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2-3-10 1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yemail13 于 2012-3-10 11:10 编辑 4 J3 W, O, t1 c. n
$ O' q7 y6 f- A: b% z我来说说:
( H4 W; r: L' Q/ o. l4 X首先定义这个范围,我感觉如果是开工厂的不应在本贴讨论范围以内。
/ u3 }3 Q2 S, U+ |5 r! A0 I重点讨论下自己个人做,不请师付的条件下,才能说是木工爱好者。6 P" b" b1 M9 R9 D
自己有其他收入来源,且稳定,不靠木工吃饭,这个无疑是最幸福的,时不时为家人,为朋友们做点什么,这个时候赚钱就不是目的了,就是玩。9 t$ q% u2 _- a1 `+ [ u2 d& q
有条件的,比如可以有30平以上面积来做这事的,我感觉可以定期推出自己的作品,靠口口相传也是可以混口饭吃的,但是我感觉专业干可能性不大。在生产量不大的情况下,只能是几精品和艺术品方向发展,生产高附加值的东东。比如为某摇滚名星做把吉它,条件是你生产的东东在圈内小有名气。! }$ ~1 F8 A3 |. j8 w- c$ w4 ^
& `8 H) E5 g$ R- d3 p6 ^7 }其次我感觉这个外部环境很重要,一般县市一级的如果经济不是很发达的,个人想靠此发财可能性不大。8 N6 B8 j1 X/ \' z Q! H
在一线城市感觉还不错,最少个人做有成本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发达地区的人对实木的向往程度较高,愿意为意识形态的东东买单,同时大城市物流成本高,卖场租金高,个人工坊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比如我处的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周围外地高收入人群较多,感觉市场情况不错。, c/ Q' _/ W0 T$ h1 s2 n
) \' d/ u/ q+ K; P
另外说一说个人木工的发展模式,我感觉这个个人的东东,如果发展成规模化反而失去了他的吸引力,但是如何发展又成了个问题,我感觉走联盟的形势是个不错的选择。联盟既有规模效应又不会失去木工坊的个性,如同现在各大城市的小吃街一样。个体做大了就会失去吸引力,联盟可大可小但其规模效应却很大,但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 i7 Z+ N2 k9 J- E: M& Z: v9 U
9 h- R* I, z9 u% J. ~另外可以办成会员制的东东,销售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概念。游个泳能出20块,去看看风景100块,钓个鱼也不便宜,采一天果实几百块,干一天木工还能做个家具,怎么也愿意掏几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