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29 13: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 Q: D" S7 i: H) ?- X. O
嗯这样说话不就是挺好的么,言之有物,你说的对所有人都听的。不要像前几次老是给我这个小学生扣不尊师重道的大帽子还揣测我是因为床是自己做的,就像自己孩子一样不许别人说三道四护短,弄的人一愣一愣的。 1.你说的凿的孔太大了,这点我完全接受。确实有点大了,不过也是后期感觉到的,已经无法更改了。+ _ O3 A" k: Z# V6 B
不过也不是小了就好,榉木木质纤维脆,孔小了,榫头也小,会因为榫头过小而不结实。& G$ _3 p) i% A4 B" \) y0 N
我加你所谓的那个坡,是为了增加胶合面,组装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了会增加牢固度。这个原理和蛤蟆健是一个意思,讨论起来没意思,早有定论,在此不赘述。* q* d) a' S* R" T2 ]0 W
关于讨论家具的结实与否结构是否合理,我想先引入一个概念,那就是木桶原理(决定一个木桶装多少水,不是最高的那块木头决定的,而是最低那块。)
' C1 ^5 y: G+ g0 r8 ^/ l3 j, Y& B 拿到我们做家具上,比如您在第一层意思里,我完全可以把腿做成2倍4倍大都没事儿,但是我觉得整体来说,这块儿结构不是木桶那块最低的板啊,腿增加了没用,床枨还是那么大,那个地方会成为新的最低的木板,承受多大的力是它决定的,只不过浪费了腿的料而已。
Z9 D ?# N8 j3 q% I 要改,有可能全部都要改了,所有的料都要增加。不过我觉得没必要啊。1.本来就是设计的一个小床,少儿小床,少儿50斤,做好以后四五个大人上去都没啥事儿,满足设计要求啊。2.又不是名贵木料,不打算传代和收藏。这就是你们眼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 E, o% l% z2 T7 s9 Y& l& b
2.您说的“床的横杖与板条交叉出”,真的不好意思啊,我确实没看懂,您说的“古人在这个地方都是穿藤,可松可紧”不好意思啊,小弟也没看懂,如果有可能希望您多多指教,我一定虚心请教学习。
4 Y( c6 G M' m0 x$ `: n 我听您的意思,横枨和床邦之间我用太棒胶粘合,粘合处裂开了没用办法更改,那我想问下如果是您,该怎么样做才好?我们首先假设我都错了。不用胶?
7 W! h+ ]; D; Q3 \2 z) K 这床这木料这结构,也不能期望用百年啊,坏了就换新的咯。: Y1 Q- q( Y! v3 Y) b
3.您说床邦假组也不应该有,我也不太苟同,如果不假组就能直接上胶固定固然好,可是小弟我是小学生,无此自信啊,你也说了榉木特别干脆,如果不假组了,直接打进去,万一榫头大了一点,直接把榫眼打裂了,我料就废了,再重新来?费料费工吧。
" _6 J8 P5 t/ B2 M% i) _/ a: ` 您说的横枨是支撑作用,这点小弟极其认同。
2 P" ^, Y- T: Q3 N. I, Y6 ` 不过我这里的尝试是,这个小床的横枨不单是起上下的支撑作用,它们还起左右的固定床帮的作用,使之上下左右都形成一个均衡的力学结构。& j4 H* ]3 M0 M7 W( [
那么反过来说,为什么古人没有这样做呢?我瞎猜的,不一定对啊,那时候工具以手工为主,做这种燕尾槽,手工的话太费工费时了,现在用电木铣+燕尾刀比手工凿刻快太多 了,我有这种工具,所以才这样做了这个结构。
( ^ N# N: g' k/ X2 T 您说的榉木干脆,如您所说刨出来的木屑都是碎的,我不发表意见直说经验吧。
) z- G5 V B% Y3 H 我用电刨的时候直接集尘器吸走了,没留意。我也手工刨过,有的榉木非常脆,就如您所言,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柔韧,刮出来非常薄非常长的刨花,所以我觉得榉木木型不太稳定,不是很推荐使用的木料。
: s' q% s6 e. @" J' y 您说这种实木商品“都是”上漆,我对漆不太感兴趣,除了大漆。所以没有发言权,只是我见过其他前辈在榉木家具或成品上用木蜡油的,也有用烫蜡的。
# G0 Q: @9 {: W9 g1 r. Y 您说构件连接基本上都是胶加上金属连接,我不否认金属连接,个人不喜而已。
6 a9 H) c: A/ P4 U' G/ D 总之呢还是挺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回复我这个小学生的疑问,您的言论使我不再骄傲,您的观点使我陷入沉思,也开拓了我的思维,谢谢!2 {0 m4 ~- p( M4 b
5 d0 {8 s5 c5 I+ [
1 f9 y/ X8 h3 x
$ G+ r. |% K/ D. K& K% a( B: g5 h! z- Q9 x {- j9 Z" j
$ R G; C7 o3 }: f* K! G' g
5 b7 P- t `. G* Q3 k7 E7 F% }*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