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4-22 13: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4 X: E+ Q4 Y3 n l% X
谢谢您的关注,从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您是非常有心的,这里我先逐一回复。/ @5 y1 l5 X% b1 q# X
1、我文中所说的0.005mm精度确实是光栅尺的测量精度,实际在使用过程中受机器运转振动,刀具摆动等影响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误差,实际加工中的精度控制在0.1mm至0.05mm内是没有问题的,做木工完全够用了。当然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你若需要加工10mm宽的槽如果直接用10直径的铣刀操作,可能得到的槽宽会达到10.1左右,但如果采用8mm的刀在槽宽的方向做一个限位设定,把误差因素考虑进去,就能得到想要的宽度了。我在做指接榫的时候如果是选择与刀径相同的槽宽,那么齿牙的宽度我会根据不同的木材适当留宽0.05至0.1mm,这样配合起来就非常合适了。
7 ^0 F. w1 R. K' E2、工件平台的上下移动对加工精度至关重要!您是真用了心的。我曾试过很多方案,最终选择了光轴加联动蜗杆升降系统,效果非常令人满意,不论工件台停留在什么高度都能与机具保持平行,我用千分尺做了测量,误差不大于0.01mm。* q/ i j3 `- a
3、上面的横梁采用的是30厚的铝合金型材,加上2根钢制滑轨,安装平台约20公斤,机具约20公斤居然也没有出现明显下绕,测量工具用的是千分表,表的跳动误差最大也没超过0.05MM,连我自己也感到很惊喜。
8 ?5 {( p$ B% Y1 g7 s( O, v2 s4、今天把你给的这个英文名字粘贴搜索了下是位韩国大叔,他的设备我看了做的很高端大气上档次,能把我这个东西和他放一块比较,我已经很满足了,也太抬举我了哈。他的设备已经采用了电控化,这是最大的优势,制作的精良程度也不是我这个二杆子纯手工能比的,但估计价格也是我等屌丝不敢奢望的。不过我们的工作原理是差不多的,他用Z轴的大行程解决了适应工件加工高度的问题,但他在Y轴方向的加工点如果较深的话,操作者的体验感估计不会太舒服。其他人的作品暂时没搜索到。/ I% A: Q1 Y$ \! E% d, I- t
5、关于我的设备是否原创的问题这里特别回复下。我大概在14年左右接触的木工,走的路估计也和大家差不多,为了解决制作中的问题不停的倒腾工具,即使把自己的设备工具都升级到市面上的一定水平上了,但制作水平、能力也依然没有什么改变,于是针对我所感受到的痛点开始思考解决、制作这款设备,从最初用木制到现在已经更新迭代了4次了。我的专利是18年初申请年底的时候拿到的,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确实直到今天我才看到这位韩国大叔的视频,我也为之赞叹!不过也幸好如此,若我早些年看到这个视频估计现在还在设备的折腾中。虽然拿到了专利,我却一直没有进行推广,其间有些个人、家庭的原因耽搁了,同时也是对能否被木友接受缺乏信心,直到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到我这玩,一时兴起要自己动手做个换鞋板凳。他之前也完全没有做过木工,但有建筑施工的底子,很快就明白了设备的使用原理,居然很轻松顺利的完成了他的第一件作品,而且工艺水平还不错。这件事让我信心大增,我觉得这个设备是能够对广大木友起到帮助作用的,推出来就算未必有人看得上,起码也算对自己有个交待了吧。
& F" s- O. h3 d. Y% `# O/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