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方天戟

不想晚上施工遭投诉,做了个调刨不用敲的刨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0: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木者 发表于 2011-1-4 10:22
, P! A+ W# D  F) W7 D新颖做法完全可行。) ?* W6 J( E( M
用内六角调节好,刨底垫张纸即可调刃厚薄。

( @5 i! H4 e( _" `% k小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水平太次,做不成传统千斤的刨子,而且用老刨子调刨刀出刀量时比较麻烦,所以改用螺栓调节的。$ H5 |3 `- F7 b
您说的方法应该很好用,尤其对于想改变刨底口宽度时很好用,我还真没想到,谢谢指点!1 i+ w/ h! \7 l- a9 s: l- Y5 y( {
我现在还想做个木楔,垫在刨刀底下,那样就可改变刨刀角度了
1 h, ]" m# _8 m% F# J' h谢谢
5 ]6 X" i" ~( B8 b" X! X- F
8 \* _0 ?. L% }; n  ]/ V
发表于 2011-1-4 14: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方天戟 的帖子% g9 A$ w9 Y1 c- K% T4 c

; E! h) d& Y* h1 P% h! t. q这个刨子的刨膛要与方兄探讨,昨晚回来的晚想的不充分。' o  Q$ A1 l" m  ]1 p$ J
不过睡觉的时候(梦中,呵呵)还在考虑着:. z* G4 t2 b! M& }! x+ @& @

" o: E- G0 `$ K: V1,我觉得出料口(倾口)角度有些大,接近垂直应该就够用了;
2 h6 d% D* H/ l2,刨膛没有千斤,可能与调整刨子有关但是否可以设计成螺杆结构,在刨子两侧能用螺母紧固?
3 q1 `) W- o9 s. m3 Q" q1 w; L" A( u; g5 v, |. }
个人浅见,方兄勿怪哦。* I# n* ]) M" N! r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4 16: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学习但图片很多不能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8: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pureyes 发表于 2011-1-4 14:22 3 a& z0 S9 j: l7 R
回复 方天戟 的帖子% D0 x8 e2 M% a1 c" X; }
7 j0 b$ ]# v' ^+ R
这个刨子的刨膛要与方兄探讨,昨晚回来的晚想的不充分。
- W- ]# w0 U& z
能得P兄如此“魂牵梦绕”感动啊!可惜我不是女的
3 j, c- e, v8 J4 Q  p) x( C对于出刨花来说,出料口越大越好,我做三明治刨子时深有体会! _& L; x, b5 |: E: \
至于千斤,我想P兄一定是担心强度问题了,放心,这次买的料便宜,而且宽度足够,44的刨刀我留的65宽,除去缝隙每边还有9mm多厚,高度为52mm,强度方面应该是足够了,如果加螺杆会不好装、退刨刀的,还会改变本来木头的受力方向,木刨受的横向力其实是很小的;何况我还想加楔变角度,更不可能了
5 T; w! c8 Q& U1 z5 H) l* \% M' A! h没用过西式钢刨,但模拟前后用力可体会对于木头的平整会有影响,而中式刨无论犄角柄还是贯穿柄,均是平的,用力方向改变不大,尤其人跨坐板凳上或小件放工作台近时,用力完全是正前方,消除夹角(咱物理没学好,专业的解释不会哈,见笑);而西式钢刨手柄前后布置,不管如何站,至少两个手的用力方向和大小是不会平衡的,我想对于刨平整木料难度估计更大,尤其拼板;当然,中式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DIY哈,估计钢刨DIY的难度可不是一般容易,而且成本估计高了(坛中有高手用槽钢做刨体,如没过硬的金工功底是弄不来的)
; b/ p# R- g8 Z2 e西式刨的长处也显而易见:金属刨身,标准,强度高,耐磨;调整刨刀容易而且无噪声,而中式刨没练过两回是很难调整刨刀的,即使调整,也得锤击,原来乡下没电,晚上自然不施工即使施工要么主家催的紧否则很远一户人家自然不会有大的影响,而现在住楼房,每户很近,而且晚上灯火通明下班回来正好赶工,加之现在维权意识很强经常敲敲刨子物管来已经是比较客气了,说不定惹毛了110上门都完全可能的;西式刨手柄完全在刨身上方,正常使用是很难被毛刺等伤到手的,除非直接用刨子刨连枝桠都没砍的树(估计没谁去这样用呵呵),而中式刨由于手柄对置,手底离工件其实是很近的,碰上毛刺、不平或注意力稍不集中是很容易伤到手指的
/ @; r" L: n5 w9 Z( z9 _2 J# q所以我尽量取各方长处,用力平衡取中式,调整刨刀法西式,至于安全性,我的刨体比一般要高些,这样手底离工件就高些了,虽然用力会有些别扭,但习惯后就好了,而且受料限制,没长料,如果有长料还长5公分以上的话应该会有较大改善的: v/ K3 P$ Y' Y  @/ @& @$ y6 ]4 T
纸上谈兵,未免偏颇,望多指正!
6 R: M5 ~4 ^4 A3 R0 A见笑了  D2 p+ J6 M6 B- W% Q" z6 c
! A. V$ E% U1 _* ^6 C0 \7 V3 y
发表于 2011-1-4 21: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天戟 发表于 2011-1-4 18:03 7 J/ j- N% [! k* i) S) a% ]  t2 k
能得P兄如此“魂牵梦绕”感动啊!可惜我不是女的
+ E  q# P+ Q% S* o6 V6 _对于出刨花来说,出料口越大越好,我做三明治刨子时 ...
/ V+ t' U. D, L, o6 C5 }; d( ?
呵呵。
& o& z) M0 N' j. L  r. x方兄够幽默够可爱的。" i( z: A* ?% K
实不相瞒,夜里的梦中查看帖子,发觉老兄的帖子是个精华了。我真的非常羡慕啊,毕竟这是论坛对你的创作的极大认同,更替你发自内心的高兴。! P% _( e- ]7 ], [0 V. a
说到千斤,却是我有些顾虑。刚才看自己那个大漆短刨,越看越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刨底的刨口位置(或在底面的位置)比例不妥当。但是手头有个反面教材就是个借鉴了,以后会更好的我有信心。同时看这个松木的刨膛及千斤位置结构,也确实强度够用了,这样来说方兄的刨子有无千斤影响或许不大了。
4 H0 r7 N$ W3 s' H, R6 b; p2 x不过出料口大小我是持保留态度的,主要是斜度方面,宽度没有争议的。  g! w" q, Q1 H% [5 k
西式钢刨我见过,哈哈,就是那种铁刨子(鸟刨),或许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有调整上的优势所在但使用时间长些,刨底变热明显不好使也是实情。
8 j: v6 c) Z' U5 S- ^& e+ _, T0 h还有用力方面的考量,也有合理的因素。我倒是觉得西方的握持方法利于保持刨削平面的一致平行性或者说更容易把握,而国内的传统木刨子却因为用力不均衡容易跌宕起伏,所以练习要更多一些了。
( V$ @. P: a( r8 D中式刨子的手柄种类也不少,从不装把手到贯穿的之把手以至于牛角形,每种把手都代表不同的理念和使用习惯了。
( a0 }$ g$ ~( x& Z4 q9 ?, Y0 l说来奇怪,以前用过木型钳工的长刨子,他交给我的方法既有推的方法,也有拉的方法,估计也是弥补刨子的掌握不易吧。
+ @" a9 |7 J$ y+ P* e/ ~4 _  W7 o3 l另外,西方刨子的结构还没有研究过,不过要是有相应的图纸和图片,没准将来也会试着做一两个玩。
! L) i, y1 M( B  t, z3 Y谁让咱们都喜欢刨子呢,呵呵。
7 X8 k$ w( a) M& F木工传统工具中,刨子确实很有吸引力。既是工具又是个好的玩具吧,做起来有乐趣和成就感。
+ x+ R: _% f4 w7 y8 ~" [# g2 \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好工具,真的是件幸福的事情。) f6 |& E$ u, J( r
/ x: G# B7 n* X6 K8 D3 t/ u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1: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wy51888 发表于 2011-1-4 16:11 % w* A8 z2 Y' ?5 V
想学习但图片很多不能看?

4 V3 u3 m! Z9 a谢谢兄台关注!
$ _3 I/ S2 T2 k7 y( G非常抱歉,我没相机,用的手机拍的,而且比较旧了,效果不好了;加之这几天下雪,阴沉沉的,有时是晚上拍的,光线不好,导致看不清,非常抱歉!
  {3 T$ F# Q) j刚才乘光线稍好,补拍几张,如有问题,我再拍下。
& a' q6 c2 `" o$ t5 r2 Q给您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 o7 G8 F" }( h5 u4 G
图像0965.jpg
6 n. v, M9 l; o; g5 S 图像0966.jpg , S- h  h2 I' c6 W
图像0967.jpg 8 Q3 Z, k% e& a% I+ R2 ~) T% ]0 a" T
图像0969.jpg
0 M5 I$ \  Y# S7 ~9 A 图像0970.jpg
+ A  A; Z; z+ m& g: w 图像0972.jpg   Z* v7 |$ E' F8 P% r! S$ _8 b
我采用的锤头螺母+内六角螺栓,可以略微改变角度;也可以用照片中前面的那种套丝的螺母,那样只用开一个孔了,刨子侧面无须开孔,整体效果上要好些,但就没法改变角度了,对钻孔垂直度要求较高。( S6 j. l* c+ ]3 @; k; H( _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1: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pureyes 发表于 2011-1-4 21:47 7 e: \/ _3 Q- r4 Q, H4 D
呵呵。
1 Z# ^/ j, w6 B3 ~: o方兄够幽默够可爱的。' `% v1 {6 C" _+ w+ l
实不相瞒,夜里的梦中查看帖子,发觉老兄的帖子是个精华了。我真的非常羡 ...

& w! ^: z. h! Q) R论坛也就是“百家讲坛”,相互探讨相互交流就是最好的,记得花兄说过,每个地方对于工具的使用和制作的形制都有区别的,还特意说过一般“重刨轻锯”而广东锯子就比较重,在北方弄个红椆木做刨子觉得很金贵在南方估计就寻常了,我做这个刨子的料是白椆木,实际是木材回收站收的旧料,估计哪个大设备的外包装枋子了,我老家还有根红椆木的枋子,也是包装料来的;而且真弄的话还有种我们称“柞木”的料子,老木头黑红黑红的,更细腻更沉,在我们这才是真正做刨子的首选,前年(现在可以叫大前年了)我在工地上挖了根,锯了下面有用的放房东家里,不过后来没带回,现在专门跑趟感觉划不来,没去了,当时就是觉得白椆木没用处(当时还没迷木工),否则别说一两套刨子料,弄个十多套都没问题的;我同学让我上他家去找,没找着上山自己随便砍;前段问老爸,说家里好像还有段黄檀,如果还在的话做刨子没点问题,不过我一回老家的话所有传统工具根本无须再做了,拿个箱子装一套就行了,我爸有套很齐的工具(这也是我不愿意买和做工具的一个原因),我伯伯、叔叔也各有一套,如果要蔑匠工具,我大舅舅和堂哥也有,不过蔑匠的工具少得多而且毛糙得多。5 M% s% q8 P; V+ C
手柄的问题,看辛老师做的拼缝长刨,就采用的贯穿柄,而且贯穿柄居多,而看我爸的以及我们周边的老刨子,一般都是牛角柄,没见过贯穿柄的,很少见拉刨。仔细想,北方的刨子一般较厚,如装牛角柄的话就很高了,不利于用力;而南方刨子一般要薄些,在45mm左右,用贯穿柄的话位置较低,估计经常会擦伤手指关节处了;而且像辛老师的拼缝长刨,使用时木板是立的,手根本触不到木板,无伤手危险,那么柄的位置低点更有利于用力,但这有个限度,因为长刨使用时肯定人是站木板一边的,如果柄位置太低则板另一边的手就不方便推了,会硌着手腕处;至于拉刨,我没用过,但用过拉的方法,那种使用方法绝非主流,单手拉的力度远不如双手推的力度,当然这可能也是个使用方法和习惯的问题,我们这边以前没见过,后来见过,是装修师傅用的,没装柄,仔细想,现在装修都板式,用刨的机会极少,就贴面板并封边条后修整下封边条平面,拉的方法刚好方便查看而且力度小刚好时候,如果推稍用力面板就露 底了主家就会不高兴了# v, g' c) D$ m7 e* x
前段看坛子有人居然说把刨子倒放去刨鸟笼竹条,感觉缺乏起码的安全常识了,那样极易伤手,尤其批量刨小件,当然也许是我见识少,没见过这种使用方法呵呵# A% F7 W# U! ?
谢谢P兄指点
% x0 S( Z" e4 c! P8 Q' f
发表于 2011-1-5 23: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天戟 发表于 2011-1-5 11:58
, z/ x; Z4 e# \, b# J6 K) e/ C2 k2 i论坛也就是“百家讲坛”,相互探讨相互交流就是最好的,记得花兄说过,每个地方对于工具的使用和制作的形 ...

) f" F6 u5 k! N4 u% y8 t9 A1 ?方兄是个思想者,不仅是木工技艺而且还有木工文化等方面。
) z% b! v/ ]8 H1 s$ O' }* X, U1 V+ b6 b9 c4 [" Z& x
有如此的深入和探索精神,没有什么能够难得倒你。
9 \; z, e3 S3 Z  a: d: Z很多方面还要继续与兄多探讨多交流,是个乐趣也是个增长知识的过程。。。
5 G. s6 y/ w2 m' @! f4 q" G' w# p9 w4 y% E" z, I' t. p
在木工及做人做事这条道路上,能认识方兄并一路同行,是件幸福的事情。) w# C9 D+ z% d( v
真是好缘分!!!
4 L: R  f- J. D: ?5 f8 G; u# Y
发表于 2011-1-27 23: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刨花飞扬,是件让人心情愉快的事情。
2 c# G3 c; W+ [4 H' S为楼主和众前辈的钻研精神鼓掌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13 19: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可行完全可行
发表于 2011-2-14 22: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手机拍的,但是图文并茂很好啊,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3: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人辈出,我等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了。
发表于 2011-2-20 20: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锤头螺母+内六角螺栓
0 L8 \+ L) ]5 S1 u5 Y+ R
  J/ I+ G$ C- E5 _这样的结构感觉比较好。比较好受力。个人感觉!
发表于 2012-2-11 1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好友在出作品!
发表于 2012-2-11 09: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挺好的,实用、多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