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9-9-20 17:5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吧,站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氛围里(不论是人文还是地缘),去评断另一个相对不那么熟知的体系,本身就是一种从内到外,不够理性客观的表现。
/ @& L7 w8 O3 K2 F# w( x- v 站在脚下这片土地上说当下的事,是一门深入。可不代表就必须一成不变,不能他山之石,侧类旁通。
; b9 f: B+ R; W" `2 o 师夷之长,咱不谈【制夷】,壮大自己总可行吧?即使不能精通,至少可以扩充、深化认知,硬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者说,可以把这些转化成,在你选择一门深入的体系里,突破瓶颈,乃至创新的利器。至于软性条件,还在【人和】。“冲气以为和”,和则气顺,不紧是这样一篇帖子,人与人之间,还有人与物之间。调和才能通达。
& j ~8 O: h2 D9 R 打个比方,日本工具做工精细,调整方法也很独特,他们叫“表训染”吧好像,用在中式里有何不可呢?又不是没人做过。只是“自己”没有亲证过而已。
& q% T9 d) E9 D- r" w+ `! A m 制器与制物之间本没有本质区别,才有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分手艺,七分家伙】等等这样类似的民谚。到底是为筑器,还是磨练技艺;是为谋生,还是完成一场自我圆满的修行;只是消遣娱乐玩耍而已,还是遍揽天下神兵。这些真的没有议论的意义。: M! S( r8 B, u p0 _1 t
观照自心,人我自辩。自他不二,才是【方便】法门。
+ ^* ]+ i( t* t' C/ R, w9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