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4 19: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zlyl 于 2017-12-4 11:58 编辑
: H5 b5 w' L& h$ B$ ]; f7 j+ h% _7 h/ w6 H) Q
前面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中间又大喘气了这么久,如果到现在还有人在看的话,要么就真的在关注这款产品,要么就是闲得蛋疼了。
$ ]; W( z# m' I8 d8 S先说说我最关心的噪音问题吧。之所以要选感应电机和螺旋刀头,就是希望噪音尽量小点。PT260在空转时,声音完全没啥影响,至于刨木头时(我只刨过松木、榉木、樱桃、黑胡桃、巴花,更硬或纹理更乱的没试过),由于没有分贝计,无法量化,这么说吧,跟手上的几件电动想比,噪音大小排序如下:台锯(得伟745)、电木铣和修边机(大友1316、牧田700C)、PT260、带锯、台钻。对我而言,可以接受,甚至有点惊喜。但当然,周六日节假日全天以及工作日的晚上和中午12点到14点这些时间段,我是什么电动都不敢用的。不扰邻才能玩得长久。2 p# B# {/ }8 o" m
其次就是精度了。这个就看个人要求了。对我而言,比我用手动工具更精准更有效率,就值了。另一个方面就要靠调了,还好调整并不复杂(复杂我也不会调了):5 T0 w: A+ P! Y! g8 d3 m- l) _
一是调平刨时的靠山,这决定两个基准面是否90度垂直。靠山也是铝全金的,不是铸铁,调整需要点耐心,要把前后都调垂直了:
9 N6 V* w, I' _0 q0 n
6 ~+ f0 K3 R. Y* s/ v
9 E7 P+ ~& s2 @' }6 L8 p5 T* W二是调出料台的高度,这是防止啃头或都出料台太高木料推不过去的。出料台高度要比刀刃高一点点,就一点点,而且外侧和里侧都要调。调整方法很简单,就是拧下面第二幅图的顶丝,有点耐心,两三分钟就能调好。理论上是调一次就可以了,但我每次由压刨转回平刨时,都会花点时间再调一次。' v) `- T/ \! C- A5 z4 ~
2 R D; I; G' D
. @+ O$ n8 q7 z9 Z8 V
* ?) G K1 w+ F2 z9 h7 ^
红圈中黑色的就是顶丝、两侧各一颗。 h. C! r/ D7 O* i5 [2 a4 Q/ j: c
调整完,就用一根废木料先调试一下,确保没问题了,再正式干活:2 W) X8 f2 s" p
! H& f/ U) I5 \3 d) L
9 {! G1 v; P9 {9 v5 |. L( e) M至于压刨时,就不用调整了。好吧,是我不会调整。目前使用压刨时还没出现过明显的啃头啃尾情况。
" a X% D3 {" q% ~6 {0 L) P, ~' g5 t. c# _6 G/ O7 T
接着就是实际使用情况了。正好前些日子要做一个攒边装板的凳面,就把过程拍下来,大家自己看吧:
4 Z2 V, o* L- c$ I这是北美樱桃木,1米多一点长,52mm厚,150mm宽* [* T" [) p, ?. }
+ N% u& J# T/ t* a9 e3 z- [8 z# ?3 ?; C+ J7 @: a8 u
刨的时候凹面朝下,这是刨完第一刀的效果:; w% B1 p4 |+ T/ F0 e8 x' `
" c& L% n- p: j* ~4 w' e7 H E2 O& T& i2 P7 t
第三刀:
, x. q' u8 }+ o: |
9 X9 i1 i: R% ~) T7 e
+ a. x4 f4 Y! I& x0 j第五刀,完活:
: P9 C" S5 n' G/ u3 T9 K8 a
' p6 G- A+ |' i. w( {
8 n) A; X4 ~: ?! S, M) w没有啃头:
3 v% }) ]2 H5 y: P
) v& Z$ d6 h2 f$ b l$ y2 G" t
. W# a+ Q3 v( U5 t( t也没啃尾:& c: \7 n- q# j- O
& S4 Y. F9 [ {# E; c
1 t; M$ t$ R* H Q5 U9 j5 W
至于啃头啃尾的情况,可能是平刨质量问题,可能是调整不到位问题,也可能是操作手法问题。这些在坛里有很多前辈高人分享的经验,其中学到的重要一点是,木料推过刀头后,用力点要移到木料前端,后端不要使劲用力压,平稳往前推即可。. H2 H. l& v% H; o; z, E
接着是刨第二个基准面,刨好的一面要紧贴调整好的靠山:
! q* g" V6 Y, I+ i/ f9 P% k( n' C$ b
# K) n3 A0 Y$ b5 j# h
8 B: L) }% T' O完活:0 A# ?7 M; K' V5 G
) _& w9 p ]2 {) Z/ o* }, P# z# E' ]这里能否垂直,就看靠山有没有调好了。
- j: ? u: o; H* u. t3 n顺便提一下,刨长料最好有接料台,不然不好操作:
" n* V' k% U7 \$ j* Z0 k @ L
; n' }; e* U0 M. ~5 }' L
9 `! O- q8 q! [; ?
接下来就是开板了。有了两个基准面,上台锯也好带锯也好,就好操作了:
0 S+ B# c3 } F# |( U4 }5 I
( A6 Z; w. |+ l6 h: `. e
8 D4 T. J3 ~* a! g& f9 x带锯开板,薄的做面板、厚的做大边和抹头:& j9 o: _" P( h; @3 N
) ], D. t7 M; a8 t; q5 i8 F; h
1 y6 b9 B3 D) L. t m开完料后,有的木料会没有基准面,需要再上一次平刨:9 e! j$ \; [: n
" f0 p& o, A* U4 u从上图可以看到,PT260的平刨刨宽是一个预算外的收获,6寸平刨的最大刨宽只有150mm左右,而PT260有260mm(不知道260是不是这个意思)。
, y1 [/ f( I' r4 S+ q* K+ [7 l. T6 R这是开出来已经有两个基准面的木料,接着可以上压刨了:& C0 e2 `+ M$ A H' m: L
" P) `2 Q0 G3 m" `& Y0 R3 @
# d$ @7 r, t, s3 i3 Q
平刨到压刨的转换,其实并不麻烦,一是卸下靠山,二是卸下出来台,三是把集尘罩翻起来。我笨手笨脚的也就两三分钟的事:
. X a4 Q% {. t1 ]
7 Q. ]. _) R9 r3 d" l5 F
3 \# T. g: t' J8 X用之前我会清理一下压刨台面的木屑和灰尘,使用平刨时会有一些木屑没吸走落在压刨台面上。压的时候也会有很多木屑残留在台面上。我在人家那里用压刨时,见别人有一根绑着棉布的木条,棉布浸过油,每刨一会就用来清一下压刨台面,这样过木料会更顺畅。我嫌麻烦,刨几下就用棉布清一下。
1 U9 g, V9 T' y, e" T( e4 E
, ]- G6 [6 y' Y, C. W% y! `
2 z7 h* T; B) H% ?; C F+ ]1 {官方数字说最大刨削厚度是3mm,我没试过,都是1mm、1mm地慢慢来,也手柄调1/4圈左右。这是刨好的大边和抹头:
& p# g* \/ A5 ~) w, j
4 O$ t2 X4 A# j( E( n' M- P" g8 h
% B o6 A/ ?9 q# J% ^! N# L0 q( f2 z+ R至于刨薄板,比较麻烦,我是自制了一个辅具来刨的。用了这个辅具,我试过刨7mm不到的薄板。/ R, u. w3 b* L. _9 r# [
6 M6 L' k* \" @5 n2 Q
3 F( J" J f0 f! y1 u2 l
# l" z5 x3 ~8 G6 u/ W不加挡块,单纯用一个木板垫高的话,垫板会跟着刨削的板一起走的。
* y/ C( i. Q# R/ P" Z9 Q* p: \
" M2 f1 K- b8 k! T这是刨完的面板:8 l' Q' f1 K/ t Q5 S0 N1 B1 Z
8 o' A/ ~3 F6 q7 J+ R( S; Z0 |2 j
3 ^& y4 `. h$ g1 B% E# R好了,先写这么多了。正如24楼和25楼说的,这才用了两个月,也许很多问题还有发现。等哪天发现问题了,再更新这贴吧。: p( o% h3 x% K! i Y( A(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