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9-19 14:3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ovon 发表于 2019-09-19 08:54
2 p3 @5 q( R. g# d9 ?* y, s* m这兄弟的意思是凿子做的东西要好,不是凿的眼,论精度效率,凿子处下风无疑,但从工艺的角度看不一定。他的话简洁,没深入了解还真不好理解。我说说自己的浅显理解,比方说凿眼,机器为了效率,直上直下,而凿子在有经验的师傅手里,眼打成掐腰的,榫头在敲入过程中在掐腰位置受挤压,完后在喇叭口的位置,之前的挤压会恢复膨胀,这就为何好的老家具没胶或胶失效了也不至于松松垮垮。还有一个,榫头断肩,好多人会不理解为何老师傅一把如此粗糙的框锯就能把榫接做得严丝合缝,这断肩就有这么一技巧,上留线下刹线,榫头的肩是向内斜的,在敲入的时候,两边榫肩轻微挤压,使原本不那么精确的榫肩都齐齐的与木头接触,达到严丝合缝。机器再发达的今天,一些传统工艺依旧仰仗着手工工具,最明显的一个,在砂纸,电动打磨工具包围下,刮磨依旧没有被取代,仍成为传统红木家具的必不可少工序。
3 z, j, K; B9 @2 l5 W兄弟这么说我非常认可的。其实传统工艺不是不存在,就像你说的这些小细节,在现代工艺里面依然存在,我这么说你赞不赞同,机器完全能做出来这种跟技术要求,包括挂肩四面平这种。个人认为好的工艺是机械配合手工,机械在绝对精度上,手工是非常难做到的。纯手工,在很多时候,真的只是情怀,仅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