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zdkj

继续做雕刻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6 13: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zdkj 发表于 2013-9-15 16:37
% I3 v. m8 u( c8 i( T: J轴向窜动在百分表一格刻度内,只有目测了,大约一半就是0.005mm了。我去加工板材也是小作坊,精度普遍比较 ...

$ d2 |  r( U, y# i& u, X7 N楼主措辞不严谨,丝杆轴向窜动测量方法也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6: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q1251542554 发表于 2013-9-16 13:12 * a5 R; g+ K+ f2 c: x" r- _7 b
楼主措辞不严谨,丝杆轴向窜动测量方法也不对

5 M0 A) G8 W. w2 Z有什么不严禁的,你看的不仔细而已,三位数字我都加了一格之内估测字样。
! K( `% X, _' x0 B- M7 p7 O; R1 S( I9 {* b$ L
轴向窜动测的哪里不对?
发表于 2013-9-16 22: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zdkj 发表于 2013-9-16 16:23 # b9 b% y& ?. J
有什么不严禁的,你看的不仔细而已,三位数字我都加了一格之内估测字样。  T& E; x/ {- _
+ }% z! d# N$ c9 \
轴向窜动测的哪里不对?

- S( p, o5 V6 h! N哦。我觉得测量丝杆的轴向窜动应该是将滑台组装完成后,把杠杆表打在端面,然后连续运行一段时间,观察跳动。而不是用手去推,个人见解,说错莫怪
发表于 2013-9-16 22: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q1251542554 发表于 2013-9-16 13:12
8 p" e0 r# y1 I: T7 R楼主措辞不严谨,丝杆轴向窜动测量方法也不对

' h5 ?5 X# E. p7 P0 f! I我觉得组装的时候用千分表可以更清楚的观察误差,并将其调整到尽可能高的精度,当然你三丝的指标完全不用这样做。' x7 r; L& H& r8 T
楼主莫激动,讨论问题而已,有些地方我也是一知半解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23: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q1251542554 发表于 2013-9-16 22:19 # |  s& V8 Z. t& A+ ~3 n
哦。我觉得测量丝杆的轴向窜动应该是将滑台组装完成后,把杠杆表打在端面,然后连续运行一段时间,观察跳 ...
/ M; O1 k3 C6 k$ [+ E7 H$ b# u
没关系,只是探讨么:handshake
- V: E/ g" @9 ~' o5 b- J
. ?4 c" i( @- m/ S等组装好,让三个轴分别低速和高速转停,用运动惯量本身测量窜动数值是最好的,也是实际使用中真实影响的反馈. u9 q# o6 D6 T$ X8 ^% b& g8 m
3 R! o- F& J, i" D2 v9 u
目前阶段电控没安装到位,只能用适当力量推拉测量,如果数值大能及时调整,免得最后再拆费事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23: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q1251542554 发表于 2013-9-16 22:32
0 i' N; X5 Q, o2 t我觉得组装的时候用千分表可以更清楚的观察误差,并将其调整到尽可能高的精度,当然你三丝的指标完全不用 ...
$ W2 f% Z. M' e$ _* [
用百分表矫正控制到丝级别我自己都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本身这个机架工件本身是用一般机床做的,平度垂直度指标达不到微米级别,我的丝杆和导轨精度也不适合做微米精度机器。当然也是我能力不够,千分表适合你:lol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23: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q1251542554 发表于 2013-9-16 22:32 2 p; p6 O  L+ ~8 h
我觉得组装的时候用千分表可以更清楚的观察误差,并将其调整到尽可能高的精度,当然你三丝的指标完全不用 ...

2 N% }0 W- O* g3 l6 F& a2 l你可能觉得0.03mm精度很粗糙了,但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担心,因为千元以下的电主轴跳动就可能就超过这个预期了,这还只是众多影响精度累加因素之一:lol
发表于 2013-9-17 00: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铝合金板放了两个月会变形?
发表于 2013-9-17 03: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4: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山之驴 发表于 2013-9-17 00:41
; v3 S- d2 R9 E' n铝合金板放了两个月会变形?
2 t/ w1 `4 g+ }
金属加工后基本都会发生应力或热力变形,变形程度和材质/切削量/温度变化/余量等都有关联,要求比较高的,加工过程中会做多次去应力处理,自然实效效率太慢,低温热处理去应力比较快捷
1 Y* S( y! {7 Z; v+ q$ x
8 i3 M% {: U! y我这个板材是钢板表面发黑,第一次做这个,开始不了解应力变形问题,没做去应力热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10: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Z轴安装比较费事,丝杆相对比较短,对安装位置误差很敏感,超过2、3丝转动都感觉阻力明显( C2 f, h* E6 |' b' ^1 }

/ R5 G0 d/ l* t& q8 H; U4 G用连轴器接出8毫米钻头来转,小直径有利于更好感觉顺畅度,来回尝试把手指肚都转肿了" A1 {( T( c5 Q. W1 w) ?4 T: X
9 A  Q8 S. L6 g2 s& x
最后丝杆支撑座磨去6丝,丝杆螺母座法兰连接面一侧偏磨15丝,Z轴转动全程才顺畅5 O8 x- x  G' F; q5 R8 i) x
2 a: Y9 H7 i' z3 s. r
IMG_232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1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dkj 于 2013-9-21 11:23 编辑
! i$ f# r  I" }2 c& a
7 _+ ^% Q% L5 t' n( e3 RZ轴顺畅后,顺便把丝杆固定端螺母顶丝锁上7 {+ }/ p3 y) I( S
IMG_2339.jpg 3 A6 y# V9 b' a+ _8 k* W$ y

4 n! e6 i1 [+ H( U7 v* { IMG_2341.jpg
/ i5 Y+ \' k( S* V1 C3 _主轴抱座是80CM的,打算上1.5KW电主轴( P/ l( W3 l# u6 L+ O
IMG_23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11: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完成的两轴步进电机装上,电机用的57  2.8n.m 3A  112MM长的/ E2 ]6 _  D) U+ h$ g
8 f5 M2 Y" b, L; V% R, L
IMG_2345.jpg ( A1 j+ {: l& V
2 j- h! D2 K' H
安装X轴电机,把机架翻转让安装面向上,水平安装要克服电机重力,不好调整
4 B- S/ e1 k1 w* ~6 O. V7 e7 P  V6 F6 e* E: C$ l/ F, O0 G
电机安装前先定位,让电机轴与丝杆端轴尽量同轴,因为实测连轴器本身两端自然禁固状态并不是很精准的同轴,虽然连轴器有一定弹性,但梅花连轴器还是稍硬一些,过大的周期扭动不但耗费无用功,对电机轴承和丝杆固定端轴承的磨损也会加剧
# H, a+ M6 Z+ O, j9 G% Y7 q- K6 ~ IMG_2347.jpg # K% x  S" r* m$ X
# e1 l0 W1 H2 B* t
Y轴电机安装也是先定位,定位时用拆开的连轴器一端,同时禁固电机轴和丝杆轴,这样同轴度精度很好' l1 y7 s7 a* k/ `2 r
IMG_2349.jpg
# Y5 }- P5 ?8 n, u+ n0 i7 s& L( ~- N7 p- c/ }8 o
两轴电机都安装好了7 D" g9 {5 y4 d5 s1 `$ V
IMG_2351.jpg : v2 p" H7 V# v1 L) i
3 }- Q( S- J! V; N
因为使用了丝杆固定座,所以电机可以直接安装在安装面上,省去了支架。电机本身就长,如果用支架那就突出太多了8 [5 P. [* ?# q, U% X& j
IMG_2354.jpg 5 @0 ~, s0 d  ~& M& K

5 Q* o% a6 {2 B8 V IMG_2356.jpg 1 w4 @1 s. t  m* a. n: f' s

  w) i5 n# E) g' v' L IMG_2357.jpg 3 s( L/ u$ O. P1 I1 R/ {/ ^$ `! l

4 [( v; ]; U# k7 m- L接下来该安装Y轴了,待续...
发表于 2013-9-21 1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我用的一样的步进,一样大小,一样的牌子,不过我的不是双出。$ K% D) V. [: V# x, r* s
另外,用这个步进有点浪费了,76长度就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13: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瞎雕 发表于 2013-9-21 12:50 ! ~1 o0 M  i. U4 q6 @
跟我用的一样的步进,一样大小,一样的牌子,不过我的不是双出。
/ \( o2 v9 M% S. r' ~3 m% g另外,用这个步进有点浪费了,76长度就可 ...
3 S) I+ }8 B! J. ?$ Q
当时选双出轴是想安装手轮,不过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手轮是不是必要的
% a+ l- c" x3 A3 C! B  f
' v4 Z. o7 _7 K8 U考虑过76的,长度更秀气,后来还是选112的了,主要当时不知道运行阻力有多大,克服Z轴重量是否够,静力矩是否足够止动平台惯性防止过冲等。如果力量富裕,降流使用吧,还能减少发热延长寿命
0 @2 D; W4 A% g3 j
7 |4 Q3 V) a+ ~6 ~0 P7 c& Y% c你的机器多大幅面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