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leeonix

一段和老外交流锯子的思考,推锯和拉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4: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目 发表于 2017-8-25 13:16. k. t6 R1 b! M8 u% g! H, \
非常非常赞成你的观点!( Q9 O) J/ g9 H) f/ `( b
做一个东西不是目的,研究过程和原理才更有意思。通过原理的研究,很多事情可以 ...
' k$ }; W" Z' Q  H
其实有时候工具的使用就得看需求和一些客观环境。
& u; Y) A+ s; E8 s; h
9 Q- \% S0 Q8 ~8 I- V你看论坛有个说日本拉刨的,总在说所谓的“刨子的好坏”,但很少人会考虑日本人为什么做这种刨子,使用的客观环境是什么。看他们说都感觉很别扭。
( W* ^% T# [- ?6 w, ?
% ]8 U/ @$ C: j( o. N% v( x我在youtube找到一个老木匠做匣子的视频,是从江户时代就传下来的手艺。做的相当好。9 z  t! t9 c7 j$ @
. V3 i, u6 S9 h/ I" ~( q
但刨子的使用让我挺震撼的,怎么个震撼?日本人也太顽固了。
3 H% i( V+ v& R* g% O
; Z. u7 h* M+ T! m" b  f日本人顽固到一定程度,他们木工是坐在地面上工作的。刨一个小件,就是坐在木头上刨。
+ r: J/ u3 ]% Z0 ]+ x
6 Y+ r& U5 m9 G2 K如果是小板子,就是圈起腿来,用脚后跟加大腿内侧这么固定。也或者坐在板子上,然后腿圈着板子,也就是腿的这个圈作为木工夹固定板子。. P0 W- V8 J5 d3 R& F+ g4 [3 A$ x

. g0 x1 E( y" d. Z% p刨板子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下下的往怀里拉。这种固定方式你怎么推?没法推,用推刨保准你大腿有够受的,这种情况下只能拉才是最舒服的姿势。. {; n& f: c9 _
7 A8 Z# Q9 h: b7 l( ?! h6 g
别看看着工作有些别扭,但人家木匠做的梳妆匣子也很精致的。' |4 ?7 ^' v( i7 L2 ]2 `3 t
( B; K# N, U0 k6 k. F' E/ H& u+ e
而大木匠用刨子就会用一个板子或者木头把待加工木头垫起来,前面抬起,后面落下。这么高往低一下下的刨。其原理就类似艺海老师傅的凳子,不过日本人用的是反斜,艺海老师傅的凳子用的是正斜。也利用了自身蹲以及后退的力量辅助刨。我学了下,学不来这个,但人家干的很熟练。
* ]) u& U+ Y5 ~' P& E. Q& W/ m+ n; G0 j% o
看了人家的客观加工环境,才明白,拉刨的设计是有道理的。而且非常适合他们的工作方式。0 v- n6 S5 J6 A! _

/ o; S+ ]1 Z, M5 J( k" N我们的木匠加工至少还有个凳子,或者弄个板子站着干活。日本的木匠顽固极了,夹具都没有。客观选择,他们的拉刨是合理的。脱离环境去讨论工具的区别,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方式。2 h9 [; d' V4 ^
: B6 @1 n0 J6 r0 ?, i
我其实就想就这些问题写个文章,先在这里给你说说吧。
& R/ H3 {/ v( h. a1 T" Y) X4 F/ O0 U  [; s
$ G8 I9 k1 C7 A8 F. ^& e9 `
发表于 2017-8-25 16: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对,大和民族喜欢盘腿坐着。我对钓鱼比较熟悉,咱们钓鱼最起码有个马扎,而日本人是盘腿坐着钓鱼,日文音译叫“黒拉”。2 T3 B. B1 O4 y6 L5 p) h2 W
发表于 2017-8-25 19: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英语一定不错,羡慕!
5 J* ?3 _. U0 |8 z! c9 F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20: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目 发表于 2017-8-25 16:14& N8 Q! ^: s# }  c1 i! |8 g% c
对对对,大和民族喜欢盘腿坐着。我对钓鱼比较熟悉,咱们钓鱼最起码有个马扎,而日本人是盘腿坐着钓鱼,日文 ...
, \2 h: \4 u3 V  y* `$ I
日本人顽固,也有他顽固的优势也有他顽固的弱势。
. C. W. A( n1 _# l3 m, {! A# {2 ?2 D/ i8 X7 t: x
坏处是,他们不分好坏死命的坚持,需要转身的时候,转身特别慢。' c+ X" w# ]# H* N3 [6 r

# L6 L9 e8 F' d  y  Q4 V; o! g5 c: J但好处是,日本人的选择倾向很好,并没有攻击谁谁不行。而是摆开了大家一起选。所以许多老东西都还有生存空间。这点比中国人要好。说不准什么时候,这些东西又能用上了。就像我发的这个锯子似的。因为日本很早就用板锯的,很多浮世绘都画了板锯。
- }2 L  r; ~' _5 D* s  [; n3 s( S
6 w* O% [" P7 \9 B- ]记得看一个记录日本荞麦面的片子,荞麦面是日本很传统的食物了。
- i" E, V( |/ A
( Z: ^7 @6 c1 f  V6 I2 [0 R而现在荞麦面基本都是压结实了切的,压的有机器压,有脚踩的,有纯手压的。切也方便也很正常。有机器切,有手工切,谁喜欢谁去吃什么样的就行了。& W( Y9 [- q: C

% X- Q5 B2 B" i1 g) s  H还有一种是搓出来的,面也是用手纯揉出来的,他家是给原来大名提供食物的世代做挫荞麦面的,现在的传人是第十代,他的孩子第十一代也在培养中。每次做,不多不少就那些,一袋子几乎就是天价荞麦面,但供不应求。) F. R' L! u6 e$ D' j
) I; {. S% P# w
中国人看到,会感觉,这不是傻嘛,不就是吃个面条嘛,吃下去不还是那样?可人家日本就喜欢吃这个范。他们就这么顽固的不得了。有市场就有需求。0 M$ D! o8 E1 @' E- [2 v5 |- M. J& o. q
% v, T! r/ S- |0 L) t) K
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好坏区别。我看到很多中国人,太极端了。要不就说传统好,要不就说现代好。在我眼里,都好,你想干嘛就选择什么。别贬低一个捧另一个,没意思。就事论事就行。传统如果消失了,就证明不适合这个时代需要消失。
4 k8 C" U8 I7 C% _! |- X) Q  m0 y6 s6 R$ [* z
我们的吃文化比日本还讲究,能吃的菜品也多的不行。现在说北京都说什么全聚德烤鸭,烤鸭算啥?有几个人知道北京的席面呢?北京八八席,特讲究。现在条件好了,又回来了。吃烤鸭还不如去吃八八席!
0 P5 A7 u2 {% q' R& u
! W& e+ W: M3 B/ ?! c+ Z我们淄博当地还有四四席的传统,其实这就是老菜馆的特色。有人选择不在乎这些老传统,就别去在乎了。
6 Q* |- S- e; G8 D* V6 q6 ^; K# y# i9 [
中国人特喜欢走极端,要么行,要么不行。要么就盲目乐观,要么盲目悲观。不管好坏扔的时候也扔的很彻底。; B$ n5 Q, c! e. K; ]

; R) E  I; E% s8 A5 p' X! {) H- V: U* e" @
我说这些其实就是解释,这许多东西,没有好坏、高低、贵贱等等区别,没需求自然消失,有需求就会保留。9 c* ~7 h8 V9 W2 E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20: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非池中物 发表于 2017-8-25 19:27
2 U% |* w; @' {楼主英语一定不错,羡慕!

0 @+ o) ~# N6 J4 M( S9 @# C; T英语?并不难啊。遇到我不懂的就用google翻译粘进去就可以了。* t7 O/ q  I" r) w

1 H: W8 X1 g' P' }( A8 d$ |人家老外并不讲究你是否说错的。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4 S4 ^; F0 I- J, h$ F- B2 p! ?
8 I0 U) I7 z5 J3 ~3 w% z6 V$ y0 R我们说话最多才用500个字。英语常用单词也就600到700左右。没那么多麻烦事。
/ ?2 j1 U! z+ g3 }5 r
发表于 2017-8-25 20: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leeonix 发表于 2017-8-25 20:28 , ~: y3 ?4 ?2 y& b. m
英语?并不难啊。遇到我不懂的就用google翻译粘进去就可以了。
& h4 ~6 z; ^  R6 N
: j3 A! K% c6 S& x人家老外并不讲究你是否说错的。表达清 ...
. q4 W8 V1 F- o, D0 S& j+ K5 U) e
学习你的经验,我的工作需要用英语,所以羡慕英语好的人!$ e5 [' X/ @# _, t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20: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非池中物 发表于 2017-8-25 20:335 l) l) H3 D  F
学习你的经验,我的工作需要用英语,所以羡慕英语好的人!
7 I4 z  I  S+ k$ p6 r5 n
你并不需要害怕什么。将心比心。
% \4 z, ]7 l" k, r' d" W# b3 C; c# d8 k9 V# g% U+ i) K! H
如果一个老外学汉语,我所见到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嘲笑,而是很乐意纠正并教汉语如何学。
/ h! ?% u# h( t1 h$ Z7 P1 T4 v' `3 v5 p! U
我遇到国外的人是一样的。' `! o2 c/ A; L) C' m+ o7 E* R
: m7 T6 O& H3 J% J3 t& v% X/ P3 d) H
我曾经和一个德国人聊音乐聊了一个通宵。起因就是龚琳娜的老公,老锣。是演奏德国筝。他也是演奏这种乐器的。
8 T8 i( \, ]; K/ n& u- @; O/ b8 Z) A( C. |2 P/ P( Q8 i
聊的期间,他还告诉我许多乐器欧洲单词之间的区别。" F/ ?, E' |' f. \; V( m, H, O

2 x5 _# d+ r# x4 a3 p9 }. |9 ]越聊越精神,最后聊的我这里都早晨七点,他说,他那里已经快凌晨2点了,实在需要休息了。
# s" Q. j7 {( T) X, E6 m: K; [4 D4 L7 X8 K# z" d9 O. Q' C' ]+ k
我出去吃了个早饭,我也睡觉了。
2 x0 T* \4 h- a% S" X( G( r& Q$ L- Y$ |% I" {
别害怕,大不了你打个汉字弄到翻译里给你翻译过去,粘过去老外也看得懂的。
/ d2 b2 K6 a! d  o( W6 E
发表于 2017-8-25 22: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子亲 发表于 2017-8-24 22:173 o  }% `: @" J$ M; _  ]8 H: ]
现在有电了,手工是个陪衬,更多的是炫,就图片上那个大板锯,让他去撕撕料,5分厚的硬木,看看他能锯多长
% r2 C  h) x/ K8 g& w6 T ...
# B- n5 C" m& l
倒也不是为了炫,我们非专业木工,在家里干活,用电动工具,邻居会投诉的,粉尘也太大,老婆不干的。所以手动工具虽然慢,但最大好处就是声音小,粉尘好收拾。# }7 h* Q9 |8 X
发表于 2017-8-25 22: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samalla 发表于 2017-8-25 22:065 ~7 y% n0 y5 \% P3 A$ N0 j
倒也不是为了炫,我们非专业木工,在家里干活,用电动工具,邻居会投诉的,粉尘也太大,老婆不干的。所以 ...
4 M( }8 o; P! D% g0 f  k1 p- W
同意啊,花很多钱去买电动机器,花很多时间去练习操作机器,但目的只是做几件家具的人来说,这投入和产出比例不合,又承担着电动工具带来的风险。我们木工爱好者又不是开家具厂的商家,手动工具是最理想的。迟点做好木工桌,我打算做把大锯来手工开原木。" C) S. j- _6 U& G2 d/ |
发表于 2017-8-26 17: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目 发表于 2017-8-25 16:14& k  X+ E( j$ W& s; z# o# Q& c0 m
对对对,大和民族喜欢盘腿坐着。我对钓鱼比较熟悉,咱们钓鱼最起码有个马扎,而日本人是盘腿坐着钓鱼,日文 ...
" v$ b0 ]5 Y7 i  G6 F1 Y7 `
瘦的人盘腿舒服(其实也要从小盘,让身体慢慢适应才行)……胖的你盘十几分钟试试……
: a3 E, h$ A5 G+ ^! E# p: p
发表于 2017-8-26 18: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mohanwei 发表于 2017-8-26 17:44
: m8 x5 q' Z2 ^( I+ G+ X2 E瘦的人盘腿舒服(其实也要从小盘,让身体慢慢适应才行)……胖的你盘十几分钟试试……

9 t" i' D$ Q& ^胖人盘腿坐,肚子放腿上% Q# x7 p' `* P: ^3 e' b9 O
发表于 2017-8-28 1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拉锯更得劲些
发表于 2017-8-28 12: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你们说,
0 `! X+ I% }# v. I
发表于 2017-8-28 12: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自己的方法好也没事,不抬扛,同样一块木板一截两开,无论用什么工作,你用牙啃也不管,包括刮拉凿几项,谁快谁的工具或方式就对,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国外有人勺子,还有用手直接抓,说不清谁对谁错,4 O, A, @* |6 W. |4 a3 a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2: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zjy15202227908 发表于 2017-8-28 12:16! N3 [1 g" j* N0 l* T0 V1 j( b" B
谁说自己的方法好也没事,不抬扛,同样一块木板一截两开,无论用什么工作,你用牙啃也不管,包括刮拉凿几项 ...

7 b) s  S! c/ _- w5 H$ [( `张师傅,你虽然说的没错。& {6 `  C* @" M/ k3 C( O
可有时候用工具以及试用范围,也有个普遍情况和极端情况之分。
, L6 M" L$ J/ ]  d1 m+ t- W
9 |2 S$ O8 e3 Q5 {/ R  h有些极端时候就必然用一些技巧,可你普通的时候的习惯就可能无法使用了。/ c1 A6 J8 t9 R2 Y0 a% V$ I6 F  F

6 T; [% r# j/ L  K& `' `你谈到了用筷子,我其实还真的研究过筷子的使用方式。我发现基本很难在10个人里面找到2个用筷子一样的人。
* @% {. Y3 M1 D" L
. M4 E8 o+ a$ f而且筷子的基本用法有三指法和四指法两种区别。
& v) ]$ r3 Z; ?& O  N( e. x+ o3 L6 J1 ~9 F; U2 [6 D
其实三指法是我们日常握笔方式的延伸,可很明显虽然可以用在很多情况下,但一些情况就不如四指法好用。& A% ^" k. Z" Y; f  A: c* Z
# U$ P- y7 c5 n# f3 g
三指法的咬合力是大过四指法的,但夹的精确度不如四指法。
; E1 k( Z" q, {& }* F; _
. d7 }$ B" [4 i0 y' P如果你夹一大把煮熟的面条,三指法比四指法是要优的。! O! {4 A8 O0 D7 ]" g
' r7 y+ L1 @- T! k, j! x* a6 \* P
可当夹花生米的时候,三指法的回夹的很慢,要不然就用“托”的方式来吃花生米。
4 Y8 T% A" R' l. z0 x
3 F5 V- l8 n: Q( @5 y7 q如果是更小的豆子,比如黄豆、绿豆。三指法就很吃亏。, _9 Y7 Z8 ]) h

+ N2 r! y; _& M) _& b+ F' g所以我在很多地方都对工具的使用方式和设计方式都提出,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工具适用的范围。脱离这些谈论工具本身,其实很可笑。哪怕一双小小的筷子也同样如此。
. Q* G+ u- C1 q$ B# c- D4 u7 w+ E8 T+ s' C, _

6 N3 v+ D6 s  c0 Y' P我母亲用的就是非常标准的四指法,夹土豆丝一下下的夹,而父亲是随意的三指法,一夹就是一大坨土豆丝。
! J  G$ j! E! g% F% I( q' W. H! W
本人因为研究这个,两种都学了。但我自己日常握筷子的方式,也是我自己已经常年习惯的。和父亲母亲几乎完全不一样。
* z1 e. v/ F2 k1 S2 t9 D
6 H$ L. p7 x+ m" |; y哪怕我学母亲用筷子用的很像,如果自己不盯着自己,很快就恢复自己的习惯了。
# B5 y( x! q. V1 I9 i6 I) l& j$ u8 M
  W% ^6 |3 I9 r' ]3 B5 u4 \我曾经在餐桌上仔细观察过许多同事用筷子的方式,手势都非常有趣。# w* \8 t5 d. D: M  S9 s
& @% K6 T3 V$ T0 b
张师傅如果有兴趣,可以观察下你周围的人的用筷子方式。+ ?" O/ g8 F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