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紫小檀

关于斧柄不出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9: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zgjwj8374 发表于 2017-5-20 17:43
+ `1 t4 k8 I- \7 c0 {9 r不要以为这样的数学题很有政治色彩,很脑残。比如在海上行船,漏水了,等待救援需要时间,一遍漏水,一边 ...

( ?/ s# ]% }: B# f  y6 b这啥色彩滴,不是我说的呀2 U) u, e0 o+ y5 |( M4 O
发表于 2017-5-20 19: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小檀 发表于 2017-5-20 19:25
* U  J  B0 W. o4 ^这啥色彩滴,不是我说的呀

% u6 Z" x) L1 [9 M( e哈,借用你的楼层一用。
* Q' p% e& p! p5 w# `
发表于 2017-5-20 19: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眼不清 于 2017-5-20 20:13 编辑 ' f0 {6 ]( S" |' S/ l* \4 O
1 f# ^0 s* s2 D$ K$ u$ a
你说的事太重,已经不是文化教育这个概念,文化教育是个基础教育,人们必须有正确优秀的基础文化才能进一步认识世界事物。单一认识安装斧头木柄,已经是回到刀耕火种时代。人类是在不停前进,不能要求任何人去认识任何事。应细分由不同的人去认识不同事物,谋求更深入研究发展,才是一个进步的社会。
发表于 2017-5-20 20: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眼不清 于 2017-5-20 20:29 编辑 ! c- N% g6 {9 k3 c6 }; w1 e7 `! A
紫小檀 发表于 2017-5-20 13:16
9 y* n2 ~, B0 f4 c8 d0 ]( r中国传统木匠的单刃斧,其斧把安装,有一种说法:斧柄不出头 ,这是流言,还是有其科学道理?

% O# l  w" o1 q. j这句话放在本贴讨论是合适,至于涉及讨论文化基础教育是混淆了概念。
; G* V3 H& D% G! @5 t; X
2 Q2 S1 T. w' ]9 B" n1 [+ ~2 \还有你可以“中国传统木匠的单刃斧,其斧把安装,有一种说法:斧柄不出头 ,这是流言,还是有其科学道理?”这句话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发表你的实践与过往的真实,到底是流传还是按科学的定律。恭候你的论文出版,谢谢。4 f8 R" m7 S, i5 ~; n/ u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0: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傅,我是看了这个帖子http://www.zuojiaju.com/thread-222304-3-1.html,有些感慨,有些郁闷,,,
2 ?' l1 G) _' S6 n. q$ \3 d' l; }# K7 N3 q/ t
  把小,问题到好像挺复杂,古人不可能懂:力臂,力矩,作用力,反作用力,剪应力,,,,除非外星人" k7 S, B. \' }0 F4 T

. V5 `! f! L( A" P$ q% c  进步社会的力学精英,都没整明白,刀耕时代那个“把不出头”,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谎言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眼不清 发表于 2017-5-20 20:19
# P3 \3 P! b- E# S这句话放在本贴讨论是合适,至于涉及讨论文化基础教育是混淆了概念。
; p8 S1 A5 s0 d8 i3 l  C, p- v: H7 C$ _7 ]
还有你可以“中国传统木匠的单刃 ...

, \/ M6 M3 h8 [6 C2 c我小时候写过作文,,,,,0 s. Y* W* i: j3 M  @# S
发表于 2017-5-20 20: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的辛全生老师早已有解答了。不是新问题。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特点。好像越来关注的人越多了。普通人是聪明智慧的。没有用的早淘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1: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就是,把一个简单问题,让书生搞复杂化了7 P) w8 }" j3 o8 y4 R9 |7 L

! g, Y& M# t7 |) n3 i) O" u  力学,古人懂个毛线) W8 I- q( C( ]+ A3 `. g% _
力学专业,与专业木匠,谁是主体使用者,就要建立在他的角度看问题,不能纯本本主义,力学分析没错,但,,,! Z) R4 Y+ f- |) B
木匠使用环境,斧露天作业,斧眼中出头木,受湿热后,易烂,胀缩,,,
$ b) Y$ P( q! \8 l  E' K& s: _) Y操作功能:同时具备刃砍,与顶砸,这二个发力方向,,,,,小眼木契作用,就形同虚设了,再出头,那死的更快,国外砍斧,主要功用,是单向发力的多,斧体的操作稳定,与体积、形状,要求不高,那斧眼大小,位置,,,,等等,只要能劈开木头,砍倒树就行了,线里线外,没那讲究,,,8 i4 f9 ^- y+ P4 p4 x

* o0 w4 ]4 l) P9 u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无极门徒 发表于 2017-5-20 20:438 x# T9 f$ _# V& J, E
天津的辛全生老师早已有解答了。不是新问题。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特点。好像越来关注的人越多了。普通人是聪明 ...
4 {5 A% d0 Q9 w7 t8 t
力学的淘汰,可能要到人类死亡,,,,
- ]! c1 p, b( d: H8 T  q, X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1: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学过力学,http://www.zuojiaju.com/thread-222304-3-1.html,但,32楼木友说的力学,我明白他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学过力学,http://www.zuojiaju.com/thread-222304-3-1.html,但,32楼木友说的力学,我明白他明白
发表于 2017-5-20 2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很容易分成阵营互相辩论,作为商人显然不应参与进来,偏偏堂主好事,我来念叨两句,我个人支持出头,满榫  加楔子,至少这样没毛病没隐患,实用为先。( z: \0 I8 R7 E' M2 V/ B
对于半榫不出头的,也许属于地方特色吧,既然成了风俗,理应保留,我再想,为什么这些地区会半榫,想了好久想出来一部分原因,半榫的地区大多是南方,南方斧的斧眼比较深比较长,即使插进去半榫也是牢固的,不像我们北方斧子,眼不是很深,要是插入半榫估计一天掉头十八次也是可能的。
* V, E5 Q8 Q2 P  u- ^再说加楔,铁楔子固然是最好的,偏偏有的人不习惯加楔,松了之后将柄在地上蹲蹲就紧张了,松了再蹲紧,我想大概是过去物资极其匮乏,找个钢筋头都是难事,于是便不加楔,弟子徒孙代代相传,也便成了习惯,反而以加楔为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1: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心堂主 发表于 2017-5-20 21:196 |5 R* i3 k$ x" y' D4 h
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很容易分成阵营互相辩论,作为商人显然不应参与进来,偏偏堂主好事,我 ...
3 f  W4 M; A; k8 N
居中斧眼满把,加木契,,,这是没道理的,因为:+ `/ y$ v# V* K) {
  斧头的砍与砸,若以把,为中心点,这二个方向上的发力,这等于完成了一个退把敲震的发力过程,,,,,,: \, `: g9 O3 I( Z
  比如,刨刀有时被卡在刨仓中,就得直接在刨刀左右,敲震一下,刀与契就松了,,,,& _, V# I5 p/ Q& h9 {* r  _+ {( Y
任何工具,苦要退把,,,,,,就是一个斧子常用功能,的发力过程,而榫眼中,起作用的木契,必须单向受力,,,,四仰八叉凳面出榫,可契,可不契,因为,凳腿的受力方向,不确定,但,正确因为这个力向不确定,所以不契为最佳,,,,$ N3 w* J$ Z# T+ I  C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1: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劈砍斧,主要功能,劈砍操作,是单向性发力,而,斧顶砸,非主功,是辅助的,难得用用,控斧,也不需要中国木匠,要求的定向砍线,,,所以国外斧,眼大靠顶,又加契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心堂主 发表于 2017-5-20 21:19* m7 h" P* }& m6 u# p
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很容易分成阵营互相辩论,作为商人显然不应参与进来,偏偏堂主好事,我 ...

% I: i7 p1 j, d* t) m% V: e那个时候,随便一个钉子,都比契大5 a% \% f2 f%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