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21 23: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 }. m& Y- h! `- X
不会烂尾。。。因为我特别喜欢不务正业,前些年搞飞伞后来玩航模,都没有半途而废,至少得搞完。
$ r( m, G" [; P1 b0 ?7 q* P写点心得跟大家共同进步。
! Z/ ~3 [+ m8 R7 R9 ^6 ? v8 i$ f4 U/ l# u& A
接着扯八卦,说说老木工和中国师傅带徒弟这个话题。节选一小段文字:7 a( O! y! e$ I6 U2 `1 r3 d& T4 y
6 Y8 s+ J$ }1 e2 `
“
8 j9 e6 ?+ H" E% I作者:李上网·来
: ]$ B' |3 ?+ C z9 [& A. U6 [$ l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0776478( F- a, k- Q& c# v6 I' V; F! g
来源:知乎4 P" ^1 U& C$ q) c( D9 [& I. S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h s5 C+ F/ N
/ \$ l6 N: B! ~/ G' b* H在我国传统木工技法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叫做“放大样”,即木工在制作复杂物件时,先在地上铺设一块几平方米甚至更大的木板,请老师傅把图纸上的小样等比放大画到木板上,木工们再依葫芦画瓢干活。因为费时、占地,这项传统技法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掌握。对于那些年轻的从业者,这似乎就是一个阻碍技术发展的“绊脚石”。
, M3 R* a( r& u% C) K. ~5 Z+ D. h/ n
1951年,17岁的小李来到北京做小工,开始学习木工,后成为北京第三建筑公司的工人。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小李和工友们也都充满了干劲。7 V4 C& g" v; g, I* f
5 m, c; g6 F/ E F7 H' B& z2 b5 H
在大家都想着怎么学会“放大样”的时候,他想的却是怎么能不再用“放大样”。
' }" V" d4 [& ?1 j9 T为了这个,小李请教了不少人。一位工程师告诉他,如果掌握三角、几何、代数这些高中以上的数学知识,就有可能推算出来。小李听了心里一凉,却不想放弃,开始咬着牙自学。1958年,小李进入北京建工业余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白天在工地工作,晚上骑自行车去几十里外的学校上课。
' F0 Q; j( x, ~5 u9 y4 ~" s; ~% H那年夏天,人民大会堂工程指挥部交给北京第三建筑公司“木工青年突击队”一项重活、急活——在8天内制作一段200米长的屋顶外檐模板。作为突击队队长,小李知道已经没时间去找大片空地“放大样”了,便凭着一股钻劲总结写出了《木工简易计算法》,一举解决了这个难题,顺利完成任务。“
8 P! G0 M" I \' [% S$ _: k& F3 H1 A; w( y2 |- M( ?
”/ W: X% `) g$ I0 {1 ~0 \6 M
, I1 }2 _9 ]8 U% L- B3 w7 C- P/ k
这个不安分,追求翻越腐朽大山的人,叫做李瑞环,后来做了国家领导人,是木工中的超级英雄!! `8 u6 Z1 n: G2 B; D& |) w
3 _5 _3 y$ K( A6 z5 T& x% _
. P$ v% @. t2 { w, ^ N- t1 L4 z4 Q4 l
============================= 不扯了 ===========================================% H7 Q0 M2 G* W9 i% {9 \
6 M* G4 w- c7 S8 t2 e$ Z3 w
说点有用的。, S* E" e8 \- W' {+ [% Z# M
这些天最大的感受是:
+ F. T) G8 ~6 F9 z
# P6 e( i' [8 ~6 n# m有刻度尺的重复切割工具太重要了!
. x0 u+ G! \# Q$ r' K3 E: P- C1 w2 ~5 b) V, f- L7 W, X, ^; n
家具尺寸太小,误差大一点都可能被一般人裸眼看出来。* s; }$ M6 y! Y! m- L( M
$ [! K& ~/ E" f3 S" w0 M5 I重复切割的好处是能得到误差一样的部件,这一点非常重要。尺子测量+划线+切割的东西误差太大,参差不齐。重复切割的好处是即便尺寸有细微误差,由于所有物件都细微误差相同,所以切好的东西整齐划一互相丝毫不差,非常满足菜鸟的虚荣心。假装高手一样的存在。
, N/ X% z, P' ^8 j1 r
/ K4 K% l! i& L) J0 ]0 S: J& k这类工具包括:% A" p- q' p1 D5 o& ]
【】带刻度尺的台锯靠山/推板器(可惜没场地啊)
: q/ v' w, N/ N- P4 N【】裁板器
2 U5 }1 U! R' m
, G# E) }, o, n, q' C/ ~我用简陋工作台搭建了一个正装圆锯轨道+重复切割器的组合,不能切很长的边,相当于一个70cm臂展的斜切剧。
" p- x+ `7 v8 V3 ^% a( F# z1 b
7 o- T2 ^# S4 {$ i8 Q2 X/ e9 a1 o+ w工作台是拆了一个破柜子,借它的板材搭在宜家铁艺桌架上。
7 R% d$ V& Y% U1 j9 A* f9 O4 z
! N7 O. C0 T0 }& L ]3 Q
# f I! \! I" \
o# U) p- |+ z4 p: s/ ~7 X3 l. r$ q0 C7 k$ H, \! F1 i2 i6 T
5 a/ X4 l" A2 {0 u
% Y f: W; G$ [- r0 B; f三合一很麻烦,但是容忍犯错程度很高。, r& y# f o, ]7 }) f
三合一连接器打孔数量都是双份的,2块板上都要打而且精度要求贼高。中间需要换2组4个钻头。这玩意儿真的很适合程控机器人来干。人肉做实在是……需要一颗业余爱好者的心。那些贪图时间效益的职业木工,肯定不给你上三合一,气钉枪多块啊……啪啪啪啪……
- N9 `) V) W/ w0 S+ R回报也有,就是你可以装好了发现做错了,随时解体。试拼装成功后,侧面板可以拆下来,跟柜门摆一起慢慢装合页。
+ B$ }7 w# i$ s( e' a1 c其实我有全套气钉枪设备,但是这次做家具没用上,因为发现三合一很好玩。连这种根本不够宽度的地方我都很无聊的用三合一乱搞。后来发现总是垫个填充物太麻烦,把板子宽度扩大了。
) }- m4 R( M# M3 L) ]* u3 |
# Q3 P: j( T, j1 H/ r+ v( x% {+ _1 U; o$ W9 u
最终做成了两个型号的底柜,上面盖好飘窗板子就没人知道我中间改进过设计了。9 S/ a6 A) _" E* p$ m
4 R9 a7 A1 R9 Q3 a4 u2 v: ~, P
, ]4 R2 E+ D2 H7 T) D( Y,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