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sjxsjx

圆木棒、板子钻深孔的方法及经验教训(附件狂人12)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8 14: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不容易,或许用其它方法会更容易操作一些
发表于 2017-10-8 18:3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有难度!
发表于 2017-10-8 18:3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有难度!
发表于 2017-10-8 18:3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有难度!
发表于 2017-10-8 18:3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有难度!
发表于 2017-10-8 18:3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有难度!
发表于 2017-10-8 18:3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有难度!
发表于 2017-10-8 18:3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有难度!
发表于 2017-10-8 18:3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有难度!
发表于 2017-10-8 18:3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有难度!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20: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jxsjx 于 2017-10-9 12:29 编辑 0 V! V& L/ I$ h# _$ O' n# Y

% H2 m5 i; J- v  r    关于 车床加工深孔的问题
( F6 [+ I8 t% F# U    为什么没有先使用车床进行测试,因为首先,车床并不是每个木友都有的工具,最起码没有手电钻普及率那么高,其次车床要实现钻深孔的功能其实并不容易,甚至更复杂一些。6 k, |4 K$ H" b5 l' p
     下面逐一解释下为啥车床钻深孔并不容易:: t7 V) M& L! A, V; Y* D
       第一无法使用物美价廉的支罗钻作为开孔的工具,车床的转速高,绝对扭力不足,而且不带反转,无法排屑,如果一意孤行的使用支罗钻的话,后果将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在我的帖子里都列举了,钻头不是被卡死,就是钻头直接被甩起来,说实在的,没敢尝试,有胆大的木友可以试试。
% C$ {0 a1 `5 G( X8 B2 x1 s       第二,个人感觉加长的麻花钻或者自制的焊接深孔刀可能是比较靠谱的刀具,但即使找到了合适的刀具,转速和扭力的问题,仍然不好解决,我看到跟帖的木友有使用套丝机的经验,我倒是觉得比车床靠谱的多,因为套丝机转速慢,扭力大。4 A( A1 k; O  Y" Q
      第三,除去刀具、转速、扭矩的问题,还有一个直线度的问题,正常的家用550w木工车床,有效加工长度只有450mm,即使增加了加长导轨,有效距离也就1米左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要加工长度600mm的木棒,一头要用卡盘夹住木棒的一端,中间必须要增加最少一组“中心架”才能勉强保证工件旋转的同心度,这还是在木棒圆度和直线度非常好的前提下,但是另一端加长的钻头又如何保证和工件同心呢,向前推进钻头,又如何保证钻头的直线度呢,这都是比较让人头痛的问题,比之手电钻的方法投入的设备,要多的多,光是卡盘、中心架、加长导轨这些就不是很普及的工具,关键是还不一定能成功。# [. P+ K) a; H, Q& I  v, K/ H8 B
      第四,就车床钻深孔的问题,我曾经专门和本地一家木工车床附件生产商(国内最大的木工卡盘生产商)进行过长时间的探讨,最后,厂家还是放弃了开发这种附件的想法,原因就是上述的几点因素。
5 Z* b& `5 t0 {0 }: W3 X5 Q      第五,木工车床钻深孔,本身就属于一种“想起来很美”的思路,想想很简单,但真正着手试一下,才知道难度之大,恐怕超出预想,这个真不是自己想想就能成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 C1 L+ z" h' q  `
      第六,虽然我个人不赞成用木工车床加工深孔,因为危险、投入大、难度大、失败率高、不易于推广,但是出于探索的精神,我还是期待那些认为能够简单实现此功能的木友能够出贴,不过要再次提醒,一定注意安全。
4 K& d2 z0 }3 h- Z! L1 t6 t) K      第七,有个友好的木友说我不用车床加工深孔是买不起车床,好吧,我确实很穷,可是我帖子里在展示给闺女做的榉木剑时,背景好像就是无极调速的专业木工车呀,奥,好吧,有可能我买了假的车床,回去把这台机器贴个标签,起个啥名字呢,就叫它手电钻吧!
0 D' ]$ t: H" x- H3 y& R
发表于 2017-10-8 22: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leeonix 发表于 2017-10-7 23:215 F# q, s1 E- b4 W$ {3 H7 M3 i
貌似他忽略了你这条最好的建议。! z8 n5 ^* {2 F: g; }
: K8 k3 h6 f6 d+ h* u4 B) y
他自满于他的小技巧。
  J" ^2 t: {5 E
我想本帖的意义不是仅仅在于钻深孔,楼主的文字描述的耐心与探索的过程直观展现恰恰是目前论坛技术交流时缺少的,这也是本帖大多数人读后有所收获的原因。如果觉得楼主所谓的小技巧并不高明,不妨用直观的图示或照片来进行讨论,干巴巴的文字并不能引起大家的理解与共鸣
3 |- a1 |. O; O6 v5 ?) q- n
发表于 2017-10-9 07: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0-12 18: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口号性的话,楼主探索问题态度很值得学习。
- u. x5 Q0 b* g2 D  z提个问题:楼主是否考虑过木料本身密度的差异必将导致支罗钻在钻进过程受阻不均,从而出现偏心现象,而且行程越长这个现象越明显。即使一切工器具都在理想化状态,仅凭木料本身无规律性这条足以导致试验的失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20: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elephantzz 发表于 2017-10-12 18:19% y7 {3 s( b$ [2 n' j; D+ I1 G7 `* ^
说句口号性的话,楼主探索问题态度很值得学习。  L: w- o( D$ E0 S# V1 Q& J
提个问题:楼主是否考虑过木料本身密度的差异必将导致 ...
; i. X- J% [) j# y5 I$ X# ]; D8 x. k/ {
考虑过了,所以如果再加长的话,就要考虑用切削的方法,而不是钻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