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7 0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湖湖 于 2020-8-7 01:50 编辑 1 `5 y W; o9 B! @! {: E8 g
; f9 l' [* p2 y1 t5 ~
不现实的 几百块的1605丝杆 你还能要求多高。。
" f7 B( G! P4 R. ~+ a ~6 H, s: L+ ^5 N' w* E- l6 ~
虽然科学 技术需要强迫症。。 。,作为个人 家用 的业余及机器 。。。随便上哪找2丝误差都太多了。0 @: a/ K5 f( ]. w0 [2 t* h3 R) A' W
$ c' g, f9 N6 J* x' k0 L
你要真在乎这点误差 就上光栅尺。上闭环加工系统。没必要折腾丝杆了。& D* Z6 G T1 _$ ~* O
4 |8 m& V' g! N( J9 k8 T& i
硬件的精度是有极限的。丝杆转动高过常温 1度 都会产生误差。何况机器在运行的时候各种活动件都会产生变形 误差。通过杠杆放大在放大。
: @! l/ |3 J" F; [6 N: h! T. o `7 \1 x- g4 {- f Z8 M7 R
即使各轴在空载下运行 惯性 重心 温度的改变 都会造成误差。9 W! C$ m/ n! o
$ K5 \0 x+ f$ \2 z+ Y
何况你就用个步进电机。哈哈哈 还指望多高的精度。 想多了。 就算一般的伺服电机 出现1~2丝误差也不稀奇。步进电机本身精度就很扯。一个1.8度的步进电机有200个磁极。可磁极本身 精度就不高,谁会制造 每个磁极误差只有0.0001精度的? 太扯了。哈哈哈哈) G. B& n% H+ \1 l: N [
. {# t9 d F6 Q, V9 K: f# l& b
如果精度那么轻易你在家里就能折腾出来 就没必要每年全球各机械公司投入几百亿几千亿折腾了。
D& c7 Y; `) i% M/ N
" f1 ^' p. { H0 i5丝以下 不是家用机能解决的事情。在那种精度下 我们平常认为没问题的硬件 都会有问题了。
8 ^. ?+ G. f! ], K( p6 P
( i; C" @6 {6 v2 G7 L一个镜面 在正常情况下看是镜面 你放大10 倍 20倍 50倍呢。比马路还粗糙。" H/ K9 M4 y' [: |' R8 B8 i
& O6 S) W' { @+ ^9 l- _# g
) G( J( U$ I E6 ]8 j0 ^& S
为啥说瑞典 德国的轴承好 别人买的日本的钢珠 几百颗里跳几颗 。那个不是你那个破数码游标卡尺量的。
7 h3 {8 u0 F8 t; ^7 e
# ~+ Q2 O0 d4 ?; T$ E想多了 个人小机器能达到5丝精度 已经是极限了。 x; B. N* _9 w2 a/ |
$ {, e; `2 U7 f7 P4 `其实我的经验和测试来说 全国多数雕刻机 的精度都在0.1~0.3左右。哈哈哈 至于论坛里别人吹牛逼 别当真。
+ x6 F0 a' K% b7 k3 `+ O) w
( f& p% R' ]2 Z0 t# m1 x* z1 S8 D高精度的机器 对室内温度 局部温度 都要控制 好的系统 都有温度监测。 甚至对地面都有要求。对周围多少距离内有没有 车道都有要求。 你一个小雕刻机 要达到那么高 有点太扯了。哈哈哈哈
; B+ ?" n' s0 N$ k7 d( ^, s2 u9 S# x, o: e1 |/ E
( `# R8 Y% c* |: {9 ?这么说吧 如果不是 纯闭环操作系统 利用编码器 光栅尺强制达到某个精度的系统 是没戏的。
) U8 x: |/ T4 @) T* r5 W) }- d; ]; H7 W5 r
不光M3 所有开环系统都是这样 ~~~~M3 还好多了 提供 轴矫正 轴分段矫正,别的系统连这个都没有。所有闭环系统在计算脉冲量的时候也是四舍五入的。 细分在高也没用的。因为现实世界里 是没有0.5个脉冲的
' @( t4 B$ L# m$ c( ]
4 z4 N& I9 Z+ E在追求上适当强迫症是好事 但是 太过了 是灾难。 你辛辛苦苦 买1堆量具 就算把钢珠解决了(能解决钢珠尺寸的 量具 一般人是买不起的。甚至一般企业都买不起) 然后发现 丝杆本身 其实误差更大。 那咋办 自己磨丝杆么?哈哈哈哈哈
, q1 q8 N4 _, I: K3 j" ~/ R, o: D
所有能动的机器 无论什么机器 活动件 传动件 都是误差最大的 就算世界顶级的机器也是一样。实际上要高精度 不进行 软件系统的补偿是不现实的。而软件系统补偿也是最常规的做法 经常要检测硬件变化的。
' D9 Q7 z, a9 ]# n4 F% U" Z5 j/ G j4 O K' O! i# g
就算你要找个参照 软件也比硬件靠谱。因为软件只是基于理论的计算。本身没有任何干扰。套公式而已。而硬件 都不是数字化的 都是实实在在的物体~~~ 现在的人类为了造1个完美的球 尽管还是不完美 都花了几个亿美金。1个球 1个硅球 只是作为整个人类的量具。软件上要实现一个完美的球多简单。谁都能画出来。, a8 _% n. M, ], z6 _. r* A; r
7 _! O1 G0 P# g8 a/ B
学会接受现实 毕竟你不是搞基础理论 和 高尖端设备的。也没人赞助投资。如果折腾到最后 就是为了雕个牌子 做个民用小产品 实在是犯不上这么折腾。9 t; N# \$ f/ S7 g: K, f, B) ]' X
: z( f4 E! C J! g你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也不足以支撑你能达到这个目标。
! e1 O. v; h# U/ R/ k \7 C$ r% g# E7 C6 N X
! a' u+ k9 w$ i4 M6 Z: Z1 n5 F( z4 |
. i& r8 ]* ]7 {0 d+ M
& ]6 r# |- U7 B
" e: E1 i. e" I0 x5 L* i) x; X# c+ a$ X/ W6 P
; _1 r$ u1 b! @
" g% E) a. `* G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