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椅”的称呼始见于宋代文献,目前虽未发现当时的实物,但在宋人绘画中可见其形象。3 b* p4 D3 c. T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R' y3 b9 L0 X/ i. ^1 I- d
$ T1 I7 z5 s( n: t5 Q9 j( K宋代 《蕉荫击球图》中的圆背交椅 : l- b8 A7 V( D, R# I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故宫博物院藏
& y0 j+ S# s, \0 J9 V8 j& Z
) u9 S8 J4 \- _8 `" H4 j: y
( W1 d% H8 C- Y, c8 Y# w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直背交椅
' Y0 x; l5 p% E) j4 x故宫博物院藏2 C) x# J& Z9 z X8 D. H! L' P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 {- `# J/ N1 _ c% i《蕉荫击球图》中画有两小儿在击球戏耍,其后一妇人倚靠长桌,身后就是一把圆后背交椅;《清明上河图》中也出现这种直后背交椅的形象,可知这种椅子在宋代十分流行。# Y' a' }8 l8 n; e" U, q- a# ?7 D. W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r4 [* L+ ^8 l* B: X z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交椅为什么到了宋代才流行?这与技术工艺没什么关系。因为以榫卯为核心的细木工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发达了,足以应付像交椅这样相对简单的结构。它到宋代才出现的原因,是古人的生活习惯。& l5 `- s! i3 S2 W* z+ m6 X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l8 X( b3 G. U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0 |+ o8 u5 I7 a' y8 w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M- {9 m3 S# c+ A| 古人坐姿的演变 |1 J' `* A' p7 X" u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9 i, d4 D) a- _8 A% O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决定了坐姿,坐姿又决定了坐具的造型。唐代以前,虽然有了胡床等高型家具传入汉地,但传统的起居方式仍以席地而坐为主,具体的有跪坐、伸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趺坐等各种姿势以及相关礼仪。) H& f v8 A2 a4 \! w" Y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0 h; e' h, D4 t& ?. l
" @* @% `: V: p2 L9 A5 [" A战国 青铜俑
0 R% b$ Z. {; b( @" [6 a: T
/ s4 Q8 {7 e7 Y, C& B( H" }/ s2 e8 c' ~8 Y* e8 y$ ~: A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东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 P, @$ Y, j/ i9 `$ t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现藏南京博物院1 W; c) I3 F6 t* F3 Q% I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N* h$ J @! e) u! g5 y5 g/ Q隋唐五代时期“席地而坐”被视为尊贵的做法。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即盘腿坐于步辇之上。同时垂足坐也较多见,现藏台北故宫的唐人《宫乐图》反映了当时垂足坐的情景。5 t% A8 P, {5 {+ w$ w, k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t; n# V! X4 K/ Y经五代十国至宋代,“垂足坐”逐渐取代席地坐成为主要坐姿,在宋代的人物风俗画中,采用垂足坐的形象已普遍可见。
$ g1 q; V2 G6 ~ T% W' ^1 X" U, w' a& u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P6 H+ Q/ }$ O1 Q$ M+ w& V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唐 阎立本《步辇图》 现藏故宫博物院$ \2 F& }' j5 Q, D, C; E) O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g4 {. V" F3 `( {: w/ I
: t; J* T3 s1 _% ^* v唐 《宫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 R2 Q1 r! a e0 a% M7 G: _, j, w2 Q& i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9 t) o! U% O4 ~2 }* ?/ t" e宋 《江妃玩月图》" e6 N. Q, F) y;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1 b' F) Y1 R"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交椅因腿足交叉而得名,又称折叠椅,它不仅适于居家使用,也是达官贵人外出携带的常备之器。它下半部分的形态与更早流行的交杌完全相同,都是由八根直材组成的折叠结构,可表明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
& r7 R% b; J2 z; G$ @1 ?1 {# b& R- M; A+ p- T- u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但交杌是从外域传入的家具,早期实物现已不存。在漫长的席地起居时代,由于受到跪坐礼仪的约束,早已传入中原的交杌,不会在短时间内演变成交椅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0 d( N! \0 f! r5 D0 x# J- J
+ Q5 Z/ s" A5 }& o; v/ m' O2 r3 ^% A# A. N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北齐 《校书图》中的交杌 K" k+ j' G( O0 ~$ R9 |/ S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2 V" d+ z0 ]! b! P
* o* M- }9 | M) t8 n9 F V明 黄花梨木有踏床交杌(正视图)0 h& A6 U6 h& n+ ? s: Y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W( }/ U5 E! G8 [, {1 r: [6 M# Q' v- i" }4 h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明 黄花梨木有踏床交杌(侧视图)7 G: S. w$ R0 Q% s% f1 ?6 \1 G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9 I( g( R7 B9 m* P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0 Z% w# m' v( M7 X% O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明 黄花梨木有踏床交杌(折叠状态)
* [4 X9 U9 u% v" g) {, u5 z$ Q2 V2 X0 b9 @: H$ }8 S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D% ]$ \7 f1 f% ]8 P) w
( p8 J: G% f+ X9 @% L7 W3 L Z' S+ U, j- l& [9 L, u) y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s7 G2 g1 ^$ o/ {7 P% Z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西风东渐 |
. J3 q5 M% H3 n' E; T7 ^0 p, T" T3 W8 @# }* t1 i" Q) i/ z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交椅分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形式。直后背交椅不是中国的原创,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1922年埃及的图坦卡蒙王朝中出土了一把结构复杂、装饰华美的交椅。
7 i) _: H# J# K% o$ C9 x0 T) P- l/ r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f# _8 S4 c" d) w3 N第18王朝 图坦卡蒙王墓出土的交椅
# b! T1 P* }3 y: i) v: n
3 W: Y" L, R) ]1 w% ~7 |
0 }& H9 d+ y Y) h u第18王朝 图坦卡蒙王墓出土的折叠凳
* w. w/ _2 j n' `
9 |6 R6 q. R O) Z它没有扶手,结构工艺简单,便于制作和移动,但使用的舒适度远不及圆后背交椅。5 g9 {! M' \# D/ m: s& V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W" n; Y; e, e4 p& u1 C圆后背交椅是中国人的创新,因为大曲率的圆弧形木质靠背,在其他国家的古代交椅中都没有出现过。% G, c7 @3 u: E1 v: e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_8 e. T9 E1 I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m2 G0 \5 _% z! Q! D这一创新打破了原有的设计理念,采用了曲线形态的部件,颠覆了直后背交椅直来直去的构造模式。这种设计等于是给一个没有靠背的交杌安上了一个椅圈。
6 o0 ^$ H. a4 f: D5 Q7 ~- N+ o6 K) A/ e% {$ H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这个不是很圆满的椅圈,制作起来非常麻烦,所以必有其独特的优点才能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始终保有其存在的价值并广为流行。这个优点就是既美观又实用,所谓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 `$ k3 y+ E4 ^; q
7 f' ~" _9 w/ w$ Q. v5 P; L. l
/ y6 G2 m3 `; U; i8 [' @- v% H6 H! _
: [ G, U) z- D) u8 {# k同时也要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只有在木作技术极为发达的中国,才会出现这样的家具部件。任何技术都具有完全商业化过程的内在特性,一旦条件成熟,就会进入商业化过程。+ {! k$ K) R/ V" j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8 |# P" W, k- `! g, f: Q& e3 x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制作曲线造型的木构件的技术,在椅圈出现之前已经存在,直到宋代高端家具普及,交椅制作进入商业化运营,条件成熟了才会应用到位,实现创新。
# k: \$ }2 B( ]* l. z! ]" g( A0 g" o8 I$ `$ T; } r; t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8 K. F3 v$ u4 Z" ~1 H4 w# o4 H! A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交椅的风靡与创新 |2 s0 \& t( i! O, j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K% m$ I1 M u) C' E不单交椅如此,所有本土的高足坐具都一样,在起居方式彻底改变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需求和市场规模。/ n q5 L9 C2 ~) s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A; s$ w/ Z9 Z- Q) T3 [7 w. [3 i( d! \% `% ]" q5 s; k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9 V! H3 m$ I+ o+ N$ Q# D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折叠式的坐具本非中土之物,交椅能在北宋晚期发展到家喻户晓,朝野皆用,其风靡程度可想而知。比如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几处很普通的住家和店家,都能发现交椅的使用。
3 ?& G+ I. U- r9 q2 L. h. Y- M8 s9 b2 u) G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文献记载屡称北宋晚期以后,民间奢靡之风极盛,就交椅而言,与明、清更为普遍的使用和精细的制作相比,宋人并不过分,只是开了民间奢靡风气之先而已。
& m0 n8 U. Y F' x6 ?9 M: o, B6 ]3 s7 t8 \# c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8 e: O# H2 k1 V: V% ]1 Z; r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清明上河图》中的交椅
# q% ~( V/ r! o. A% b+ b" O3 N# R5 |2 v4 m7 T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交椅在南宋的使用更为广泛,随着商品化多样化以及社会风尚的转变,这种随处可见的折叠式坐具不再是豪门贵族中的奢侈品。/ w. N6 T% C4 i S9 E9 _1 k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0 N! ~: C* x7 y2 i2 `3 T" V7 p/ F《梦梁录》在“家生动事”条中列有“卓桌、凳、凉床、交椅、兀子、绳床、竹椅、裙厨、衣架、基盘、面桶、脚桶、浴桶、大小提桶”等物品。
! ?; M# A6 _# w" d* M! {% X
' ]* `' k$ c/ {, e8 ?% I; h“家生”在吴方言里泛指在居室内使用的器物,其中包括家具,在某些语境中还常常特指“家具”。可见在南宋时期,交椅与其它日用器具一样,已经成了普通商品。( |( I: d& A+ W: E- v2 s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4 O! @0 Y4 w( f8 N9 y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圆后背交椅是一个坐具样式的创新。但是创新也不会凭空产生,而应该是渊源有自的。回顾低坐时代的弧形凭几,三足落地,供人倚靠,与这把交椅的上半部构造异曲同工,其形式和意匠充满了汉文化的色彩。
5 J9 o) R9 c6 |9 {
$ N: Z4 b6 q! l6 ^( R9 z
% {) ~6 i! l+ S m8 ]# Q唐 孙位《高逸图》中的凭几
" g: p. \6 c. \* n! h) X1 h0 ]# e, K, @( o4 V6 Q7 F. O- G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G5 u* H: |! Z% U7 c* d n战国 曾侯乙墓漆几 现藏湖北省博物院2 G# A8 E2 e% h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R; Y6 k. k% I4 O1 R) S$ m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3 f* h9 |9 L! k; x" t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三国 三足漆凭几 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出土# G% }# z0 D- K3 m. { b5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a# i/ g. o8 s3 Z$ X$ K7 \在明代马轼《归去来兮图》中,车内画着一个凭几,造型与椅圈十分接近。图像资料显示,早期交椅的椅圈都很低矮,很可能就是受了凭几的启发。8 p$ G, r, Q% {0 P0 |! H+ z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t# t2 S* T7 Q; j( K* v凭几的三足,在交椅上仍然表现为三点式支撑,至今都没有改变。在《十八学士图》中,有两人坐于榻上桌后,其中一人身后倚靠之物,就是椅圈的形状。这是目前所见用法最接近凭几,而造型又最接近椅圈的例子。
, F5 `! ], ^. l$ {1 M3 o- `5 ]# {+ p* u" Z( X: o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z- J- l$ F" S明代 马轼《归去来兮》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2 `3 ^3 ^+ x0 f$ r8 m) l7 L. Z$ c2 `/ }0 Z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t; z1 g9 ~ m5 h( L6 I3 V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宋 《十八学士图》局部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8 T/ I0 S! E+ y* q$ M' A; @+ x' N! f" j0 |4 \ H3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所有资料都能说明,交椅的演变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他越来越符合人的尺度,给人带了更为舒适的感受。明代交椅使用较前代更趋普遍,屡见于著录。6 E; V9 @% R( c+ M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0 \8 k, V: ~2 U l% V, E明刊《鲁班传》中不但出现了圆后背交椅的图像,还出现了详细的说明文字,记录了当时交椅制作的具体尺寸。
( Q( z6 S: O. H* U0 y* n
$ ~3 h5 Y8 Y( g/ K3 m2 ]明代厅堂陈设以俭素为美,与清代讲究固定的摆设截然不同,家具每每因事而设,灵活多变。如图所示,厅堂里只见交椅、靠背椅和扶手椅,从摆放的位置上仍能看出交椅所象征的等级和地位。2 ]7 S7 c0 ~5 r( G; Y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1 i/ a; x1 c9 |0 Q* K) u%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q& u. h8 O5 T U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鲁班经》中的圆后背交椅" G1 l7 J U; i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g6 w" A7 O3 ^& M0 S
, q, m- w/ o0 D b# v明万历刊本《三才图会》器用十二卷中的两种交椅, }0 N; B* {; Y6 Y. L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L! l( N8 c, b4 y6 L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而交椅的使用的各种场景则常见于当时的文人画中。仇英《桐阴昼静图》中描绘了一文人闭目坐在交椅上假寐,交椅靠背与座面为藤编,靠背倾角较大,上端有荷叶形托首承托颈部,为躺椅式样,可以半仰而坐。
" B/ Z8 G7 [0 t% C/ A# k% C& ?) i: D' y: S, o0 _' a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椅前画一造型简洁的书桌,桌上备文具书卷,在读书赏景的画面主题下,蕴含着人物清心寡欲、寄情山林的思想境界。 j/ w4 S! F' _ D9 L. a3 t) e( y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4 w9 n- a% E; f% X( |; N0 g7 I, K9 q) `7 z* l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唐寅 《桐阴清梦图》
! C& g G, V1 T5 u: n5 L8 N
# y, Y$ @! x1 }0 e图中梧桐老树下,一狷介之士坐在躺椅式交椅上小憩,敞胸露怀,一派轻狂不羁之态。唐寅自题:
" @: c( A9 U# z1 I4 K1 S' e
; e3 }) V3 {+ {, b1 M' F十里桐阴覆紫苔,先生闲试醉眠来。( l) t' t4 C1 d& z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此生已谢功名念,清梦应无到古槐。+ T+ B7 ~/ @( O0 L' X9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X: D0 I8 z2 H z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点明了画中人摒除功名欲念、蕴籍洒脱的身心状态,正是文人逍遥自在幽居生活的传神写照。- q" y, c G8 S6 k/ C, R-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素材综合至网络)
" G+ }, Q# N) Q' C$ C
. _2 m8 Q, ^8 c( \( M; ]$ p: [" E4 {4 v, i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 e; _! H. q7 X6 {9 G" y/ ~+ c( [) F%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木蜡油咨询与购买,可直接拨打电话:18221513690进行咨询! % @2 O6 T+ w; ^# W& d/ D; ?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切瑞西木友QQ:2067878226 切瑞西微信公众号:qieruixi
% x N: o S1 f! s; v: J7 |% O0 I4 M" q6 K* u( m文章摘自 中国木工爱好者网 www.diy.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