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云卷云舒

新手山寨木工桌,体验传统木工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卷云舒 于 2011-5-31 13:59 编辑
+ N6 Z) z) U4 \, G" C: C
; \+ z3 i7 V, Y补1:电动工具
2 g& P( }. l4 _5 _- [    也入手了几样电动工具,根据菜鸟实际,定位是国产中档。低档的怕不安全,高档的目前还没必要,况且米也是一个问题。
7 S, \- z4 n! S8 R: C4 ]9 D    电圆锯:开大块板框锯效率太低,简直无法忍受,圆锯适合。开榫头,还是框锯方便。圆锯要夹子固定,还要靠山,太麻烦。圆锯倒装开榫头可能方便些,下次试试。" \( o, \2 ^& N  v' z9 u, U5 B+ l; F
    电刨:玩实木有用,就是不太好掌握,还需要多练练。
, U5 N# @5 H& y( s- C7 W: N    电链锯:切原木的利器,简直是切木如泥,特别适合做截锯。外形有些恐怖,操作起来听刺激的。小心操作应该没有什么大危险。用它对开了一个四五百斤的大树根,感觉很好。觉得偶尔给原木开板也是可以的,就是锯路太宽,浪费木头;还有就是不能用靠山,锯直不容易。4 p1 D" y5 K5 ?% _8 u! f/ h
    调速角磨:高速用来切割磨削金属,中速小面积打磨也好用,低速可以抛光,还没用过,不知道效果如何。配上钢丝轮,去树根的腐烂部分很给力。, X9 g; ~$ ~2 l. W' g
    调速冲击钻:装潢的时候买的,当时主要考虑用来墙壁钻孔。木头钻孔也少不了,扭力不好调,上螺丝不太好用,转速一快就容易把螺丝屁股打烂。6 D+ t- ~7 }( j: D, k" ]$ m+ }5 F
        很多木友说,雕刻机用处多,打算入手一台,主要想用来修边、开槽、打榫眼。想听听玩实木的木友意见,做硬杂木框架家具,雕刻机用处怎么样?买多大功率的比较合适?& E/ q- @' c# q. i+ ]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9: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卷云舒 于 2011-5-31 19:27 编辑 . p. P* ~! ]. o! v' U4 h

( h4 u8 m9 I' v7 G4 `    三、磨刃和锉锯
$ R7 G+ ~" s, G& y9 a9 L
    以前只磨过菜刀和柴刀,总以为刨刀和凿子也是两边磨的。看了一些木友的帖子,才知道磨刀还有那么多讲究,老李的视频给了直观的演示。# M' G7 o* o& k4 A
    刨刃和凿子,除了开刃,基本上是磨斜面,直刃面很少磨。磨刀动作简单,其实要保持角度直线运动,还是很有难度的,一不小心就会磨出几个面或者弧形,只能磨几下就看一看,随时修正。320目的油石上先磨,再到青石上磨几下。模仿老手用手指试试锋,其实更多是装模作样,究竟磨得怎么样,有没有恰到好处,心里根本没有底。7 m4 i6 h' ~1 V, p9 I
    开刃的时候,如果刃太厚,我就用角磨机先磨薄,再到油石上细磨,这样省力点,这种偷懒的办法不知对不对,哪位DX指点下?5 Z3 s- ]  ^& I1 N" J
    新买的框锯,店主给拨的锯路是左左右右、左左右右,顺木纹锯榫头总感觉不太好用。看了书,用老木匠那把有槽的刨刀做拨料器,改成了左中右、左中右的锯路。锯齿尖有亮晃晃的点,应该是钝了,用大的三角锉锉,不太顺手,改用了小什锦三角锉。不知道锉得怎么样,反正比原来好用了一些。/ f# c1 g! u6 n$ c& c+ E, J, N
100_1536.JPG , [. h7 ^% E% N. C
                     兼做拨料器的刨刀" e- N' E. q! i" Z2 o* m' O
有个新问题,锉了以后的锯子好像比原来容易跑偏,肯定是拨锯路或锉锯齿出了问题,请木友们指教指教。2 x0 v( w$ O7 M6 O) n" I
发表于 2011-6-1 00: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过程可以分享吗?谢谢了!QQ401743713。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07: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方水木匠 的帖子7 r  B, K4 v" i3 d
8 B  I' ^$ b# g
好的,一定努力
发表于 2011-6-1 08: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乐在其中,幸福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木工DIY不易之三:9 n7 B1 ~, g9 N5 n5 [4 i6 y% F
    
磨刃、锉锯,看看很简单,单调的动作不变形,实在不简单。请教了几个老木匠怎么磨刀,也说了一通,可我还是似懂非懂,云里雾里。
8 W9 M4 g& v& _* i& _, K. v    传统木工,简练不简单。
发表于 2011-6-1 14: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买了一大堆的二手老工具,现在一样样熟悉,要向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4: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恶补木工知识, X9 t1 x$ p& S/ {; w+ y) J
    农村孩子,小时候喜欢看木工干活,有点感性认识。到了真的要自己动手了,才发现对木工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新手学木工,两眼一抹黑,只得开始恶补木工知识。( A* U. h% P" m- P+ f) h5 g6 ^9 s
    第一个渠道是网络。特别要感谢“木工爱好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请教问题,更有同好的木友可以交流,不再寂寞,不再无助,还可以坚定信心,熄灭时不时冒出来的退堂鼓。在“木工爱好者”网站潜水,其乐无穷。
7 I" V# A0 C$ I- n9 K5 [  P    第二个渠道是书籍。在淘宝上精挑细选,找了2本木工入门的书——《留住老手艺——传统古家具制作技艺》、《木工基本技术》,边学边干,边干边查,很有收获。
2 m* r6 l5 n; ^/ c9 S; Q0 N 2.jpg " w, W- H8 \: X" f% l! F, o
1.jpg & g: J& ?# }3 h; o
《留住老手艺——传统古家具制作技艺》,作者:路玉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 Z* c" I9 _+ \& k. h2 n+ q
    主要内容:介绍了传统古家具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对现代人来说,传统古家具可望而不可及,作者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民族遗产,对古家具的制作技艺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最基本的木材知识以及如何选材、下料、画线乃至锯、刨、凿等技巧,并附有制作示例,其用心所在是为了留住这门老手艺。 ' h9 j9 j, E+ H2 n7 X
    《留住老手艺:传统古家具制作技艺》是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掘和整理,可供木工爱好者、古家具收藏者及研究者学习参考。
/ N* E2 A4 W$ y/ f' y; s6 w- x目录
% ?: e5 g1 }, c3 l' ]. Q* ~1 Q第一章 传统古家具工艺概论
2 c; A: Z4 L& _. I第一节 传统古家具类型特点2 n6 T1 Q4 I8 p  P
第二节 传统古家具材质特点' S, A8 t% M  i* n! Y
第三节 传统古家具结构特点- b+ d  w) V8 y6 H% I
第四节 传统古家具地方特征2 M0 d$ v$ q* o+ g
第五节 传统古家具的形式0 ?  p5 |1 }3 C- F$ j
第六节 传统古家具的内容& u7 S: q2 p( {& ~& e5 A- j

; Y( m9 b' Y6 V第二章 传统古家具制作构思
6 A+ ?3 A9 ?, x第一节 制作形式的构思) D5 K( a  H' S- |' e8 Y. O4 L- x
第二节 制作内容的构思4 O( C6 F  Q5 X5 Y, @
第三节 传承工艺要求的构思" F" n6 R+ r5 c0 e  ]( k
第四节 制作模仿的构思" E1 a2 f& P6 \7 A
第五节 传统风格现代家具的构思
0 a+ H' k6 r/ N9 Z4 J! `
0 ^3 ?5 ^0 S3 F. h: y6 o第三章 木材基本知识) L6 _) ~1 ^: t  ^9 y
第一节 木材分类说# E2 d3 E5 t; u/ f& Y
第二节 木材构造说
2 T! u; d3 ]7 z) B6 D9 K第三节 木材干燥说
/ h7 D  T( {0 C3 V# L# K第四节 木材重量说
- E* p5 P$ w) {; w3 q2 j: ]5 }第五节 木材变表说
& {! x& F* A4 f- ], H第六节 缺陷矫正说
- X" `% G# j3 v( `0 o9 z& f3 n3 h" b# {" w' Q
第四章 木材的识别运用# x7 E1 ?! P9 G+ N, h! h
第一节 珍贵木材的识别
1 p' j* A+ r7 G( Q" |第二节 高档木材的识别0 S7 K1 v9 E( ~, ?4 p$ g

9 R' ]) Q$ J( \" A第五章 传统古家具的选材下料
9 @2 D" _( }) f% K% i: w- M+ r. v第一节 下料画线  S" x! _+ a. S/ D1 ^
第二节 选材! q. x# g. V" w" ]4 j+ R
第三节 配料
* X& n6 b. H! ]) ?4 m( r( ]% k: q  @/ Y( s1 t9 N: T
第六章 传统古家具制作的结构画线
, N8 U3 M: ~# V! G8 y0 ~1 S( R0 o1 B第一节 量具及其使用2 |% Y" k0 D% G' I7 x+ s3 ~
第七章 传统手工据的技法
" W0 `0 d9 v( x! o1 {第八章 传统木工刨知识
, s0 w6 U- \# ^第九章 传统古家具凿铲砍削的技巧6 n; b: K6 o& a% m/ f
第十章 传统古家具制作工艺技巧
- O( u/ C( b) T9 s0 B第十一章 传统古家具制作示例. H& @( l1 B. T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木工DIY不易之四:2 J5 u/ }  f  w0 @: z
    现在的信息渠道多,要学点木工知识不难,就是信息太杂,良莠难辨。如果不仔细辨别,会被误导。还有就是帖子和书里别字太多,有时半天读不懂,甚至有互相矛盾,让菜鸟们无所适从。4 M7 i8 V+ X# g8 b- `
    另外,我们的传统手工技艺有点像中医,主要靠经验体会。老木匠说自己会做,怎么做心里清楚得很,但就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得清楚又确切,可意会难言传。这让我等新手学艺平添了许多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07: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斫琴坊 的帖子
, N! O4 U7 D1 J/ H' `+ Q' d  x0 A1 a; ^, _- y
    苏老鹤发童颜,返老还童了。致以儿童节的敬礼。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下料
木工桌规格(cm):

. b. r/ y& `5 g7 d116(面板104+边板6*2),宽60(架子52+檐板4*2),高86.5(面板2.5+桌脚80+横脚4)
    借“木工忍者”的几张图片,本来就是仿他的。
5.jpg
7.jpg
3.jpg
1.9*4.5cm杂木
长横撑4根:114cm
短横撑(上)3根:60cm
短横撑(下)3根:52cm
直桌脚4根:84cm
短直撑2根:60cm
横桌脚2根:60cm
2.杉木(5*4cm)
短横撑(中)2根:52cm
2 X4 W# E/ j+ r1 {
传统木工DIY不易之五:

) R- O, ]1 r2 j% ]2 Y
书上说,下料要留余量,具体怎么留,语焉不详。

2 `( E' ?% e# Z; W5 @请教各位大虾:木枋如果已经刨好,还要不要留余量,留多少合适?榫头要留余量,是不是把余量加在榫头上?榫眼要不要留余量,留在哪里?划线的时候怎么处理留的余量?
发表于 2011-6-2 11: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态很好 文笔不错 向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6: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开刨
买来的11根硬杂木的旧木枋,已经粗刨过,统方统角的,就是尺寸不完全统一,还有几根有明显的翘曲。刨的工作量看起来不大,主要是刨光,把尺寸尽量整统一。翘曲严重的,光靠刨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下料的时候就考虑过了,翘曲严重的,尽量截得短一点。实在不好用的,就只能放弃了。
刨子长长短短、大大小小有11把,鸟刨槽刨现在还用不到,暂时放一边,其余的一把一把试过来。
100_1651.JPG
调整刨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眼睛总是瞄不准,或者瞄准了,敲紧的时候又移动了,反正不是出来多了就是少了,多了刨不动,少了刨不到,恰到好处是运气。
刨的姿势和脚法努力按书上说的来,天晓得对不对,如果有老师傅在场,说不定脑袋上早就挨了几十个“栗凿子”了。
好不容易调好了刨刀,这面刨得很顺利,换一面却刨不到木头了;这一段刨得到,那一段又刨不到了。刨花也是时断时续,时厚时薄。怎么回事?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本来还想把翘曲刨平,现在连刨出新木面都没能够完全做到,刨平就甭提了,罢了罢了,将就将就算了。
书上说要顺着木纹刨,才会光滑不锵(戗)茬。可是我看木纹,这头看看,那头看看,都差不多,即使看出了点不同,也不知道那个是顺纹。只能刨过去再说,不顺就掉个头。还是不顺?那就只能闭上眼睛瞎刨一气了,管他光滑不光滑。不然怎么办,总不会是要横着刨吧?
还有一根木枋,颜色有点红,木纹粗,很重,不认识是什么木头。反正从哪头刨都锵茬,甚至斜着刨也不行。没办法,请出了电刨,才勉强刨光,但还是有几个地方刨不到,也只好算了。电刨不容易控制,一不小心就会留下深深的刨痕,再想刨平都不容易。
100_1649.JPG
这就是那根锵茬的木枋,用电刨斜着刨也就刨出了这个样
: [# J( r" k( T& F, n6 i
! C+ `9 q8 {& ?$ A: s
自我评价:开刨基本失败。555……
最后刨几根杉木方,呼呼作响,与硬杂木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这个也太好刨了,忘乎所以,止不住手刨过了头,小了。于是信心大增,踌躇满志,睥睨群木。偏偏那几根新木面没全刨出来的木枋不识相地窜入眼帘,不幸从天堂掉到了地面,皮球撞上了凿刃,瘪了。
传统木工DIY不易之六:
刨木头真没啥稀奇的,从小就见过。轮到自己了,才知道不简单,最后还是灰溜溜钻出工作间,铩羽而归。想想也是,如果真的那么容易,那不就人人都是木工大师了?那木工DIY还有魅力吗,我们又凭什么要发烧呢?
传统木工看来是属于熟练工种,技艺是要靠木头喂出来的。唯一的办法大概是:刨,再刨,除了刨还是刨。多找些烂木头最好是烂硬木来喂自己的那些刨子,刨子喂饱了,我相信就会成为我们的手,指哪打哪。
发表于 2011-6-2 19: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卷云舒 的帖子
5 t; E+ R0 o$ W/ ^, b! p% C# b- I  g8 t# P  u: O
也是刚入门,一点心得体会,供君参考。1.木枋如果已经刨好,还要不要留余量,留多少合适?木方已经刨好,精光,就是我们要的尺寸,恰到好处。2.榫头要留余量,是不是把余量加在榫头上?是的,锯的时候把墨线留住,然后敲入卯眼一点,取出齐着入内的木边用扁铲修光。3.榫眼要不要留余量,留在哪里?榫眼内侧留墨线,外侧齐墨线,意思就是榫头进去的地方要紧,出去的外面稍微松点,给了它活动的量,如果是上下两根木方的话,下面的比上面的多留一点线,这样桌子就有一点点的梯形,牢固,。4.划线的时候怎么处理留的余量?划线的时候就都画我们需要的尺寸,做的时候留心。其实,奥妙就在这一线之间。
- {9 y5 a  y- d9 L& w* k/ |( t& `   H& ?( W6 j1 V% Z: z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0: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一笑163 的帖子0 G' Q7 X& N  e+ ~0 c
/ @  x5 M) c  a! \: a, ?' H
太谢谢了,宝贵的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