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iangjianguo 于 2011-1-18 14:21 编辑
% N S' ]3 k6 r# U, E" _( n$ i
0 `* u5 m* r; S" h1 P5 c" X) @9 }回复 martinz333 的帖子
2 W$ O8 K# k; }% X; _. s8 c0 P- d. w9 `6 @+ u
看了楼主的“弓锯”一文,做的挺好。我截了你发的两张图片,图片中红箭头所指的一个是眼(卯)一个是榫头,仅在这两个问题上提一点建议(说的是一回事):
据我过去的实践经验,红箭头所指的眼和榫头,在锯中只起到一个固定作用,使锯把手(锯拐子)和中挺(我们的叫法)在使用和非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位移。 你在做弓锯时,我的看法(可能不对),眼打的太深、榫头也太长。 建议眼的深度(榫头的长度也一样)在3-5mm之间唯宜。眼和榫我一般掌握在3mm,并尽可能保证榫头的两个肩再加上榫头的一个面均能起到顶的作用(一开始榫头的一面稍微发虚一点),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眼浅一点榫头相应短一点的好处是:: 1、最大程度保证了锯把手的强度(眼越深强度越低,关键该地方还是最吃力的地方); 2、绷紧或放松锯时灵活; 3、尽可能保证榫头的两个肩再加上榫头的一个面均能起到顶的作用(均吃上力),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锯把手。你可以看一看绝大多是数锯的中挺都把锯把手的相应部分顶变形了(立纹面顶横纹面,横纹面无论如何都要变形的,加大接触面的目的就是降低该地方的压强)。 以上个人愚见,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