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4 23: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老辈里讲,在唐代,城里的官府规定,市上的糕点要计量,一升箩米做十个,约合一两一个,叫做“定升糕”。4 b1 H* _" f) T' h& J' B
百姓为使一两一个的糕点做大,既吉利,也讨官员欢心,后来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用梨木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花朵和树叶模样的容器,正好装下一两湿米粉,拌米粉的水里掺上各种花卉和菜蔬的汁液,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容器口大底小,容易倒出,图案有半桃、牵牛、梅花、线板、棱台、五星,等等形状。倒出后上蒸笼一蒸,乘热盖上红印,取名为“鼎盛糕”。
5 K8 g; M& G% [! I! n+ S, m 到了明朝,打仗的事儿越来越多,老百姓就把“鼎盛糕”送给当兵的壮丁作为干粮,取名为“定胜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