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张建生

[晒晒] 角楼制作随拍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3 20: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截图_20201203204725.png 这个位置应该是重翘五踩斗拱吧,怎么从这个角度却看不到。5 }+ ^7 z2 o7 |5 D6 v$ C+ K6 ]
发表于 2020-12-4 06:3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个小问题,你做这个打算卖么,这种东西好卖么,我也想做
发表于 2020-12-4 1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得很棒!藻井斗拱做的是对的,有两层,都是7踩。有一点,也许可以考虑大趴梁是否要趴在正心桁上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5: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这个问题真好我也反复研究过。大多是扒在上边。可没有理论根据,我问过同行。这个构件不是大扒梁测绘图给的名字是《承椽枋能大额枋)既然是枋就没有必要向外扒。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看着好些。结构力点在抹角梁上。所以我没有出来。
/ ]+ l) p% x) J7 z0 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5: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yessummer 发表于 2020-12-4 12:39
) N" z2 l' d' S. s" J做得很棒!藻井斗拱做的是对的,有两层,都是7踩。有一点,也许可以考虑大趴梁是否要趴在正心桁上呢?
" l" u" a, z& l8 Z" J, b1 |
不是卖的。是自己用来研究结构。7 D1 Y% @& h7 o
发表于 2020-12-5 07: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wow工程浩大 发现牛人一枚
发表于 2020-12-5 20:5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怎么搬出这个房间?
发表于 2020-12-6 01:4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工匠风范
发表于 2020-12-6 15:1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的很精细,斗拱间的挡板也做出来了。牛叉。最近就是在想这个问题,实物木作和模型还是有差距的,实物要考虑建造的力学结构,模型主要是恢复外观和基本结构,具体哪些需要取舍是个问题。- t7 f9 B9 S; m# B) H" n1 |8 z
特别是在上部泥瓦做这块,模型是不能完全恢复泥瓦的结构,特别是大比例的模型中,必须牺牲结构。
发表于 2020-12-6 21:0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工艺,全榫卯结构吧。研究不但工程量大,耗资也不小吧。
发表于 2020-12-6 23: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极是!你一定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大扒梁等关键构件的位置和作用。确实,这里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也是非常有趣的!由于角楼的复杂结构,除了大扒梁,还有许多位置的处理需要仔细琢磨。例如:窝角处的角梁和椽的处理,也是一个难点。楼主,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09: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角楼要作到型似不是很难。但要与原物一样很难,极难的结构与少量的资料给复原增加了难度,我的角楼每一个结构都有。不能保证完全与原物相同但我保证,结构上的合理边作图每一步细节都与我古建师付研究。我的师付今年80了作过不少古建修缮。他对我的图纸设计很满意。如这位朋位也是在这方面有研究也愿意去研究可以与我联系一起把角楼作的更好。型似的东西不值的去用时间去作。对不起自己也对不住喜欢古建的人。
: W, J/ K, o% Y$ r5 y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09: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yessummer 发表于 2020-12-6 23:12
; A6 J8 x' t' J. o- r3 o楼主说的极是!你一定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大扒梁等关键构件的位置和作用。确实,这里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 ...

8 b# P' F4 x& d- F: o有的地方作不到位是很正常的,但画蛇添足是对古人的极不導重的态度。不知道接下来再去理解研究。在北大古建文博学院上课时老师说:考古发掘的文物不清楚就原样保存不要去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解释古人
# I" F* A! e0 F8 J1 z) {
发表于 2020-12-7 09: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2-9 19:5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