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21-4-10 21:0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问题,首先田斋舟弘国庆清久,菊弘丸大内小山市,这一系列能叫出名字的凿子我都使用过。因为我打台表驯染,由于木材比较硬比较费凿,所以可以更明显的体验出不同的凿子在使用上体验上的不同。您在文末所说的几个匠人之间的比较我也并不认同,您说的圭三郎和常三郎的比较我听过不止一个朋友说过他们有差别不管是使用感觉还是做工。舟弘和田斋的区别我是自己都使用过有亲身体会的,显然是有所不同的。日本早期的的木工匠人评价国弘刨和義廣刨的区别时说他们都是好刨,但有不同的特质“国弘的刨是硬米饭,義廣的刨是慢慢煮成的像粥一样的米饭”。显然他们在使用上的感觉有所不同。' R, v& e) Q2 y# h
虽然这两种刨所用的钢材类似# ^0 U& D+ g' W6 h& \3 s& X+ p3 r
淬火温度也都在800度左右
; ~( R$ W* [: ]+ @1 |但由于回火的温度不同; w: v' A4 c$ }
赋予了它们不同的特质
. d, x! J) Y* t( j" [7 d以上是来自门公众的科普。但这段话我在日文原著书里也看到了。书名是《日本大工道具职人》
$ f9 l; Z5 D) I" W8 b所以我认为只要多体验多使用自然能感觉出之间的分别。
, o% a6 ?) Y( h) w) p4 Z, H我认为凿子的评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锋利度、保持度、易研磨程度,如果您是个工具控当然还有外观。前三者我认为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您觉得没差别也没关系因为体验感切味本来就很主观,不过我认为保持度和易研磨程度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测评的。门公众或者国外的人也做过测评,以后我也会做,给各位木友一些购买建议。' r! K+ s+ [9 w
关于第二点我也有不同意见,既然您说机械化生产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好,那不是应该利润更大嘛。现在市场上的手工制作的工具被造价更低廉品质更好的机制工具所替代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相信也可以带来很大的收益。但现在即使是小批量的制作也没看到高品质的工业凿出现。我觉得锻打还是有很多人为等客观因素影响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