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fucuilin

闲来无事说一下欧式,日式,中式刨的使用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7 12: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cptbuptp 发表于 2018-6-26 10:41 9 f# \1 E- B4 r8 X  F
各有各的好处吧。我不赞成肯定自己就要贬损别人。
2 I3 @2 x' r9 i) x刨花的厚薄决定了加工的精细程度。当然,很多情况下,不 ...
2 C' t+ k8 b7 o3 Y
还是你看的有深度!
8 y( T. n; S$ c% P4 v8 e
发表于 2019-3-6 0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
# k4 e5 Y' B  e  ^3 Y% e  X& S中式靠感觉,技巧。欧日式靠标准。
  @  S8 E' m0 @4 o* j, N, ~( U所以使用难度和作业效果看,欧日会相对简单和精确。% z+ o+ @" U: d* G
并且,欧日的标准模式,杜绝了藏一手的问题,使技术能够快速和简单的传递和传承下来。9 O! H7 W: u1 ~5 r! H
这也是中国一些好的技术失传,不能延续下来的原因吧。
: V5 M4 p' u# p9 g1 D这种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存在于各个方面。也导致了发展的差异。2 G5 a0 w4 g/ f4 k, v2 b

, O8 U& ?) q1 G; `) n所以作为爱好者,习惯了喜欢了的就是好的,不管是中日欧;
" X6 \+ s# C1 C8 q% i; a作为工业或技术等方面,不管你喜不喜欢,我都认为标准是最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12:1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干活就会总结经验,多了技术就涨了,总结经验来自实践。
发表于 2019-4-18 17: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式刨在居民楼还是没法用的,敲打两下,楼下的就找来了,害的我只能用欧式刨刨木料。欧式刨简单易学,螺丝控制进刀量,不像中式刨,敲打数量和力道需要练习和熟悉,不熟的话,那是一种折磨。
发表于 2019-4-18 19:1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刨子最好
发表于 2019-4-19 05:3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式刨太重,中式刨加两把手占位置,日式刨子跟中式刨进退刀差不多,中式日式一个靠推一个靠拉,但中式刨你拉着刨也行,刨木头是个力气活,女性力气小,我自己觉着拉着刨刨花薄点不太费劲(工效低是个问题),因着只是玩玩木头锻炼身体并不以此为业,没必要累死自已
发表于 2019-4-19 12: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买了刨,感觉刨子就是刨刀最重要,几十的刨子别的都可以凑合修,可刨刀不行,难道我自己淬火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10:3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新刨刃差不多都是全钢的,硬度不比老的差
发表于 2019-4-20 21: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式的买回来都得自己调,调校好了才能用(有很多人不会修),日本的买到手就能用(当然贵多了,而且日本刨更难修),问题就来了初入门者就会觉着中式的难用(好多人日式刨也没用到修底)。第二个问题正确用刨,长中短作用不一不可能一刨通吃,中式日式都一样。还有刨花不是越薄越好,净刨才要薄,出花是向人的反方向出才对就是中式出大花向前才好干活日式出直花,总之专业用两种区别不大推刨适合站着干活干大件,拉刨适合坐着干活做小件有优势
发表于 2019-4-20 21:4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进步,工具也是,不要总以为老工具怎么怎么好用。那是有时代局限性得。取长处。补短处。欧刨也有不足处。个人觉得欧刨适合斜拉斜推,中刨更适合直推,日刨只是修补用比较合手。个人见解。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0:1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9城 发表于 2019-04-20 21:42$ D/ y0 N  V1 T* M7 \- B$ O6 r
时代在进步,工具也是,不要总以为老工具怎么怎么好用。那是有时代局限性得。取长处。补短处。欧刨也有不足处。个人觉得欧刨适合斜拉斜推,中刨更适合直推,日刨只是修补用比较合手。个人见解。
3 d- f6 g$ o$ R. z1 g% Q
熟能生巧,刨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长处和短处的区别。这几种刨子都各有所长,只是平时干活个人熟练的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0:1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休修休 发表于 2019-03-06 00:30
; M8 N. |9 H" \7 H; F个人感觉:; E4 m2 v  u5 q. y1 l
中式靠感觉,技巧。欧日式靠标准。
! [$ N2 S, L( O8 `9 L3 A! h* N9 E所以使用难度和作业效果看,欧日会相对简单和精确。
' ~: M# U! _7 Y/ [并且,欧日的标准模式,杜绝了藏一手的问题,使技术能够快速和简单的传递和传承下来。/ m0 u/ `' v  \0 b
这也是中国一些好的技术失传,不能延续下来的原因吧。0 Z, m4 P1 z& F0 P
这种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存在于各个方面。也导致了发展的差异。; W7 D) r; y; r) J  \

- R) [# q2 S( i6 v' x0 l2 f. h所以作为爱好者,习惯了喜欢了的就是好的,不管是中日欧;. F6 S+ O% l0 Y( J
作为工业或技术等方面,不管你喜不喜欢,我都认为标准是最好的!

/ u% q2 H& n1 G# I# W1 R+ ^: @标准就是量化,人的因素没有了,玩的乐趣就会少一项。
发表于 2019-4-22 13: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式刨子的调节手法并不复杂,而是不跟着师傅干活。觉得摸不着头脑,什么是师傅?言传身教。 9 ?+ |5 v6 F* f3 X) h. W* [* Q
       一边听讲解,一边看操作,把每个动作的结果看明白了,两个小时的训练,马上就是熟练操作手儿。对中式刨子不了解,又没有师傅演示,所以,很多新手就选择了,国外刨子,国外刨子我没用过,听前几位木友一说。国外刨子已经数字化了,简单,容易理解。其实,中式刨子调节也是非常简单的。为什么学徒需要时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把师傅的每一个微小动作闹明白了,就是一层窗纸。如果中式刨子调整麻烦,复杂。早就淘汰了。老话有了徒弟,饿死师傅。其实不然。不论什么活儿,都是死规矩,八九不离十。如果说师傅留一手,那就是经验了。己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