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云卷云舒

新手山寨木工桌,体验传统木工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0: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划线
我的划线工具
" g( H8 K' h0 O' D, u& ~
100_1644.JPG
划线前,翻出之前潜水时下载的资料,自制了两件工具——钉勒子和过线尺
这两件工具真是划线的得力助手,劳苦功高,应该详细介绍下。
钉勒子
100_1578.JPG
100_1579.JPG
钉勒子是按照“邯郸学步”老师的帖子用一块实木地板头子做的,很好用。第一次做没经验,有两个缺点:5个钉子的排列弧度小了点,有时划线互有干扰;还有就是钉子短了点,划大木枋不够长。下次做再改进。

# j+ F" E7 i% u9 \0 M9 @

+ [: l2 {/ ]. j3 Y
过线尺也是受邯郸老师的启发做的,不过简陋多了。从一个3mm板厚的塑料方盒子上掰了一块来,用一支小梅花改锥磨尖来划线,锯出形状,磨了几下,半小时不到就成了,用来给木枋套线很方便快捷。开始直角没磨准,木枋一圈套过来,差不多有2mm的误差。仔细修正后,再套线就丝毫不差了(当然这是菜鸟木工的眼光,与金工的精密度要求没得比)。
过线尺
100_1580.JPG
100_1581.JPG
一根木枋一根木枋画过来,有些钉勒子的线痕不明显的,就用铅笔涂一下。
有些榫眼比较复杂,就先做好榫头,再用榫头来套榫眼线。这样做我估计不合规,是费时的笨办法,我这个菜鸟是想以此来减少误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5: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感想:从钉勒子和过线尺来看,我们的传统工具简单而实用,实在是蕴含了先辈的大智慧。物美(此“美”非彼美)而价廉,易于仿制,好像也没有知识产权、专利保护那一套。
4 Z' J. z, v3 Q  A工具关键是实用,如果还能够爽心悦目就更好了,但没必要过于追求形式。自制的工具好用又美观,那就再好不过了。榫勒子和过线尺,都有功能相同的外国产品,精致又漂亮,据说也很好用。就是价格不菲,不是一点不菲,而是十分不菲,动不动就是三五百,吾等草根恐怕消受不起。对大部分木友来说,价格肯定是要考虑的,把本该下锅的米变成了奢侈的工具,那就有可能燃起家庭战火,影响DIY的心情,有点犯不上。
6 u5 {9 i* b8 o2 S当然“仓廪实”之人不在此列,米多的工具发烧友千万别喷我。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为谋。 ( H$ b3 b) G" o8 w* k1 B& ?9 J3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 17: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帖子绝对要顶,谢谢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卷云舒 于 2011-6-3 20:05 编辑 6 t" v* ^/ I7 A7 Y4 ^# O

2 d' B7 s. R3 P- g$ h# O1 B
八、开榫凿眼
木工桌榫头多,粗略算一下有四五十个榫眼,其中有12个是9*1.6*9cm的大榫眼。
开榫凿眼的工具
100_1631.JPG
100_1639.JPG
100_1597.JPG
/ Z3 [: m3 h( m6 A# \
这支凿子宽16mm,是凿眼的主力军,比较锋利,但薄了点,剔木屑的时候弯了好多次,用斧头敲直了再用,再弯再敲再用。

5 I" b% e- I' I. s7 Y
我的工作间是阁楼上的储藏室,一边是混凝土地面,还有一边是空的。空的那面装修的时候用木枋铺上了木工板,比地面低了三四十厘米,分割处是一根水泥梁,正好用来代替凿眼的凳子。
100_1667.JPG
直接坐在梁上凿眼,优点有二:硬实,凿的时候反弹震动小;噪音小(这点其实很重要,你一有动作邻居就抗议,那味道就差了。我现在是半夜工作影响也不大,当然下面两层目前还没有住人,加上我自己的主楼有三层是空的。半夜凿眼两次,目前还没有收到抗议书。不过以后还得注意点)

! X- n* [' C6 D6 w, O6 W: ~( ?
凿榫眼的顺序和方法,不同书上说法不太一样,不过大同小异,从前到后,再回过来凿前边。就是一下子没有搞清楚哪是前哪是后,看了老李的视频,才明确靠近身子这边是前。
透榫要两面凿,凿通以后老是发现对不齐,总有那么一二毫米的误差。原因大概是凿子没有放垂直,但看看总好像是直的,这可能跟手势有关。看清楚常朝哪一边歪的,有意识地朝另外一个方向歪一点,结果就直了。不过第二次一不小心还是会犯同样的毛病。
: |7 F) v) c: m$ g# b' `
锯榫头,一开始也不太顺,上平面直了,垂直面又歪了,垂直面直了,平面又歪了,常常顾此失彼。不过到后来这个问题基本解决,方法是锯子切进去后,先把锯子朝后压,顺墨线先锯出上平面的锯路,在把锯子拉直,锯出垂直面的锯路,然后顺着这两条锯路锯下去,一般就没有问题了。

/ v6 T; z* Q! O# u
这堆木屑是我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凿子一凿子凿出来的
100_1603.JPG
100_1669.JPG
自我评价:初步成功。
其实这是自我安慰之语,台湾木友“木工忍者”说“会做一个榫不代表会做一组榫,能做出一组榫,不代表能组起来,榫接家具最令人玩味的地方,就是这环环相扣的榫,如何精密的接合,而且能组立成家具这才是好玩的地方”,榫头榫眼做是做出来了,但能不能组装起来,结果怎么样,还是未知数。
悄悄祷告一下:鲁班祖师爷,给你的门徒一点信心吧,保佑我的榫能够顺顺利利组装起来。阿门!

7 B+ Q) v, s/ j; b! Z$ G. N
今天已夜深,得歇工了。
3 S) a7 @1 \! q0 S5 Y
上几张榫头榫眼们的集体照和分组照
榫头榫眼们的集体照
100_1600.JPG 100_1601.JPG
100_1577.JPG
4根长横撑
100_1656.JPG
100_1583.JPG
下横撑(大进小出榫)
100_1655.JPG
下横脚
100_1584.JPG
上横撑
100_1657.JPG
搁板档(杉木的
100_1588.JPG
直脚的上部榫头

0 W+ T. a* \2 S5 h7 C3 w' H' O; }
# {& Y- O/ u7 G1 r
100_1605.JPG
100_1606.JPG
100_1660.JPG
100_1661.JPG
100_166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20: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卷云舒 于 2011-6-3 20:03 编辑 " d1 Q) m6 s. P/ }( L: F& ~

) e+ R2 m! i6 f# p! N嘿嘿,不小心把开始组装的照片提前发上来了# n  ^9 W2 M( j& j
目前已经组装了一片,照片上大家已经可以看出,榫眼裂了好几个
9 ?; K7 k6 r( [* D6 \1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 22: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9: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训1:  l. Q5 b( g0 ]4 V' E- t  m
    有一根木枋黄颜色,很好看,就选来做前片的直脚。后来发现木质很脆,但除了那根到处锵茬没法刨以外没有多余的料了,何况又凿了这么多,就硬着头皮凿下去,一不小心就会崩掉一块,装配的时候不知道会怎么样?估计够呛。( G+ R6 u- m# G* w, g7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木工DIY不易之七:
0 N+ F7 R0 |: v. g% k( q4 ~
木工DIY,先要弄清楚应该怎么做,然后要通过实践达到会这么做,再通过磨练最后能把它做好,到了这一步,就成大师了。
懂得怎么做 会这样做 能把它做好,凿眼开榫现在我能做了,但做得不好。
从懂到会到好,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我们的乐趣也许就在这个过程中,痛并快乐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8: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组装框架
组装之前先搭起来试一下
100_1664.JPG
发现榫头的长度误差比较大,主要是划线的原因,留的余量没有处理好,只能一支榫头一支榫头返工。
教训3:
木枋一定要刨成统一的规格。因为硬木难刨,我偷了点懒,最厚最薄要相差5mm,结果明显增加了误差,不得不返工,花了更多的时间。
教训2:
画线的时候是一根木枋一根木枋单个画过来的,全部画好后,也没有放到一起去比对一下。导致七长八短,误差过大。
画线要把左右上下相同的料和邻近交叉的料(比如4根长横撑、4根直脚一级相互之间)放到一起画,最后还应该互相校验一下,不然容易出纰漏。
心得1:榫卯结构要减少误差,刨方是前提,画线是基础。
前提不对,埋下祸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开榫凿眼,白费工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20: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用“木工忍者”的图片和一些文字,说明一下木工桌的榫卯结构(我在做的木工桌就是山寨“木工忍者”的)
  前片的工字型结构,透过短撑的上下连结,能避免长撑在桌面刨木时,左右推移造成平形四边形的形变。
9 L% O8 M. u( i. b7 x
- \. p( Z$ o  F6 I2 A长撑的部份跟左右侧的桌脚间榫头,进到榫孔内,长度总共有9公分,如此一来,榫的长度够,结构力就会强。
8 O" n6 L( I& z$ J4 ?# S
6a0c2bd7g8c5f7ac59678&690.jpg ' [4 d7 S3 U4 D. h
  长撑与左右桌脚的连结后,前后片的短撑下,下方前后面又透过大进小出榫来卡住,有可能左右移动的长撑,如此一来就可以将单项连结,有可能发生的形变避免掉。
  p& ~& h! |/ M" c% L/ [4 R; t
6a0c2bd7g8c5f7d51cdcc&690.jpg
. n. I# |" U9 Q& X7 t  桌脚透过双方榫与脚撑连结,双方榫总共有两个榫头,当榫作的不够密合时,也可透过木头本身的弹性来容许些许的误差,脚称与上方的桌撑共同组成方型结构。
6a0c2bd7g8c5f879ad059&690.jpg
7 |: `) M+ h- B- d2 G% L# A4 Q  桌撑也有特别的设计,上方的长撑在通过桌脚后,长撑与桌角有1公分的凸起,上方桌撑双方榫的榫孔中间,留下中央的范围,如此可以干涉长撑的左右移动。

7 R/ y- }0 W; G# q2 z3 } 6a0c2bd7g8c5f8e485339&690.jpg
) v% W, o. A0 E+ u% K: i  所以从这环环相扣的榫结构,可以看出这张桌子的精巧,想要让这张工作桌,前后左右摇动都很难,还有桌面中央下方的短桌撑,让桌面受力更稳固,还有下方的柜体结构,一来可以放很多工具,二来可以防桌脚间的形变,整张桌子有70几公斤,用起来稳,而且材料费也不贵,还有因为在台北,所与选用的材料是四面刨过的净尺寸,施工起来快速多了,但是因为是工作桌,所以不再刨面修饰,如此丑丑的用才不会心疼。+ z9 R  R; J# O; N' A
6a0c2bd7g8c5f955ec818&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21: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补足4字,灌水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7: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你学习。我也正在准备中。先做木工桌子,今天刚去一个木材加工厂找了个杂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7: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卷云舒 的帖子
( ?( d( H6 D4 G5 s9 o1 s
* G& U6 \2 u+ ^7 F我也是菜鸟。你说用角磨机磨刨子,会不会退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7: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个有心之人,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7: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卷云舒 的帖子2 ]* G- w- J3 d* f. r4 R$ Q

7 z7 t3 v' X4 ?* N4 o7 z估计你那根黄色的木料是洋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