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13 15: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I! |. a: ?/ `
这些天没怎么上来。 是这样的我不知您是否拆解过台钻,台钻的抱轴结构基本上都是分上下两个抱紧环位,也就是机体中上下分别两个抱紧箍,中间是内凹的。 您说的方式是以达到上下两个抱紧箍达到最大的面接触,但国内的普通台钻机体薄,横向在开一条调节缝虽可解决上下两个抱紧位处于最大面接触,但却损失了必要的钢性。& B, C8 L# E* h R: Y% G' a9 F4 }
我锯的这条竖缝也是直达上面抱轴的上方1.5CM处,锁紧螺丝的开孔位也是位于两个抱紧箍偏上方的位置, 这样可能不能达到上下两箍最大的面接触,却也能更合理地达到钢性。这样锁紧调节的时候我用规塞试上抱紧箍也基本和下方的持平。' x, T1 J3 {/ y- d+ n8 J
, P& s, H# z1 T: k! _0 U
还有个磨损问题,抱轴的最大做用力是钻孔时左右前后偏移横向力,轴壳是不参于旋转运动的,只是内轴在旋转,所以磨损是极基微小甚至在润滑良好的情况下长久的使用中不会感觉有磨损。
( F k+ l/ V7 d* t, }6 _/ i
~: O2 [( g, U2 l 因为所抱的轴只参于花键上下的运动,所以可以在调节螺丝时调到弹簧回弹顺滑就可以了。
?2 t2 n0 ` R' J8 a1 X+ P8 J, T8 L0 i- \/ U6 u( c. a' U5 K
其实我这也算是简单解决的一种方式,如果是好台钻,我会重新磨抱紧箍位,并打上石墨铜环确对可以确保旷量在1丝以内或更小。也就是发动机常用的抱瓦原理。
$ y9 i- A. @& w# F$ R% X. U
0 ?: s9 ]8 U. L% U* w 现在的普通钻铣也好工业级台钻也好,旷量的调节预紧其实用的也是这种开缝方式。只是出厂时多了个调节螺丝位。
8 `1 \* _% {- b) F* @& @$ n! f3 k1 @2 N8 z+ k! c* r7 [* E, w% G0 y
最近在用高精度台钻改钻铣,所用到的是另一种多点位预紧调节,采用的是直线轴承样式的多点位确保一条直线的原理。- N& O( N1 H, o' z) H4 y#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