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t6938

有懂这种大漆处理技术的吗?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 16: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菠萝漆  菠萝漆   早在南宋时,安徽徽州漆工就利用当地生产的生漆拌和绿松石,丹砂,珊瑚,石黄,青筋蓝,朱砂等有色矿,动物质混合制成菠萝漆(又名破锣漆,犀皮漆),用以制作砚盒,笔筒,笔杆、花瓶、盒盖、扇柄等小品,精彩雅致,古朴大方,曾被京都选为贡品。从此,菠萝漆风靡一时,徽州漆工成为徽帮一派。只是,这种名贵工艺品,在抗日战争时期停止生产而失传。一九七八年,老漆工俞金海根据其父祖传的漆器技艺,结合自己四十多年的漆工经验,经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与古无异的菠萝漆器产品,经科研部门和专家鉴定合格。日本曾派漆器专家前来参观学习。
发表于 2011-4-2 16: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而可,安徽黄山市人,1955年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漆艺大师。$ H/ `' b) S9 j. ]1 m; f
2 v) K0 Y$ L5 I) N. X- H" z6 O! }
1979年,甘而可被选招进屯溪工艺厂,从事漆器雕刻专业。在“楚漆国手”俞金海大师的影响下,甘而可对徽州传统的髹饰技艺——菠萝漆、漆砂砚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刻苦实践,克服重重技术难关,成功试制了菠萝漆、漆砂砚制作工艺,使濒临失传的徽州传统髹饰技艺恢复新生,为徽派漆器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U1 N4 K5 h, j9 a& }5 k1 |
5 n# U1 f) U& o& a2 c) r
甘而可的漆艺创作风格追寻宋元之美,髹饰技法传承正统徽州漆艺文脉。在原料与工艺上恪守天然大漆制作方法原则,探寻以精雅为风貌的徽派漆艺特色,将徽派特色的菠萝漆、推光漆、漆砂砚制作技艺推向新的高度。他创作的艺术标准是任何一道工序绝不存在任何误差,达到工艺无瑕疵,精益求精,并注重漆器语言的原创性,使每件作品都有新的创意。
- S7 Z; }4 ~  ^; H) E* _1 \* C5 f5 t" x; p( f; f* ]
多年以来,甘而可坚持把传统漆器髹饰技艺溶入现代人生活之中,更好地为当代社会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如以传统的徽派漆器髹饰技法为歙砚配砚盒,取得成功。在砚盒上髹饰推光漆、各色菠萝漆、堆漆、金银平脱、莳绘、描金彩绘等方面,华贵的漆盒与精美的歙砚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收藏界引起了强烈反晌,古典精美的包装极大地提高了歙砚的档次,徽州漆器同时也令世人瞩目。可谓歙砚天下冠,徽漆世间绝。0 S7 |5 f4 z9 U! v0 i1 R
% S2 u3 j- D, M4 z9 t
甘而可的漆器艺术最具特色的应是菠萝漆。菠萝漆在古代称犀皮漆,北方称虎皮漆。是以生漆为主要原料加上朱砂、石黄、石绿等调成红、黄、绿等各色,反复髹涂于已完成造型的漆器表面,干后磨平显现各类不同形状的斑纹,非常美丽华贵,是髹饰技法的一种。菠萝漆已知最早的实物是马鞍山三国朱然墓出土的犀皮漆耳杯。后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的不断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漆器种类。但由于菠萝漆制作难度大,历代艺人秘不示人,故历史上多次失传。
4 g, v$ f' }: W* {+ n- r+ N) B% O3 g% m
文博泰斗、漆艺理论家王世襄先生在他著的《髹饰录解说》中说:“犀皮漆现北京无人会做了,只有烟袋杆上可以看到,这么精美的漆艺应发扬光大,望有心人留意。”清华大学美院漆艺专家、教授乔十光先生也在书中写道:“屯溪的菠萝漆正处于消亡境地,可惜。”徽州自古就有做菠萝漆历史,据记载:“南宋时徽州就进贡菠萝漆至皇宫。”日本根津美术馆内就藏有一件南宋时菠萝漆盏托,可能就是当时徽漆实物。
, Z4 A. g9 O, o; ]6 R( t  S  c. E$ F2 p, H1 @+ V
上世纪八十年代屯溪工艺厂老艺人俞金海成功试制菠萝漆,1996年俞老谢世,遗憾的是,这门绝技再度失传。2003年,甘而可经过反复研究实践,终于成功研制出菠萝漆制作技艺,创作了菠萝漆砚盒。此后,菠萝漆脱胎梅瓶、菠萝漆茶具等一系列作品相继问世。其作品数量之多,造型之美,纹饰之奇,艺术水准之高是历代菠萝漆无法相比的,他把菠萝漆制作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同时也为徽州漆器的传承与发展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他研制的红、绿金斑菠萝漆是在国内首创,获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国内外顶级收藏家争相购藏。
1 k$ I+ X$ ?& i8 m
$ [; P9 O% R$ n6 R2008年10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率领全国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调研小组成员到甘而可漆艺创作室考察,详细地了解了菠萝漆的制作过程和徽州漆器的现状,调研组的专家学者无不被精美的漆器所折服,说“想不到屯溪还保留这么精美的漆器工艺,这真正是传统技艺啊,这种东西正是美院缺少的东西,今后美院也要专门设立传统髹饰技艺课程。”还说“甘先生的漆艺完全达到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级的水平,欢迎你参加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  w0 f6 y6 y8 t/ r  }& {3 O, d
6 I) W2 l& \' d- E) v# |( L5 }
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香港大学文物馆馆长李业强,参观甘而可漆器作品时说:“菠萝漆以前只是在博物馆见到,认为这门绝技已失传,想不到现在还有人在做,而且做得比故宫的还好,了不起。”朱清时校长接着说:“而可漆艺、工超乾隆。”6 e% R# p8 u( A0 i
4 K8 Y. x3 A) M3 H7 Y/ P
北京中科院方晓阳教授正在写一本《非石质砚》一书,其中有漆砂砚一项目,他考察了全国主要漆器产地,最后认为甘而可的《歙州漆砂砚》最能代表全国漆砚最高水平,现已重点写入书中。
) |! y/ k  \4 s& a( \
5 E, K4 ?) N+ p! F& }/ S; [* m2009年5月,天津电视台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报道,在甘而可漆艺工作室拍摄徽州漆器,被其精美漆器所吸引,由原定为拍一集改为拍二集,认为菠萝漆艺术应该全力推出,加大宣传力度。9 {3 L7 I! o& `. U
( p4 T8 J6 }+ {; U
为了更好地发扬光大徽州漆器工艺,并把这一事业传承下去,甘而可长期以来坚持带徒授艺,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漆器制作专业人才。现在他们大多都能独立操作,并灵活运用各种漆艺制作技法,使徽派漆器后继有人。他决心从我做起,和大家一道,以全部的知识和技艺,为繁荣祖国的漆器事业做出贡献,并把这一古老的漆器技艺传承下去,使古老的徽州漆器重放光彩,再现徽漆历史辉煌。
% ~% x, d( f! Z% i& D7 d1 S
发表于 2011-4-2 16: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私鬼宁可技术失传也不肯发扬广大
发表于 2011-4-2 16: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万卷呀,佩服
发表于 2011-4-2 17: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老手艺失传的悲哀,不是没人学,是师傅怕饿死。
发表于 2011-4-2 2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ureyes 于 2011-4-2 20:08 编辑
4 @: ~7 k4 I3 V2 O6 k- |' h# \* L* @/ ^: G; \
回复 t6938 的帖子% w1 U; n  W/ k* W) v  r2 a3 {
) _0 c& a  a$ Z% v$ R. K
中午时看到这个帖子,很是兴奋。无奈一直忙碌但也在思考,终于有空闲了。4 W. w3 {: v% i. D
也愿意与楼主老师及各位同好探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 v5 |: N# A' F# E& O' i, g8 d* p  S% D8 i; b* [# F
从漆艺表现来看,此种工艺在国内一般称为“犀皮漆”,这是一种流传已久并曾经失传过的古老工艺。- y% Q; y" Z) \7 ]9 d
近现代的安徽屯溪漆工擅长此道。传统上使用黑、红和黄色漆三种颜色。
% |1 d, A1 a& r% X  W- H2 ]+ }+ o7 a$ |; O) m3 N" S+ D7 f$ k
另外,北方称作“虎皮漆”的技法,或与此中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最终表现效果有所差异或未可知了。
4 j5 X: H4 c/ J, ^& H
7 J0 k, }% s7 K( J- S; I东方另一个漆艺大国日本称此类工艺为“津轻涂”,其中包括不同的技法,基本的为“唐涂”,也有受中国漆艺影响的印记。。。。。。
2 Z# N5 a' @/ P5 i3 t$ Z7 V8 h0 O: P4 g: H, \
% E( j) s8 ?. T, a# V, C) c
若想从实用角度来加工处理此种工艺,需要掌握大漆漆艺中的“变涂”技法(中国古代也称为“彰髹”,个人认为或建议您参读《髹饰录解说》或《髹饰录图说》中相关内容。
! B0 b4 G8 b. @! M" q
# f6 f; p; m- S. x6 N前边朋友有提过“绞漆”者,其实“绞漆”在此种技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主要起到构成漆面起伏不平的效果。4 r1 \. I- [" h1 W( b& }$ `2 }
而“绞漆”的配制方法可以参考我的一个帖子:绞漆木盘的制作。。。。。。,用一定比例的蛋清和推光漆配制均匀,同时如有色彩要求,可用色漆调配。
  F: M1 P3 m5 s. d6 T1 a$ b& E
+ y; ?8 R  \- D+ g' ^( H: C而将“绞漆”涂抹在器物表面则需要一定的工具,如“滚珠”,自制的“梳子”或画笔等辅助工具,工具的选择依照个人技法表现或习惯而定,无固定的约束。。。6 [6 [2 Z; E( J9 v- ]! G( p7 w/ N  D

; [+ |1 ?/ v" c- c7 i3 V这样之后会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定的起伏,干燥后再填入或继续制作其他色彩的绞漆,再次填涂等。( ^8 Y% f- c! `& M! B# I9 z0 D1 _
也可涂刷其他色漆,之后用金银箔(视个人创作需要取舍)。。
0 R7 V4 T1 U$ s! [9 g7 C' |& e. {  o- q, b
然后待全部干燥后,研磨大漆表面,流露出美丽的花纹或纹理,并视情况继续推光揩清直到完工。
, T  o4 K: S4 P' W8 X/ M6 p) q& F7 u
发表于 2011-4-2 20: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t6938 的帖子8 b0 ?$ N/ B" H8 V* r' |

) K  M; Y$ Z( _, ]' b  N同样,对于此种技法而言,需要您有对大漆极强的控制能力,把握最终的表现效果和加工工艺环节。
  L5 r6 C9 a. l7 F8 ^1 A. n+ b% S2 X, b# B9 b
另外,我个人觉得对于一种技法,是个长期积累和经验总结并完善提高的过程。- V: x! m2 n$ E3 h$ i3 D
一种技法的精深需要磨练,因此试板或样板的试做是个检验最终效果的好方法,我比较推荐。( b2 g1 U: y. Y3 f: ^; D

# l, n! @. Y$ K% g# O9 r4 X从“犀皮漆”工艺角度而言,制作此种漆器所需时间较长,更需要耐心和事先的预测和控制。& i/ i9 A; z0 Z1 X9 y/ S

* J) j# Y5 g5 W5 i1 ]7 t1 N并祝楼主早日实现心愿4 |" w3 d+ N6 g! F' _
发表于 2011-4-2 23: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如手绘,喷绘,涂鸦一样有很好的效果,反正都是复杂的工艺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07: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指导,本以为添加什么东西然后打磨推光就成,没想到竟然是一门绝艺,看来简单的问题并不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0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ureyes 的帖子  g# H- m1 k' C5 l
: m: w  d) |% y( k# `
看过您的贴,您对漆艺的执着与耐心感到佩服,还请多多指教。  x  V2 E0 t  V# _1 L4 }1 F: \( g$ I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08: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hengwang 发表于 2011-4-2 16:26 : |( ?$ [7 k" n8 e' x5 d$ Z
甘而可,安徽黄山市人,1955年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漆艺大师。
* O- v/ i: F2 w8 c. x1 o: }- K3 W3 Q8 N7 g+ L! D  i8 m
1979年,甘而可被 ...

0 q7 m& L0 ^0 T+ p! ?谢谢您的资料,看来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发表于 2011-4-3 12: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用心弄吧 搞成了发展成产业 财源滚滚。。。
发表于 2011-4-3 13: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瓷器吧  木漆能有这效果?& U; O8 H  A. {% g) X
发表于 2011-4-4 08: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手艺真棒
发表于 2011-4-4 2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到这种工艺,技术那是相当的了得呀!期待高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