 H9 [1 W  w
很敬佩老师傅的钻研精神
8 N6 Z, G( R' ?1 s: S+ q" u) A0 P# L0 j; Q; ^
9 A& @  |% Z# V8 N
  0 D- E2 |# h7 I& b: _; Z

5 C* R2 x4 Q- q6 G: C; V  F! _! X) W% _5 [* G! M+ D
% _7 J" n, W# m1 N
. N% S  m( F) }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谢谢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4 09: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果断收藏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4 12: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okay 发表于 2014-2-23 21:08 # ^' @! \3 N# ^
总之,对日本三倍速的迷信早就该破除了,就算对于其擅长的横截,实测也不如中国传统的框锯好用。首先是因为 ...

7 d( F+ O# Y: @$ s' G槽点 9 {( N! D8 Y0 R/ L
a用压强不合适
: G. ?$ c+ \% Ib拉锯推锯对比这项变量太多, 导致你的推论没有说服力
( D* s- u- L' ]; ?( T& S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4 14: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normal 发表于 2014-2-24 12:28 6 G  h7 k- Y5 `& e# g" E
槽点
/ @$ t' n$ d5 z! ]a用压强不合适4 @6 F6 W% n0 `/ F8 y
b拉锯推锯对比这项变量太多, 导致你的推论没有说服力
+ L! R8 m/ Y2 c( D# `
这不是推论,是对实测结果的解释,有锯你可以自己试一下。就算我原因找错了,也改变不了三倍速中看不中用的事实。+ W" E% T# a0 o, ^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4 1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5 01: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okay 发表于 2014-2-24 14:27
  L7 @* z. Y/ A  M( X; Z这不是推论,是对实测结果的解释,有锯你可以自己试一下。就算我原因找错了,也改变不了三倍速中看不中用 ...

! ]3 I5 r3 a5 k. H我压根没有入x倍速的觉悟,直接上了veritas, 没有实验 没有测评。
; T0 y$ r. Z- T# {# b& W有一点比较有趣,你看大家都在研究左右左右左右,尼玛不管是lie nielsen还是lee valley,在关于榫锯的介绍里面, 强调的都是自己的攻角,侧角的角度,锯齿3面齿的磨制角度。这个我没记错x倍速也好,企鸿也好都是如此强调自己的技术,可是哪家强调了我是左右左右左右的? 这又不是老毛那会儿站队伍,你要么是忠诚的战士,要么就是反革命分子。. G) ^  y) x$ |

# U% b- W2 m; N: m这是唯一关于纵切横断的说明4 s& Y- j4 Q4 c3 C- d9 f5 h
05t0701s4.jpg 3 }9 \& v. L& m: ^
3 f) v7 F' Y# t' i. _  G

! z! D: m9 h! T这是关于自家锯齿磨制的说明- X+ R5 e) O2 F# ]
05t0705i02.jpg
' p& |* B$ F' {( C; M& [
& v. u6 }2 P; V- Q; S至于其他楼上数层提及的,什么左右中左右,更合适硬木左右中合适软木等废话的,既然楼主抛问题认真研究这事情,你们能稍微上点心别露智商下限ok哇? 你们所谓的硬木硬还是北美的硬枫胡桃木硬?你们的师傅创了一个多个国家爱好者认可的品牌了么?除了口口相传的师傅教诲、隔壁老木匠那里看到的,旧货市场收来的破锯子是这样的之外,能给点靠谱的论据么? 能独立思考下么?能和楼主一样始终研究那些细小的不同么?能说话发帖子讲点逻辑,在大放厥词之外给点基础论据以及论据的出处么?% N2 u! w$ A, [2 }' O
6 i0 D$ h: g" d3 ]
要记得一点, 真理是没有一个反例的, 如果你说的都是对的, 只要有一个反例就意味着你的逻辑是不成立的因为这不是真理。 3 p% J4 c1 W4 l( f
over
& Y( n  K7 }- j1 {( q5 e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5 01: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okay 发表于 2014-2-24 14:27
& b, s8 g' i) _& o/ s) f这不是推论,是对实测结果的解释,有锯你可以自己试一下。就算我原因找错了,也改变不了三倍速中看不中用 ...

# x& i# ?" q+ m0 v; E3 }! w, m继续抬杠6 `% A" o' m0 v: G. t  C

! C6 v9 U" f3 q- _x倍速对框锯 ,我说的变量太多 你不解释直接反驳,下面我来提变量,一个个说 , 随便你想出何种方式辩驳% g3 b0 R% |8 C! }/ J7 \/ J4 }: y
变量一 钢材不同,不同的钢材造成刃角的持久性不同,最佳刃角不同+ v' J8 ^* S- a+ v
变量二 锯齿角度不同,这个不用说的,我相信国产框锯里面压根就没有三面磨齿的(这个未必100% ,至少95%的可能性是没有)1 A  B# `0 C# I# Z9 f0 f, G+ ?  ?
变量三 锯的新旧不同' O7 E% ^: `& y) d  l7 v
变量四 用锯人对锯的适应性差异, 用惯框锯的人用拉锯无法发挥拉锯应有的实力,用拉锯的人较少用框锯的推发力
% t' F9 f7 l2 E0 R6 W/ a% j9 P变量物 操作姿势  框锯类似西方的板锯,需要在锯马木工凳上下压发力,甚至在木工桌上都无法高效率工作。拉锯合适日式坐姿发力,锯片与工件形成的夹角也与推锯大不相同,拉锯夹角更小,框锯更大' T  b) t9 G5 C7 B* I
变量五 主观能动性,我觉得这东西不好, 我的身体就不会用全力,我觉的这个好,我就用全力去搭配; c8 r" V% i; ~1 O+ u
* F+ y; x! A9 }: _
尼玛那么多变量在这里 你就一句话框锯比拉锯好?2 W1 _2 \# ~  z/ }" ^% A% A% x/ C+ K5 K

( B( o/ \$ m2 h4 k$ F* }================
$ Z1 ?" N# R. k1 v  _9 P9 B老先生不好意思,我又跑题了, 回头去翻资料解释你的问题
5 c" C1 l/ U+ Z7 V" q- N
% ~! x& M$ D$ X0 y9 Y8 o, [7 s
2 s( H9 s' b, f% \, x% R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