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29 20: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继续述说置办工具过程。2 \# G3 w4 g; |6 o2 K
; R! f \, Y- @. d; A' A$ e
先补充说明一下调B刀中的一个细节。
/ l3 X5 E! j5 X) nB刀原型铣出的榫齿也就是门板槽的两个边厚度为9.55mm,感觉有些单簿,特别是齿尖部太尖了,很容易崩边。我将这个齿的厚度增加到了10.5mm,齿尖变成了小圆弧形,这样感觉就好多了。这样铣45mm厚的门边料时各部分尺寸就如图这样了(单位是0.1mm):
$ I) ~, [- D" O. q& l0 U X2 H
' c# O' K0 K3 p/ |$ e! `! _% o7 k/ E6 q不过这样改后,相应的带来一个问题,就是A刀铣出的榫槽下不去这样厚的榫齿,需要再想办法解决。
0 D8 L; t0 C% H+ o& j9 d再说调A刀。9 r+ s" S' J1 d) j) n
调好了B刀,就不要再动了,要比照着B刀的铣形调A刀。因为A刀铣出的榫槽要比B刀铣出的榫齿小1mm的样子,经过思考,决定使用A刀铣榫槽时铣两次成形。+ G: N# W1 t' C0 l
调整A刀时的尺寸如图所示:
, u9 G8 x& q+ t) Z! |4 _
, Y+ I+ \5 o% D# r5 a3 L8 e这样A刀铣一次出来的榫头厚度是14.4mm,比B刀铣出的榫槽宽度大1mm,需要向下调低A刀高度1mm再铣一次,这样就刚好吻合了。
* D* [9 v* i$ h经过我实际操作,刚好吻合的榫对接不好,榫合缝隙有1-2mm,需要大力敲击,原因应该在于木材毕竟加工不成精确的直线,铣型时进刀深度不能保证完全一致,铣完的木材存在毛刺儿。如果再在榫槽中间使用上加强的圆木榫,两个榫合系统之间出现0.1mm的误差就足以使榫接不能完成,用力敲击夹合会损坏木料。最后的操作方案是铣第二刀时A刀向下调低1.4mm,即留出0.4mm的榫合间隙,这样在进行榫合时手压就可完成,榫合后接合处基本无缝隙。& ~( V/ W) V+ G" N: o
# r. e, b3 I& C# W) A8 l" h再提醒注意一下,看起来这两把刀好象是上下对称的,实际上不是,我手里这套刀上下刀片不能对调位置,不然榫合不好。所以拆卸时注意A刀的哪个刀片与B刀的哪个刀片榫合,错了不行。这也许是个别现象,希望五金王能说明一下。总起来一个经验就是:不要盲目相信工具,认识工具的缺陷,善用工具的功能,达到工作的目标。; E ^# `: h/ S, ]* I
3 Q: N% y" x% ~; P) Z/ @% l' e, i0 b下面再说另一个重要工具:圆木榫定位器。
( m/ W: V8 s" k% h一百多斤重并且长期处于受力状态的门仅凭深不足1厘米、总长不超过50厘米的榫槽接合,感觉一个字:悬!解决办法就是上圆木榫,一个不行用仨,仨不行就上仨个仨!我试验过,一根10mm直径的椴木圓木榫挂20公斤的重物不折!用此物加强横竖门边的接合,两个字:放心!在一年前考虑圆木榫接合方案时,想到实际操作时要保证精度,感觉那是三个字:难!难!难!
: o$ ]4 ^6 T& g! p' p寻找解决方案,真是曲折啊。这个过程坛子里的老鸟应该都知道的,在此简单提几个名词:乐士德钻模、垂直手钻架、顶尖、圆榫定位器、连榫定位器。回想这一年来的求索过程,心里揪得疼!不管怎么样,最后的工具虽然不是我最想要的,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的,不过总算帮我完成了这一木门框架的圆榫连接系统。
5 E% R$ w* c( o/ j- d4 f3 k; X就是这个东东:
. G$ r3 X8 b0 R6 R5 K这个东西是什么我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只说我用这个工具的感受吧。
" Q" u" |* [, Y! A此物做工还算精致,用料也足,硬度也够,就是使用时要小心再小心!眼睛不好或手不稳使用起来要再加倍地小心!我想要的是类似其前代产品:圆木榫定位器,只是要孔径10mm的。怎奈到最后老大也不制作10mm的圆榫定位器,自已做成本好高,花了上百元基材加工费而半途而废。最终能定位打10mm孔径的就是这个了,少了2/3长度多了一个我用不上的功能,别无他选。只好每次打一排九个孔移动四次位置做五次夹紧固定操作。
) N) v+ z3 K, `" z/ ^还有需要提醒注意:这种位位器要想做到精确的在板材厚度中心打孔非常难,反复调反复调再反复调,到最后误差也很大,大约有0.4mm吧。原因在于:1、靠山和模具平行度很难把握,2、两个滑杆平行度不好把握,3、模具和滑杆之间旋紧操作过程中很难保证相对位置固定不动。
* ?: ~& \! x$ P6 g0 }5 b再一点更要小心:因为整个系统孔中心在板材上的位置是不变的,一旦打了第一排孔,整个过程中都不能再改变,如果中间不注意紧固旋钮松动,模具与靠山之间距离变化,可能所有的孔都要重新打。所以一定要旋紧那两个黑头螺钉,只用手是不行的,要用老虎钳!
$ F. Z4 C& ~' n7 G. ?3 y( o F0 l/ P再就是那个钻深定位器,买回来后悔了。不是东西不好,是俺用不上!为什么?因为不能上到10.2的钻头上。你要问我圆榫直径10mm,怎么不用10mm钻头,我告诉你:这种定位器精度最高(就是说你眼睛好到1.5,手臂稳到象活塞,测量准得象游标卡尺、划线用壁纸刀刃)可以控制到0.2mm。不留出0.2mm的活动量,两套榫合系统一打架就拼不上了。' l% W$ y! ^- {& X2 k
这是俺的教训,所以孔打了两遍,用了10和10.2两种钻头,最后用了这种就地取材的钻深定位器
这才是最实用的钻深定位器。$ V/ T4 X2 T1 O' F6 o
4 E: X+ O' F% H+ l- o. n% V. N其他的工具就不在这里单列出来详细说了,以后在过程里用到哪个说哪个。
7 A) d6 F' y% o, [, H
, _8 z6 T2 @7 p8 e( H# O[ 本帖最后由 sekon 于 2008-11-30 00:0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