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挽山

为什么我从来不推荐中式工具

   火...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9-19 11:5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生 发表于 2019-09-19 11:48# o  t4 V* n  ?" v* l& G; p% e# \
清朝落后是清朝的事,宋朝把火药用于武器在地球上也是最早的,并没说是火炮,火药不仅用于炮,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去看看相关历史。投石机作为投射武器,火药武器在当时的威力肯定不足,但大型投石机制造搬运非常不便,宋金之战出现的火药武器也给金人造成巨大震慑,元军也大量应用,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现代火药已经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的事。早期火炮和投石机对比就像早期的火枪和弓箭对比,威力反而不如后者,但后者共同特点是方便训练,持续战争消耗大量有生力量,新生力量只有快速补充,火枪火炮技术也不断成熟。清朝落后不能说以前都落后。
+ }% Q3 \! f0 x* D4 R
谢谢您的列举说明,我又学到啦
1 r+ o, Y- v9 x9 v  Y) J& @7 K( x3 E4 ]) a+ \
我举例想表达的就是最先发明,最先应用,并不代表可以把该发明应用在各个方面并且各个方面还一直保持第一(二维码又算一个例子,隔壁发明的,我们应用最广最多,他们自己反而用的没我们多)! V- i: }& _7 l' v. R0 f& p% R
: e/ m' t8 I0 x& e) I2 }
我觉得我从小被强制分析课文中心思想,阐述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因为作者可能根本没想那么多,反而是我帮他添枝加叶,这就造成了我现在看见什么总会想先分析一波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而忽视了最直接的东西,随便意淫一下就能半天过去
发表于 2019-9-19 11: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rovon 发表于 2019-9-19 01:49! z% B9 G7 @5 m  R
通篇看完,这话题注定是引战贴,不过细想,楼主的话有道理,但有些论据有待斟酌而已。楼主似乎说传统中式工 ...

, A  h: [0 i/ |  `* H% v同意!学木匠不拜师!会走很多弯路!加上脑子轴!以为自己很聪明看看就明白,摆弄几下就会操作,太小瞧木工这个行业了!2 ~) P* @! N9 [% }
发表于 2019-9-19 12:0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大叔 发表于 2019-09-19 10:34
8 F+ W" t# R* _6 U# ?/ l+ J图是百度借来的,不知准不准: y  B7 h" u$ h4 S! Q4 J, n% E4 ^" ?
- L8 {* O, H* t9 @
我想问,是民用火药多一些还是军用火药多一些?过年的时候火药消耗真的不是一般的多

+ q0 ?0 X( \" G5 c2 L也没听说宋朝就有了身管火炮,大概这位朋友也是臆想宋代的铜炮吧。早期的火炮都不太大,运不了造了有什么用,造太大如果铸造技术不成熟那不成了炸自己。后来越造越重了,但野战火炮还是得能运,不能比要塞炮。
发表于 2019-9-19 12: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ovon 发表于 2019-9-19 00:540 ]" N6 K4 F/ v
这兄弟的意思是凿子做的东西要好,不是凿的眼,论精度效率,凿子处下风无疑,但从工艺的角度看不一定。他 ...

& Q  b% ?2 z( _' i4 d学有所得!添油加醋一些,榫头留线,榫尾杀线,(榫头部位刮磨,榫尾不刮,硬木刮榫头中间,不刮两边)
! g7 O  h  r4 s; W* j* _$ U' ]
发表于 2019-9-19 12: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各位的言谈,发现论坛里面有木工、艺术家、教师、学者、武器专家、历史学家、和打字员!
发表于 2019-9-19 12:1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大叔 发表于 2019-09-19 11:58
0 v6 w5 t4 C" L- n6 d谢谢您的列举说明,我又学到啦
$ Z# H2 ?' x' k8 C+ }4 F" E+ g4 M3 a  v) K- g: @" k
我举例想表达的就是最先发明,最先应用,并不代表可以把该发明应用在各个方面并且各个方面还一直保持第一(二维码又算一个例子,隔壁发明的,我们应用最广最多,他们自己反而用的没我们多)
* K9 k2 }: I& U3 [1 S4 q
- V# y; f0 d, a8 u) E3 c) }( y$ r0 m我觉得我从小被强制分析课文中心思想,阐述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因为作者可能根本没想那么多,反而是我帮他添枝加叶,这就造成了我现在看见什么总会想先分析一波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而忽视了最直接的东西,随便意淫一下就能半天过去

/ V' \% I0 K' ?( W我也认同你这说法,事物往往矫枉过正,光吹自己历史也没用,有好有坏吧,谁也做不到客观,人能了解的东西很有限,都被自己的眼睛蒙蔽着,好在还有很多人想探索更多。历史是面镜子,照自己照别人,但历史很多时候也是很模糊的,让人看不到完全的真相。2 }/ j+ x5 m& m. `5 ~
说太多了,扯太远了。口水贴果然是最火的,好好的作品反而评论少。人都想表达自己。
发表于 2019-9-19 1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看到楼主有认真思考,在讲事实。
2 f) C+ i+ v" _% l: u' m先不论观点对错1 F4 L$ V6 i9 |# A

2 B. g! H4 o" L5 F; A% ^我看到大把人,把老祖宗背在背上,然后骂人,然后什么也没说。
7 h- o7 v8 _* R" n
, W0 R$ ^( p1 n1 c4 |如果喜欢传统,喜欢老祖宗,那请把晒得图片里的板材PS掉,铰链PS掉3 o3 W; q* [0 C. A; V; _( i: r. {* Y

! u4 N/ U6 g$ j5 ~6 B3 x2 ~* \% U1 B
; `0 \: r6 [8 X: Y/ ^8 I) \就像这楼里很多人说“楼主一味否定老祖宗传承就是小屁孩幼稚”# h: e2 o  S: d5 U% g& c

: Z' [* E( P9 p* ]那么反过来,一味否定西方现代工具和设备,是什么?就是成熟吗?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9-19 12:2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生 发表于 2019-09-19 12:130 u! J* Q0 w, @2 V- {) G
我也认同你这说法,事物往往矫枉过正,光吹自己历史也没用,有好有坏吧,谁也做不到客观,人能了解的东西很有限,都被自己的眼睛蒙蔽着,好在还有很多人想探索更多。历史是面镜子,照自己照别人,但历史很多时候也是很模糊的,让人看不到完全的真相。
" G  ^5 U* \$ m7 Z! e0 @说太多了,扯太远了。口水贴果然是最火的,好好的作品反而评论少。人都想表达自己。
0 N6 {9 u. A! w. F. L& S4 j* I
哈哈,个人拙见,认为历史更像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发表于 2019-9-19 12:32: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这话没错,再添一句马未都吹的牛: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很有道理。刨子锯的历史也不是那么简单明确,想想那个道理。
发表于 2019-9-19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头 发表于 2019-9-18 10:03
. `7 P; C$ P7 f+ v中式刨子是前端长后端短,欧刨刚好倒过来,所以发力操作方式肯定不同的。我也是不习惯侧身操作,买的鲁班 ...
+ y: `0 b* q( s: u
看个鸡巴,人家开汽车跑运输,你推个独轮车跑运输,还没高低之分........
9 x) h3 m* v" E$ L* f0 F% L8 L9 L. r
发表于 2019-9-19 14:08: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jzh 发表于 2019-09-19 08:25
) S5 n+ ]! o( a' `7 ?自己不信就问问老师傅,要么你就自己想想原理,别张嘴就说
4 B' l- G: J+ h
如果光靠想就能搞明白,你已经是NO.1了。
发表于 2019-9-19 14:2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大叔 发表于 2019-09-18 18:03
$ J, ?: u# q+ L' _1 w. W梳刀咋磨啊,求指点

; U4 p" p& ]. E9 Z) H$ i和普通刨刀一个磨法就行
发表于 2019-9-19 14:2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工具而已,最重要的是技艺,空间解构,境界太低才会执着于工具,父亲会用凿子雕花,外祖用瓦刀塑像,没什么很屌很齐备的家依,后来买了一台刨床那种锯刨钻一体的,伤了手,送了人,干了一辈子木匠,厌弃了
发表于 2019-9-19 14: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一看标题就是口水战的标题3 C+ z! t' [  @! I% f& j
, h( [  V. o% E# M- r
我主要看了下回复,虽然跟我期望的相去甚远,但跟我预判的基本吻合反方辩手没什么战斗力,大多是丢丢道德标枪打打爱国牌,扣点各种帽子,这种也只能显出他们自己的实力和道德水平
# t1 ]; }) x( K9 d3 s, ^8 R/ \+ A( y% X. h2 D' _9 n$ Y4 C* s5 d: f
中式的核心就是守旧,守旧是发展的裹脚布,玩情怀可以,真觉得这才是最好的,莫不是脑子有病?. x% N" |3 G: U; z3 U
  W2 ~. T* D. k3 l
有种摔掉手机放开电脑,我才真服你
发表于 2019-9-19 14:3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ovon 发表于 2019-09-19 08:54
2 p3 @5 q( R. g# d9 ?* y, s* m这兄弟的意思是凿子做的东西要好,不是凿的眼,论精度效率,凿子处下风无疑,但从工艺的角度看不一定。他的话简洁,没深入了解还真不好理解。我说说自己的浅显理解,比方说凿眼,机器为了效率,直上直下,而凿子在有经验的师傅手里,眼打成掐腰的,榫头在敲入过程中在掐腰位置受挤压,完后在喇叭口的位置,之前的挤压会恢复膨胀,这就为何好的老家具没胶或胶失效了也不至于松松垮垮。还有一个,榫头断肩,好多人会不理解为何老师傅一把如此粗糙的框锯就能把榫接做得严丝合缝,这断肩就有这么一技巧,上留线下刹线,榫头的肩是向内斜的,在敲入的时候,两边榫肩轻微挤压,使原本不那么精确的榫肩都齐齐的与木头接触,达到严丝合缝。机器再发达的今天,一些传统工艺依旧仰仗着手工工具,最明显的一个,在砂纸,电动打磨工具包围下,刮磨依旧没有被取代,仍成为传统红木家具的必不可少工序。

3 z, j, K; B9 @2 l5 W兄弟这么说我非常认可的。其实传统工艺不是不存在,就像你说的这些小细节,在现代工艺里面依然存在,我这么说你赞不赞同,机器完全能做出来这种跟技术要求,包括挂肩四面平这种。个人认为好的工艺是机械配合手工,机械在绝对精度上,手工是非常难做到的。纯手工,在很多时候,真的只是情怀,仅此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