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挽山

为什么我从来不推荐中式工具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9 08:34: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C4 ~8 r* q9 Y5 y5 e. v+ P
宋朝开始火药就用于军事了,元明更不用说,一点都不偏。
发表于 2019-9-19 08:3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世界也就中国人最谦虚,天天想着颠覆自家历史,人家是往远了推,咱只想证明自己更差,哈哈,历史,总是在探索中认知。战国的青铜剑,汉代的钢剑,现代人哪里想到当时有这种技术,总以为古代多落后。
发表于 2019-9-19 08:5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先进的技术,一旦能用于军事,必先用于军事,战争频繁的时代也是科技进步最快的时代,反过来带动日用工具,没有利器,秦汉唐宋巍峨的木构宫殿难道是木桩子搭起来的吗,没见过自己的高曾祖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不然自己哪来的
发表于 2019-9-19 08:5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obeno1zhangbin 发表于 2019-09-19 08:17/ v. \( l' r2 }6 u. e3 a( i- K9 z
头回听说机器做出来的比凿子凿出来的差得远
3 f% T& d( k( c* b
这兄弟的意思是凿子做的东西要好,不是凿的眼,论精度效率,凿子处下风无疑,但从工艺的角度看不一定。他的话简洁,没深入了解还真不好理解。我说说自己的浅显理解,比方说凿眼,机器为了效率,直上直下,而凿子在有经验的师傅手里,眼打成掐腰的,榫头在敲入过程中在掐腰位置受挤压,完后在喇叭口的位置,之前的挤压会恢复膨胀,这就为何好的老家具没胶或胶失效了也不至于松松垮垮。还有一个,榫头断肩,好多人会不理解为何老师傅一把如此粗糙的框锯就能把榫接做得严丝合缝,这断肩就有这么一技巧,上留线下刹线,榫头的肩是向内斜的,在敲入的时候,两边榫肩轻微挤压,使原本不那么精确的榫肩都齐齐的与木头接触,达到严丝合缝。机器再发达的今天,一些传统工艺依旧仰仗着手工工具,最明显的一个,在砂纸,电动打磨工具包围下,刮磨依旧没有被取代,仍成为传统红木家具的必不可少工序。
发表于 2019-9-19 09: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桶水是晃得最响的了,当满满一桶水会是咋样?
发表于 2019-9-19 09: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以为:中式工具之所以不受待见的原因 1是简单粗暴,只求能用,不注重是否美观顺手,2是因为我们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环(二环)欧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因为种种原因与我们擦身而过,也就缺少了工业化的经验。3是相当不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专利局就是社会的寄生虫,只会吸血),当年美国佬提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要谈创新、发展---那就是屁话、梦话!4是土地财政导致的高房价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高昂地价也就扼杀了刚富裕起来的有闲一族玩的兴致,憋屈的悠闲就是一坨屎--还是喷涌而出的那种。就不要谈玩好、玩的舒心,更不要谈工具改造。相信这里有90%以上的群体都在纠结自己的场地,还有怕给邻里惊扰导致的各种纠纷。, o" b4 a  T, x( D
先看看自己有多憋屈,再谈谈你对工具的优劣以及如何改进会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多数人,就算你有的好的设计,要把想法变成产品就要专利保护---然而,而专利局那一坨狗屎只会让你体会到肉疼的拿钱养专利,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人仿制你的专利拿来赚钱。其实现实社会所有问题的根源,绕来绕去,最终的根源是体制!不说了--茶叶不好喝!
. `5 e  A) B; C# ]  X
发表于 2019-9-19 09: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得好热闹,中式工具与西式工具对比,打过不恰当的比方,就如同当下对中医和西医的大讨论,传统中医要传承,也要进步,“中西医结合”这个专业很热门,你见过哪个挂中医院门牌的不开西药?谁对谁错不重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出其糟粕,洋为中用,师夷之长以制夷。
发表于 2019-9-19 09: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即合理,这是不会错的。你用什么工具,只和你的腰包厚度、腰力大小有关,和发力方式有关,无所谓好孬之分。有人喜欢能用电的就尽量用电的,或用电的粗开手工细磨。有人就是喜欢用手工,哪怕一年做一条板凳。有错吗?这真的与中式、日式、欧式、不插电、cnc的等等等等没关系。有关系的是,你是否职业木工?还是木工爱好者?还是工具爱好者?是否土豪?......。工厂用几百、几千万的设备是为了效率和标准,辛老用全套中式手工工具是为了传承和教学,B站上那些老外用框锯和中式刨是为了尝试和新奇。
5 ^: j7 w$ w2 ]; I     综上所述,不要推荐,不要对比。你用着顺手的就是适合你的,在你的预算内买最贵的就是了(自己会做的除外)。
发表于 2019-9-19 0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生 发表于 2019-9-19 08:39
* c7 t; g: U6 _( G0 [0 j全世界也就中国人最谦虚,天天想着颠覆自家历史,人家是往远了推,咱只想证明自己更差,哈哈,历史,总是在 ...

, J6 s8 }$ W8 n( n& _" }别老拿5000年文明说事儿,自大免不了挨打!知道自己不行才能勇起直追!
" T. w$ U, K  r. i% x回头想想除了四大发明还有点啥值得炫耀的?倒是人家充分利用了这四大发明打的我们满地找牙!
+ H5 b8 {' V, Y4 j当然,我们现在又有吹得资本了---世界第一的地产经济,无人可望其项背!" b  u* q7 t, X* n: F+ q6 ^. l
发表于 2019-9-19 09:4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篇看完,这话题注定是引战贴,不过细想,楼主的话有道理,但有些论据有待斟酌而已。楼主似乎说传统中式工具在爱好者里难于普及,即使在当今的学校,想推荐传统工具也困难,传承似乎面临着难题。但个人愚见,传统的木工技术,传承靠不了爱好者,也倚仗不得政府学校这样的教学机构,无他,环境所然,我们的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环境都未达到,比不了欧美日,我们大多数人依旧为生计奔波,社会的教育依旧浮躁,你看一水的学校采购高大上的设备就知,他们要政绩,这与中国足球一个道理。我觉得这传统的传承在民间,民间的手艺人,民间的作坊,民间的学校但不包括那些玩情怀拼装备的工房,也就是传统那套拜师学艺,在现阶段也就只能这样,只有把传统的吃透,才好谈创新、改变、发展,不然你找一个打乒乓球的来指导踢足球的,是不是觉的挺可笑。. ~+ ?0 V% v& w( p" T6 y5 A2 h
这些理解算是来自个人经历,从小喜欢动手,对木工也是痴迷,母亲家族里算是出了几个木匠,而自己老爸也算是个会点木匠活的人,算是从小熏陶,但我们这代读书才是出路,所以在大学毕业前我就是不停的读书,也就放假时偶尔接触木工。等到想学习这技术时,人老的老,走的走,只剩一堆工具留下。老一辈文化不高,健在的埋头苦干,能把这技术说出个一二来挺难,说出来也不好理解,只能让你苦练找感觉,所以面对工具我依旧无从入手的感觉。而最终我选择从南方到北方,拜师学艺,也幸亏我遇上一个好师傅,教授方式不尊三年制,而且是一个能把原理说清的师傅,有时还会引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就这样我算是在传统木工里开了窍,把之前木工上的不解逐点化开。在回来后,我也并没以木工为生,但确实一个忠实的爱好者,而且是机器加中式工具为主那种,在附近的爱好者圈,有时也互相交流,而采用现代思维去讲解工具原理和使用,发现是一个比较让人愉悦的过程,上手也快。
0 x3 }) q9 C. d$ [挽山兄似乎还有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在普及传播传统木工技术方面有优势,不妨试试拜师学习,把传统木工传承问题研究一下,利用现代的科学思维进行讲解,或许能有不同的效果。好比欧美日的那套,有着完整的科学理论。
发表于 2019-9-19 09: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勇敢啊 居然敢说这个话题 这个论坛有几个疯子  哎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9-19 10:3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生 发表于 2019-09-19 08:34& i& e6 x2 E$ H7 ]
宋朝开始火药就用于军事了,元明更不用说,一点都不偏。

( R% s# _4 k$ s( u# `$ o图是百度借来的,不知准不准
3 E3 |6 D3 V% f- c2 w5 K' ]5 V0 I+ [6 s) t
我想问,是民用火药多一些还是军用火药多一些?过年的时候火药消耗真的不是一般的多
发表于 2019-9-19 11:4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大叔 发表于 2019-09-19 10:34
  V5 ~( m# ?/ z, L% {% L2 P3 d图是百度借来的,不知准不准: Z! L0 u, H7 V; o

2 b+ |5 m) r; M# E我想问,是民用火药多一些还是军用火药多一些?过年的时候火药消耗真的不是一般的多
6 X+ ?* q! d- ~6 r) v0 U4 c7 f
清朝落后是清朝的事,宋朝把火药用于武器在地球上也是最早的,并没说是火炮,火药不仅用于炮,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去看看相关历史。投石机作为投射武器,火药武器在当时的威力肯定不足,但大型投石机制造搬运非常不便,宋金之战出现的火药武器也给金人造成巨大震慑,元军也大量应用,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现代火药已经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的事。早期火炮和投石机对比就像早期的火枪和弓箭对比,威力反而不如后者,但后者共同特点是方便训练,持续战争消耗大量有生力量,新生力量只有快速补充,火枪火炮技术也不断成熟。清朝落后不能说以前都落后。
发表于 2019-9-19 1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青年中,接受的是多种不同教育模式,成年后对社会的认知差异性很大,同龄人中世界观同龄不同观、同岁不同眼界。更别说代沟间的差异。虽然他们(她们)受了高等教育,存在看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问题“,摆出”百度搜索“科学事实或亲身浮于表面的实践,讲出的过于偏激或片面的道理,种种表现都是不成熟的特征,可以理解。针对木工行业和木作品,从另一个侧面也同样反应出来。1 Y" E& q( a( e1 Z
       玩欧洲铁刨的瞧不起使用中式木刨,摆弄木凿的一定说日本的质量好,等看见真正的工业化机械化流水线设备,看见一块木料进去后出来的是成型的部件,工人秒变的木家具成千上百的出来!顿觉没有了成就感,而这些在花费上千万大型5轴设备的面前就都成了摆设!但最终的产品都是首推明式家具品味最高,最贵的还是紫檀、花梨家具最贵,如果有机会参观武炳亮的工厂,看见现代出品的经典明式家具翻版,再看看工匠手中的工具!什么5轴?什么欧刨?什么日式拉刨?都是摆设!木工或者DIY爱好者应该以成品说话!没有好的家具成品!其它都是浮云!而前期出坑的大佬工具好的同时也是帖出了好的木作品,在网站上璀璨了一把!因此掌声过后一地的叹息!所以!不论你是用什么工具,最后拿木作品说话!木作品的层次有高低,最好的木作品包含了木料,还能看出加工技术的高低,最重要的是包含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不论简单复杂,都应该获得掌声!最富有智慧的作品我等只能是仰慕!谈论工具谁好谁孬!还是用作品说话最恰当!您说对吗?
发表于 2019-9-19 11:5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ming4758 发表于 2019-09-19 09:30
1 c3 j; L# Y; {" o1 G别老拿5000年文明说事儿,自大免不了挨打!知道自己不行才能勇起直追!$ l  ~( |& s7 X! s/ G# a3 A
回头想想除了四大发明还有点啥值得炫耀的?倒是人家充分利用了这四大发明打的我们满地找牙!; n! f$ U) \6 h6 \" H
当然,我们现在又有吹得资本了---世界第一的地产经济,无人可望其项背!
2 ^. N5 Q1 m8 l
就像一个人经历了一些失败,就开始完全否定自己,应该认识到不足,也不必文化自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