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huyujia

高梁杆做的艺术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0 16: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真是高超。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6: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yujia 于 2011-8-20 16:35 编辑
, R' D4 a( H5 x) q5 C8 K. A
/ c( J% q0 X* r! O+ ~ DFGS.jpg 9689423423.jpg 96896.jpg FDG.jpg 63636.jpg 8568.jpg 2141.jpg 456.jpg 452.jpg 232.jpg 92.jpg 63636.jpg http_imgload.jpg TYUI.jpg TRT.jpg [attachimg]425517[/attachimg高梁杆编织
SF.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6: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广天地]高梁秆扎制技术(2010.12.16)
  C6 U" O$ U* W$ D5 yhttp://sns.qzone.qq.com/cgi-bin/ ... ;shareid=131376733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6: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yMDE2NDQw.html视频: [拍客]古稀老人用莛杆扣成灯艺大观园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6: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看都是高粱秆做成,它有韧性,这个做出来的塔楼,即使踩烂了它也永远不会散,钉糟木烂也不会散,为什么呢?你看那古建筑,即使塌了,它的框架也不会散,就因为它木头间有扣锁着 。高粱秆还防潮,并且越潮扣咬得越紧。古建筑的木架都是两根开半槽,扎刻的高粱秆用到六根。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7: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 Q) g0 q7 t+ f% x; U2 s
/ ~, d. X8 I  |& T
高梁杆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7: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4 U! h& L7 N% E& m
下岗工人姜洪波和他的高粱杆别墅   2008-07-09 19:19:40
% r+ Q6 e- h( P; ~0 b+ ?北国网讯 抚顺市的姜洪波,有一种独特的爱好和手艺——制作高粱杆别墅。
$ }5 P" r+ A# s
: m% Y* c* \* ]  废弃的高粱杆,在农村到处都有,并不值钱。但在姜洪波的手里,那绝对是好东西。光滑的高粱杆,经过姜洪波的挑选,下料,粘合,成为一幢幢结构巧妙,造型别致的微型别墅。
1 N, {& ?$ R% |! X6 x  姜洪波家随处可见“高粱杆艺术”,桌上床上摆满了各式各样姜洪波自己设计的高粱杆房子。为什么用高粱杆制造房子的呢?姜洪波说:他刚刚下岗不久,在市内一家礼品店看到一个用柳条制作的房子工艺品,就突发奇想,农村的高粱杆那么多,可不可以用高粱杆制造房子工艺品呢?按照这一想法,姜洪波的第一件作品,很快问世了,从那以后,姜洪波一发不可收,用高粱杆制造的房子工艺品,就成了他的拿手绝活。现在,姜洪波已经记不清,究竟有多少高粱杆房子工艺品被朋友和亲属要走了,而且别人看中的都是精品, 碍于情面,每次他都无法拒决。  @& F  \6 |' n
  有一次,姜洪波把他的高粱杆别墅拿到了街上,摆到地摊上叫卖,结果,观看的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看的人多真正买的人少。为了试验他的高粱杆别墅究竟值多少钱,姜洪波把他的高粱杆别墅又拿到一家礼品店请老板出价,结果,老板给他40元,可老板转手卖到了80元,这让姜洪波很恼火,虽然高粱杆不值几个钱,但艺术的分量和工夫,无法成正比。( a7 V& `+ _" E7 h- L: v
; G/ A8 U. a3 w" P. J1 ]$ N
  高粱杆在农村有取之不尽的材料,每到秋天,姜洪波总要委托农村的亲属给他保留很多上等的高粱杆。由于经济短缺的原因,现在姜洪波在粘合时,选用的是普通的白胶。姜洪波说,在制作时,如果选用801强力胶或哥俩好粘合济,他的高粱杆别墅,将更加牢固结实。现在,姜洪波有一个宏大的理想,他要用高粱杆制作出更多更好,更有标志性的微型建筑,让普通的高粱杆,磨练出更具传奇的色彩。) L: U* T$ W9 n# i* c* n4 [0 ]
" L( j7 K  j- o9 |7 S4 N7 ]
$ M, q- l' f. {0 P
3 `  v. |% q5 t  a2 A( w; a

! c+ }' R  _/ ]/ C0 D: j. u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7: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7: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 s% ^* _3 W& m7 B9 y0 n0 |- Z
退休干部王天庆是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会员,天津麦秸画的首创人。他创作的麦秸画兼具工笔画的神韵和中国绣品的灵秀,古朴典雅,形象逼真,自成一派,被誉为津门民间艺术绝活。
" k9 ~: x# p/ F6 n, ~, C. Q( \% Q5 n; K  a% _6 b
    麦秸画又称麦秆画、麦草画、麦秸贴,它源于民间,是采用小麦废弃的秸秆为材料制成的新型民间艺术品,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项优秀的剪贴艺术。麦秸画的创作主要是借助麦秸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无需特意着色,便可根据作品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将普通的麦秸变成一幅幅工艺精品,说起来简单,但工艺过程却是繁琐异常,其间要经过选、煮、漂、染、刮、拼、烫、切、贴等近20道工序,只有经过这些正规的工艺流程,一幅具有光泽透亮、极富艺术感染力的麦秸画才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 P" a. W* g( H! l- K$ K2 H; G4 l& u' b2 s4 d$ y
    2003年12月,王天庆的麦秸画被上海基尼斯大世界接受申请基尼斯纪录,并被首批入选天津市民间艺术展示中心。2004年正月初六,央视四套“欢聚一堂”特别节目中播出了王天庆和他的麦秸艺术。2005年,王天庆创作的16幅代表作品组成的一套个性化邮票,由北京邮票厂印制完毕,并于10月1日在本市古玩城举办首发仪式。麦秸画走上邮票,这也是展示民间工艺的一个全新尝试。/ e) p4 g' w; T/ l( f# @
! D! j! E+ x, E$ d  f- n( x
    近10年来,王天庆用麦秸制作的古今中外建筑模型,以及飞禽走兽、车船模型、宫灯等立体麦秸艺术多达4000余件,用削过的麦秸片制作的各类题材的浮雕式麦秸画1万多件。他创作的千余幅麦秸画广为国内外人士收藏,而且多次被政府机关和民间选作礼品,远赠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发表于 2011-8-20 17: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 台厉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7: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社区举办古建拼装大赛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10个社区22日开始举办“爱拼才会赢”北京古典建筑拼装大赛,上千居民参加了这项活动。 * \- P3 s+ k2 `* r0 r( e
- }/ t  ?0 V  {2 \7 v/ ?/ S! A
    比赛场地设在目前国内最大的奥运特许商品经营单位——北京华流风尚奥运特许商品店内。在比赛现场,一位小朋友正在和她的父母争论:“这里应该用那个大一点的斗拱,小的固定不住。”据了解,居民们用塑料构件拼成的古典建筑模型,共分为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观音阁、摩尼殿等7种北京特色古建。这些古建模型拼装起来不需要用钉子、不需要胶粘、不需要焊接,原汁原味的还原了中国建筑的精粹——榫铆结构,每个构件的误差不超过半毫米。
# D! v1 D) c* a9 {7 v* J0 G) z/ k+ S8 E: _7 }: r3 P
    据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华流风尚奥运特许商品店负责古建模型研发的工程师刘康介绍,这7种古建中,从建筑学角度看,故宫角楼的结构最为复杂,45度斜对称设计,包含了传统的“九柱、十八梁、七十二条脊”众多结构,其模型所用构件多达204种,最小的榫才1立方毫米。此外,拼装时间最长的——天坛祈年殿模型共由126种、2872块构件组成,新手拼装需要将近2天时间才能完成, 3个熟练的工程师一起拼,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 . D9 t; Q4 c$ p4 |

, Q0 d% j, s! M$ W$ X$ k) T' Z    活动组织者——华流风尚奥运特许商品店董事长郑康淳,是个中国古典建筑的爱好者。郑康淳介绍,位列世界三大建筑体系的中国古典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北京的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等更是古代建筑艺术和高超建筑技巧的集中体现。拼装大赛所用的建筑模型,都是根据古建的原图按比例缩小制成的。这样,普通人就可以通过亲手拼装古建模型,更加直观地体验和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了。同时,郑康淳认为,奥运会要在北京举办了,这是一个展示北京、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好机会。外国友人也能够通过这些模型,对中国古典建筑有所了解,喜欢上北京,喜欢上中国。& r# B& x# f: y- j, A& K5 z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7: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市裕华区的孔祥福老人查阅大量图片和资料,历时3个多月,制作的**城楼模型完工。孔祥福老人今年77岁,擅长使用高粱秆制作古建筑模型。他将高粱秆去皮、烤直、分节,进行筛选和加工后,以横竖相铆的方式,制成惟妙惟肖的建筑造型。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8: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yujia 于 2011-8-20 18:04 编辑
2 ?# o' @8 W* Q2 i) j! I, u' t& b$ ]# D2 I7 `! s8 O
走进西城区65岁的马玉泉家中,一眼就会注意到搁在电视机上面的大前门模型,用油彩写着“正阳门”。左右两边低一点的柜子上,对称地放置着大大小小的城楼和箭楼,上好了灰、红、绿、金色,一段段城墙在墙根码着,看上去有模有样。再过不到半年时间,这些城楼和城墙将被组接,重现老北京恢弘大气的格局。未完工的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和大部分城墙都放在他小小的储物间里,这里还堆放着京剧行头,自己画的油彩画,各种纸板做的脸谱和工艺品,俨然一个“老北京”的小世界。6 p  e6 b4 H& I% ?( }) @
0 @  b  z2 Q9 j6 b9 D
  骨子里好强的老北京人6 }" v1 t" \* ^

  K1 c/ f- L) Q. ~7 e  “咱老北京城做出来,那才叫一个好呢,也让外国人看看啥叫中国建筑艺术。”
8 C: ~$ V4 Z1 q
# s4 t; W, w$ J: ]: r  马玉泉是苦出身,生下那年就没了爹,孤儿寡母的没少受欺负。这让他打小就养成了好强的性格,心想:“以后你们会的我要会,你们不会的我也要会,你们赚一毛钱,我就赚三毛钱,总有我出头的那天。”从此,他不管学什么都特别上心,唱戏,画画,做焊工,绝对不让自己落在人后面。4 l  r6 }  P! P, q1 c
' H* X4 x; j5 O6 K
  穷孩子有穷孩子的乐趣,小时候他跟着母亲满北京城要饭,捡破烂,四九城全都转了个遍。城门楼子里躲过猫猫,水道里翻过跟头,玩饿了就管好心的小摊主要个麻圈儿蹲在城墙下吃。50多年过去了,当年老北京的格局至今在脑子里深深地刻着。
5 K6 k( n+ O1 Z- T2 k8 ]% @4 k
0 k9 c; f) s# z  1988年德胜门修地铁,马玉泉亲眼看着城墙被拆,心里不太好受,就像听到了一个老朋友突然没了的消息。那时他就想,应该给这些“老朋友”留个念想。
% }" R- D1 g; c# x( w7 V% P. G0 |# A* ~0 K1 c2 V- I: q
  虽然他只念过小学四年级,讲不来太多大道理,做手艺却很灵活。退伍以后当了几年建筑工人,天天和古建筑泡在一起,一提到古建筑就手痒。慢慢的,马玉泉自学而来的手艺已经小有点名气。他做的国子监辟雍和阅微草堂纸艺模型,画的脸谱都曾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一起入选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年前,他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的秧歌锣鼓等一大堆民间艺术,被做成微缩模型在外国的大街上展示,周围的老外一个劲儿鼓掌。当时他一拍大腿说:“咱老北京城做出来,那才叫一个好呢,不比这些玩意儿差。也让外国人看看啥叫中国建筑艺术。”2005年北京电视台的《能人会》上他放出了话,一定在2008年初做好老北京的城楼模型。
1 [5 M7 \6 ?# i3 h' J; l/ n7 `+ j! [, G4 N
  自学是一种能力7 H4 Q4 D" G# p
4 i; z2 Y( \) w! y) @' f; Y; y: f
  “自己经过努力,从头到尾把一样东西拿下来,心里那个满足是不能形容的。”
  q% |+ i' J. Z8 k4 g: T' v' d  ?# ?; `  ^$ m$ V
  虽然马玉泉曾在北京三建公司干过建筑,可实体建筑和缩微纸艺模型差别很大。一开始,他不懂得比例,一把尺子比来比去就是不敢画,纸板厚薄也拿捏不准,加上老花眼,常常是进度没有多少自己先落了一身大汗。“当时一剪子下去,心里可真没谱。”
: ]# l% \' ]% k, o2 Z8 X" `% C. r3 ~& x" W" e
  怎么办?自学。马玉泉1985年做了第一套模型,是故宫角楼。那会儿他没少去故宫,没钱买门票,就顶着大太阳围着故宫转来转去,先把轮廓画出来。然后他就去图书馆借书看细部,研究建筑常识和结构原理。后来,他看到了马秉坚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这本书,亲自找上门去请教。马玉泉的诚意打动了这位古建筑专家,只要有问题,马秉坚就耐心解答。到现在,书上的很多字马玉泉还念不对,但是天天对着图纸琢磨,加上在建筑公司的几年基础,他硬生生把那些结构都“刻”在脑子里了。
6 @6 h6 I% f. X, L& f
. ^: l6 E$ |3 s6 e  为了找到结实廉价的材料,他又恢复了童年时代捡破烂的习惯,专门找木板和废旧纸箱,“这样能立得住”,厚的做城楼,薄的做望板。慢慢有了经验,一个半月后,故宫角楼模型完成了。' X0 a* r* T1 r2 A) h! _
; f* h- U" {8 Z; I2 o- ?# ?
  看到“变废为宝”,他很受鼓舞,他一边阅读古建筑的专业书,一边继续他的废品手工艺。天津大悲寺,国子监辟雍,阅微草堂就是这样做出来的。一个个模型做下来,他对自己拿下老北京城楼模型的信心越来越充足了。“我不算是你们说的自学成材”,马玉泉一边做着手上的活,一边说,“但是自己经过努力,从头到尾把一样东西拿下来,心里那个满足是不能形容的。”' F. R: i6 u( h( n) y+ T# @/ G

, L- v% P( t; A# r5 k# e0 R  y5 ^! R  细活要经得起折腾受得起累6 @1 y# T5 ~8 d0 \

; M: ~/ j* c% P  日赶夜赶地做下来,马玉泉常有体力虚脱的感觉,不过他想:“做成个什么事都得折腾,偏偏我又好这个,也就不觉得特别苦了。”
  k' r$ l$ v' F
' g4 l* G1 w8 x& }. C  在马玉泉的小屋里,一张不大的方桌零乱地摆着颜料、画笔、透明长尺和刻刀。因为刻刀要反复在上面划动,桌面上漆全部都掉光了,显得坑坑洼洼的。
. u3 q3 i0 T( W$ m" M+ z  w  \1 E* v+ _6 m
  在做模型前,先得选料,从捡来的纸板里面挑出最厚实的,按大致比例切割成台基的样子,用胶粘上,台基梯形状,踢脚线、腰线,一条都不能少。马云泉介绍说:“虽然只是纸板做的模型,也要考虑承重力的问题,坡度的大小要根据房子的重量来定。”接着在台基上定好楼身的位置,每一层的楼身同样是四块纸板按比例拼好,然后在周围下柱子的墩脚。柱子的材料是从蒸包子用的盖笼上取下来的高粱秆。盖一层薄纸板做的望板上去,铺上用筷子方头做的子和圆头做的檐子,瓦楞也是用筷子做的。
2 @. G$ L2 `7 u0 h' P* r! M/ y
3 w$ ^4 K# L+ l# j  马玉泉说,做城楼模型时,起斗拱最见功力。在古建筑里,这不光起一个结构美化的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建筑内部结构的承重。他加了层垫木,使两端翘起来,其他的柱围、吻、兽头等等应有尽有,这些都是纸板一点点剪出来的。! p2 V; S# [: }; b/ L. \: V$ m

9 X, G/ U0 ^4 S2 T; X  城墙的制作相对简单,马玉泉指着一本《旧京史照》对笔者说,他看了看里面老北京城楼的照片,马道、水道的位置,城墙上的垛口,都和自己印象中的一样。通常一个城墙也得做几天,一个城楼得做上一个多月,平均每个城楼都用去5板筷子,一斤胶合漆,36个城楼,100多节城墙。从2005年起,日赶夜赶地做下来,马玉泉常有体力虚脱的感觉,不过他想:“做成个什么事都得折腾,偏偏我又好这个,也就不觉得特别苦了。”8 s3 S! a4 J+ P0 ~1 V2 f

- t9 V, F$ H7 |8 c5 |  都说我是“不务正业”的低保户' k9 R& N( W& h
5 p% w; D# g, `9 N! ?$ e) @
  “如果用更好的材料,有更大的空间,我有信心做出更细致更美观的北京城模型。”: I$ |; _2 I) h* x# ]
9 {, Z8 R; P3 E% i. C5 M
  马玉泉的日子过得很紧张,至今,他都靠着每月300元的低保过日子,小女儿在联大念工业设计,学费也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尽管材料成本已经尽量减到最低,但光漆料一年还是花去了他1000多元。“条件有限,买不起好的颜料,上好的颜色容易掉。”有时候没日没夜地干,家人难免不理解,觉得他自己贴钱做模型,不合算。也有旁人说他不务正业。但马玉泉觉得还是不少人在支持自己,所以一直坚持下来。古建筑专家马秉坚一直在鼓励他;日子过得紧张,一些老哥们支援他。他至今记得自己问老哥们儿借300元过年的情景,老哥们儿一下就掏出了2000元,他很感动。最直接的动力是,他自己也想看见印象中的北京城在自己手中重现。* d% H0 A4 m$ W

/ {3 H. l" H9 w  x  如今的马玉泉已经基本做好了模型的全部城门,只剩下城墙还在制作中。马玉泉说,困难主要在资金上,而且材料的来源也不固定,完全用废纸板不能保证厚薄一致。现在德外街道给他了一个地方放他的城楼模型,朝阳门等一批做好的城楼已经送了过去,但是家里还是挤得满满的。“如果用更好的材料,有更大的空间,我有信心做出更细致更美观的北京城模型。”
发表于 2011-8-20 18: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民间技艺代代传承
发表于 2011-8-20 18: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高中时做过一个蝈蝈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