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fckadxz

刨子设计探讨 存在问题的刨铁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3: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刨子有些特殊。如果换成牛角把手,基本没什么问题。穿心把,问题就出来了。
发表于 2011-1-11 23: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ckadxz 的帖子9 k/ L+ U# m$ o
- i, b) A8 m! c! Y  o# Q: f
你可以自己试试,我有一些旧刨刀,有的是从帖钢线上才逐渐有轻微弧度。现在的常用刨刀是帖钢的,前端刚性较好,后端柔软。而盖铁基本就是铁的活低碳钢板,刚性不是很强。我没用过这种长盖铁,但我感觉盖铁长,盖铁会先弯,呵呵。
发表于 2011-1-11 2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fckadxz 发表于 2011-1-11 23:21
% z0 N, z* a& ^" P  x9 B这个刨子有些特殊。如果换成牛角把手,基本没什么问题。穿心把,问题就出来了。
! ?% j" k, {; z1 Z, k% m
这个缺点是盖铁上方顶接处,刨刀片后方没有支撑点。这种穿柄款,如果盖铁做短一些,顶接点离刨台上表面近些,没这么大的杠杆,受力就问题不大了。
发表于 2011-1-12 1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xcv 于 2011-1-12 17:53 编辑 * r; J# E+ w* C$ a9 ?
( Q" ]% c0 o7 q; `8 H! p% ~. ^5 A
木匠是门手艺,有的只能靠老师付的意会,清谈也谈不出个所以然来。看辛师付帖子就有如此感觉。
发表于 2011-1-12 21: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邯郸学步 于 2011-1-13 23:49 编辑 & x% o% `7 v6 n: F/ x' @7 [* T
laohu271828 发表于 2011-1-11 22:55
1 \. l3 ^4 |$ u0 V, @' b: q我感觉对工具有钻研态度的首推西方人,西方理念对理论和实证很看重,所以反应到刨子上也是精确,有创意。以 ...

, O- ?* p2 N& a& u# f3 g
7 L, F3 F: C; W; y! p8 H# o我的刨子的单一铁压盖打到刨刀刃口处,上端出露刨膛也就一指左右,再长就多余了。可能你是看了前面的图的缘故,图上的铁压盖只是放在上面,没有向下打紧,刨子在不用时,要把刨楔松下来,使刨刀退膛,不然会导致刨体损坏。单一的铁压盖有两种功能。不需要拿戗时,敲打铁压盖,压紧刨刀即可,这时铁压盖的刃口离刨刀刃口较远,上端出露较多。不需拿戗时,是不要把铁压盖打到刨刀刃口处的,那样推刨沉重费力,同时也对刨体不利。拿戗刨削时,是在铁压盖已经压紧了刨刀的情况下继续向下打,打到铁压盖的刃口距离刨刀刃口不到一毫米处,在这种状态下铁压盖和刨体之间的压力相当大,尤其是中式刨刨体厚度大,压力更大,为保护刨体,一旦不需拿戗刨削时就应立即结束这种状态。我一般不用铁压盖的作用拿戗,我喜欢用增大刨削角度来起拿戗作用。18楼的朋友用的那种压盖形式,20多年前我也用过,当时我的木作老师(说是老师,其实我从没有正式跟他学习,只是从我记事起就和他住对门,他今年已86岁,听他说他16岁时从石家庄那里的辛集去天津学徒,后来在北京长辛店那里的一个车辆厂干木工活,在那里和很多日本人一起干活,对日本人的工具印象深刻。上世纪49年后到了国营单位做木工,至今我和他就是在一个国营单位的家属院为邻居)说那种压盖不好调整,不如这种单一的铁压盖。我还不信,经过实践发现那种是不好摆弄。记得老师说单一铁压盖拿戗时好操作,向下打铁压盖就行,但不能长时间这样,因为太紧,用后就要让压盖松下来。他还风趣地说,你没见过马戏团的马,肚带一勒紧,它就知道要让它跑啊,但跑完后马上就要给它松下来。
发表于 2011-1-12 21: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hu271828 于 2011-1-12 21:46 编辑
# b  G8 w1 A) L' P( [+ m0 K3 l4 s2 ]  S$ M) y; I
回复 邯郸学步 的帖子4 w; Q% L$ \1 s, d" w

6 J) S" @* {/ F  f: e& a" m( e     我感觉对付戗茬还有个关键的地方是底下出刀口开的大小,如果开大了,即使把盖铁打的比较低,失去前方按压的作用,也容易撕裂木纹。
8 w! U/ I/ n$ K' t% m5 p    我有个二刨子打糙用,用单一盖铁的,顶端是折两个角的那种,盖铁也不怎么打太低,取个中庸状态。
: S0 D  R+ a" |7 f6 F5 K: z( z    细刨喜欢用玩木者师傅那种,调得准,对刨子挤压柔和些,但看了他磨的盖铁,感觉自己的盖铁还要精磨。. q* j+ o$ l( w/ a2 l
发表于 2011-1-12 2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ckadxz 的帖子
& s5 `3 g3 O( n
. R* p+ I% M$ q过长过短肯定不好。但长一点短一点用起来根本就没什么区别,好楔子(压铁)都讲究内紧外松,一来刃口压得紧,2来千斤不易崩,压铁的支点靠近刃口,后面对刨刀中部的压力就不那么大了' m3 p0 m" D' B9 z
长那么一点又能够把刨刀压弯多少?改变了多少的刨刀角度?. g/ p& n3 n- p) h/ m- F' E; z
本以为我已经是最吹毛求疵的人了,今日得见楼主,方知天外有天
. b, }, l$ ?1 \% p- Q6 ~  ^$ e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3: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小花 的帖子
2 V  e( i) [' r3 [7 z
. v: a6 ~% D* a6 P/ ~# b' Z5 V不是吹毛求疵,我自己的刨子就曾经有这个问题。9 w" f, x7 N2 K; @; f
作为普通弄着玩的,我一般也不说。但是说与不说,问题有还是有,没有还是没有,关键是改变与否。
* W% h* \( c  B; Z* r3 I
# G$ w8 f. P( x: o# F0 D2 t现在邯郸老师也说了,是盖铁没打下去,本身并不是看起来那么长。
) Y1 R4 }) O0 J  a* k
6 H3 C0 }+ J4 @- J3 `% l单盖铁和木楔的压紧方式,其实是很不同的。着力点不同。! K* E# L8 S  D5 J3 ~9 D# b2 k# H

2 h  ?+ U/ z' U) c: g
" E5 Z$ r: b& }# m" o+ h% G6 n) `% b+ q- W7 m7 L9 F0 v
1 h3 f( b. H: m1 v0 ]-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3: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这个帖子其实根源是我的职业习惯。以前工作是建筑设计,对结构受力分析是一种职业习惯的敏感。这种职业习惯使得我当年得知纽约双子塔被飞机撞到爆炸的那个消息后,我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建筑是钢结构的,能否受得了飞机燃料的高温而导致坍塌。这种预判比普通人最后从电视,报纸里看到坍塌的消息,要早很多时间。当看到这个图片的刨铁,自然而然的就想分析受力方式,这可能对于没有长年累月受力分析经历的人来讲,觉得是吹毛求疵。这是题外话。
% ^1 D6 y& ~% L7 D, z& A2 J: F0 U) V8 Q; @& w# q8 \  ^3 X6 z
在此也感谢邯郸老师,是他的帖子让我了解了许多的手工刨知识,制造过程。不光是他的手艺精湛令我无比佩服,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更难能可贵。
发表于 2011-1-13 08: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fckadxz 发表于 2011-1-12 23:28 7 c8 z" u2 `1 B8 T
提出这个帖子其实根源是我的职业习惯。以前工作是建筑设计,对结构受力分析是一种职业习惯的敏感。这种职业 ...
; c0 g& p; O; O& I
因为我学的是纯理科,所以对事物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很感兴趣,把收来的工具都拆开仿制或做改造试验,来感受其优劣。8 G4 h. X, G" g8 M
楼主的探究精神和我很对脾气,呵呵。记得楼主还热心的为我翻译了一段日式锯的文章。5 i' U$ i# Z8 n) }( `9 a/ W
这里还感谢邯郸师傅参与探讨和小花顶贴。5 L% q2 U: Q2 e$ S7 e$ E

1 b  ]- E7 J3 I* I: h
发表于 2011-1-13 21: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ckadxz 的帖子) F6 p5 i1 ~/ D

9 i, m9 I/ w# X- R楼主精细的钻研精神值得赞赏,中国人缺的就是这股子认真劲& T3 j. O1 q9 N9 f" k5 {
发表于 2011-1-14 21: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高手啊
4 n/ Q: T$ b4 {8 i" {理论到是实践
3 u! P" L8 Z; s' z: _* B1 k0 N1 m9 o学习
6 T! c7 C/ m7 [/ y: _+ s2 K7 O我原来看邯郸老师的帖子是也对那单盖铁长度有同样疑问,看了邯郸老师的解释终于明白是退出来了,本身是没那么长的  @% }4 v. N8 Y
我现在做了个木刨身但不用敲而且拧紧的刨子,试图结中式和西式刨子的长处,目前还想试验下贯穿柄、牛角柄以及西式前后装柄的用力比较,试图找出更佳的结合方式
发表于 2011-1-14 22: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方天戟 的帖子% `! c+ {$ A4 u, [3 S$ t
, I7 |- j( y( X7 S
“目前还想试验下贯穿柄、牛角柄以及西式前后装柄的用力比较,试图找出更佳的结合方式”,以我个人的经验体会如下:
2 M- ]! j$ ], q4 C, j 1、在灵活性和携带方面贯穿柄的要比牛角柄更具优势;3 n8 a+ F1 B# ~) S$ v
2、牛角刨有利于用力,尤其是粗刨时,更具优势;- n0 l7 o% u0 n
3、西式前后柄的拼板缝时最具优势,实际拼板缝时我是去掉贯穿柄,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类似于前后手柄),两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并靠在木板的两边(起到“靠山”的作用),拼起缝来又快又好。
/ ]- t6 r9 O' Q! z& F/ H
发表于 2011-1-14 22: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jianguo 发表于 2011-1-14 22:03 " }4 e1 q1 p( h, e& g
回复 方天戟 的帖子
3 C) ^# s  ~+ Q/ G2 X  S
" p% C- p( y8 b8 W' [. ^, ~“目前还想试验下贯穿柄、牛角柄以及西式前后装柄的用力比较,试图找出更佳的结合方式 ...

, @- T3 \3 D3 j, f谢谢jiangjianguo兄热心指点!受益良多!
' t' W. T6 W2 }我目前对手工工具的使用水平还很差,这段在做个凳子,问题出来了,刨得不平,划线就有偏差,以前反正90°线,稍有点不平影响不大,带角度的就很明显了,还得多练习# _! O% r  \7 H# N
对老兄的见解很认同,拼板下次也试试去掉贯穿柄,而且试试前后装柄的方法,甚至我还设想过参照槽刨等带靠山的刨子制作一个一边带靠山的,那样就保证垂直了,不过只是设想,行不行得通还不知道,也许纯属瞎弄呵呵
+ |0 u& e: o: |7 N/ i! u: U
发表于 2011-1-15 17: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方天戟 的帖子! c: v1 z6 Q: c/ }
( L2 l% o4 ^: x% @
现代自主思考能力慢慢丧失,对一些传下来的经验麻木的被动接受,不思考原理也不发展,方兄对工具的改造和探索,都是我辈对传承木工文化的积极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