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快刀手abc

升级你的木工工具 刨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6 11: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艺海同道 于 2017-4-26 16:54 编辑
& {# U& a( i  L  W! A% P6 i: D3 {$ n$ V7 y- I
刨夹什么款不重要.怎样修好刨夹能顺利过滑逆纹就要有技术讲真功夫.....!     在五金商店随便买盖铁(刨夹)回来然后进行修修磨磨就可成为对负软.硬木.省力.过滑逆纹得心应手的好刨夹!6 G# S2 a2 @, @0 }
4 A8 u  q8 p4 ~

& v( M& K8 ~4 u2 V! z/ u+ H
$ r0 d; |" N4 r- e( ?
165.JPG
166 拷贝.jpg
163.JPG
164 拷贝.jpg
169.JPG
发表于 2017-4-26 15: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二张盖铁,上面一张弧度小,下面一张太弱,都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5 C3 L/ ?3 o: N
; j+ _$ j7 ~* \6 ?
! i# G0 X- x" m5 l9 y6 x8 |0 H
000717jjg82bv2u72j1j2j.jpg
3 a$ B9 c2 `* F7 L2 z6 n$ l( `. k# |盖铁:一是缓冲垫作用,化解来自刀尖上的冲击力,你可以把它当作载重车、螺丝上的弹簧片,没有盖铁,冲击力直达,,,
" O* o3 O* ?, D3 E8 X4 Y  O8 h! _$ l4 Q: r6 |
二是卸力作用,这是通过角度,“借力打力”的原理,压制在刨刃最前沿的盖铁刃,和尾端的盖铁螺丝,通过刨刀后斜刃的支点,把刨刃牢牢的“抵制”在后仓口上,使刀尖正面阻力,在后刨口上“消失”,不增加推力。  m% `8 X- J8 ?
  `' ]* j" [8 X1 g
黄线是刨底口  J* e5 z) K8 Y
& K' \) b8 d7 g" _" s9 J; Z
000717jjg82bv2u72j1j2j_副本.jpg ' A! n0 J6 a" K; @  H0 [6 k, O
三是锋利作用,刨刃通过盖刃的压力后,贴钢刃线上产生张力,切入木面的刀口更锋利,与拉刨“裹”原理同。
3 z! |; \* t. Y四是,,,,,6 P+ [! l: C+ F8 [, y
五是,,,,
2 H  d. J& S1 f+ H; I/ p2 P
, v9 o, p9 t6 j5 N' M* s& H; }/ W( B9 V这是针对大阻力,或重冲击力情况下的硬实木刨削,软净平的木头,,,,盖铁起个毛线作用。& t5 F5 f2 u) v0 D
2 x* }" H4 l2 M. {% n, h; D: F$ F5 S4 c' L
发表于 2017-4-26 15: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擦跑题了
0 Z( U8 b$ Q9 O, p7 v% [4 E  说盖铁:刨刀,木契,千斤,四者“强度要平衡,妥协”,盖铁,视刨刀形体、厚薄、钢性强度等,通过盖刃的弧度,与盖铁螺丝的松紧度,来匹配、平衡刨刀,形成弹簧片的作用,而盖铁不得弱于刨刀,否则就没办法调节,然盖铁太强,又反客为主,刨刀成了弹簧垫。( L* v( ^# l7 \
有个贴子,说:看盖铁都这么厚,天啦,刨刀钢强,则盖铁钢性要好,刨刀纤薄,则盖铁不能厚。
发表于 2017-4-26 16: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7-4-26 17: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货真的不错
发表于 2017-4-26 17: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压铁我们这里老木匠手里有。旧物市场看到过。没想到是德国造,好东西,帮顶
发表于 2017-4-26 17: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下面的图片就是东北最常用的压盖铁,我们使用了多少年,反倒你说的压盖铁被东北几乎淘汰了
发表于 2017-4-26 19: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sxsj 于 2017-4-26 19:59 编辑
. n3 V: ^$ W, Q2 \, R: v8 h
  [  w: J+ m3 o2 z0 j" R论坛里大部分是木工爱好者也有的是职业木工,工具是来用的,你喜欢本土工具就用本土的,你喜欢境外的工具就用境外,至于本土工具与境外工具谁学谁或谁先进我们真没必要去纠结,这让历史学家去考证吧,这工具还有个使用习惯的问题,比如日本锯我就不习惯,因为我习惯了框锯,对于刨刀上盖的这片铁叫“盖铁”也好,叫“刨夹”也罢这都不重要,我这里还叫“复铁”这也不存在欠了解、欠重视、欠讲究,重要的怎样把这片铁板折腾成为我好用。楼主说比较新的这片盖铁是属于粗制滥造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盖铁是刨里面最不讲究的的配件没有之一,它就是一铁片,德国生产的也是铁片,至于拱得高一些还是低一些随你喜好敲打,随你喜欢磨,唯一要求就是那螺孔里不滑丝就行,对于工具叫法就是国内各地方也不一样更不用说是国外,这是无法统一的事情我们不去说了。
! `5 f6 l# s7 l! B) X' z* e现在来说这片铁的作用吧,为什么有些刨有盖铁有些没有盖铁,到底这片铁是不是可有可无?按我的经验、理解,这片铁是多用途刨上是必须的,我们南方的木匠刨除光刨以外基本都是多用途刨,也就是比较适合加工绝大部分木材的刨,江浙一带木匠刨基本分为粗刨,中长刨,长刨,拼板长刨、光刨,光刨是加工木材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具,不能有戗疤,所以高级木匠的光刨至少分软木光刨与硬木光刨,所以软木光刨有盖铁,硬木光刨无盖铁,但是角度不同,为什么多用途刨盖铁是必须的?因为木材的纹理是千姿百态,有些木材同样45度刨没盖铁也不戗,有些木材就算有盖铁还要戗,碰到不戗的木材可以把盖铁刃离刨刀的刃远点,碰到要戗的木材把盖铁的刃离刨刀的刃近点,盖铁刃离刨刀刃越近刨起来越吃力,反之越轻松,可能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不把刨都分为专用,那以前吃百家饭的木匠还挑的动吗?再说也没那么多少钱。
7 y8 x$ [2 N3 u; o

评分

参与人数 2刨花 +20 收起 理由
龙头 + 10 赞同一刨多用的观点。
老眼不清 + 10 分析有理据。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20: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zsxsj 发表于 2017-4-26 19:57
  ]+ T- I* k, j& ?# K论坛里大部分是木工爱好者也有的是职业木工,工具是来用的,你喜欢本土工具就用本土的,你喜欢境外的工具就 ...

5 |' M' N2 s7 E( X  t大部分观点正确,但是有一些观点你是自相矛盾。
5 k) }" Y3 P- q; @5 |9 v$ h主要观点,你是认同我的,但是为了和稀泥,各打五十。! `% K- Y+ D% a, L+ p1 e2 `- f

2 Z8 q1 Z$ N5 a% i, x1 }有理解水平,应该看到主铁是借“”压铁“”的叫法来突出刨夹的作用及其普遍被忽视的现象。
1 g! q+ s# {: |6 `9 ?  [/ w. f! a2 u1 l/ f! i2 n' o8 s1 ]

  l) Y% I& h* H" ^
+ L6 f( _/ u8 J; H9 W" d8 `! K0 b! j8 K! t

& }: l: q. q9 v3 h3 j0 |& G. U" Q2 A& A& H* p. t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20: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小檀 发表于 2017-4-26 15:21
( l9 G( G1 R* P) r, W擦跑题了( K% V( ~3 `3 A' W1 l
  说盖铁:刨刀,木契,千斤,四者“强度要平衡,妥协”,盖铁,视刨刀形体、厚薄、钢性强度等 ...
0 F" J0 v+ b( H9 v! M
好像理论一大套,其实乱七八糟( J& @6 Z  V4 H+ N* }6 S0 @

" C, L. o3 I) ?你试下分析日本刨,日本刨没有刨夹的哦$ c3 s8 a: c1 I$ G# T
发表于 2017-4-26 20: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刀手abc 发表于 2017-4-26 20:15 ! i3 Q" z6 g+ a- g
好像理论一大套,其实乱七八糟- r2 B+ S" W& E; C& ?7 P! L
4 F% y, s1 M+ Z
你试下分析日本刨,日本刨没有刨夹的哦

7 U' K4 t5 ~7 [硬木拿呛,软木拿呛,闹半天我这用的不叫盖铁0 S" u+ ~" ^3 m8 j5 s: T1 j8 @
202025prjse7nsijo2exap.jpg
4 Q: H6 Y: z8 y; X 202026x4hs3x742tn47rdn.jpg
& p& H  V% V; h) x6 |2 @3 _ 202028ntpagzm98mc6luc5.jpg 8 c5 {; i9 x3 r2 P  M
202032scajjcv2qq8wgatw.jpg 2 u7 S( G3 X1 v8 u3 c, z
202035pgt9877tx787tono.jpg $ Q7 {4 s( k3 p' m' ^6 ]7 b
发表于 2017-4-26 2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zsxsj 发表于 2017-4-26 19:57
$ A$ H  {5 s/ y, j- R/ N0 ~论坛里大部分是木工爱好者也有的是职业木工,工具是来用的,你喜欢本土工具就用本土的,你喜欢境外的工具就 ...
- {, m" ?0 ]" P/ d" s/ ?
说的在理
: \( y2 _8 R% Z* s
发表于 2017-4-26 2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为什么有许多几代甚至几十代木匠师傅摸索出来的技艺会失传,过去木匠师傅是技术好于差的竞争,绝打部分缺少文化,师傅有意把有些本来并不神秘的技艺说的很玄乎,吓得一大片木匠师傅“知难而退”还有传内部传外、传儿不传女约束,又碰上有些下一代天资愚笨,这样就造成许多技艺失传,学木匠也没有像有些人吹嘘的那样容易,0经验第一次能出合格的作品,也没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神秘 ,某某房子没用一颗钉子,全用榫卯结构几百年不修不倒,这可能吗?那该叫神匠了。国人不太相信科学就喜欢信神
发表于 2017-4-26 20: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甜菜 发表于 2017-4-26 20:20 7 z" {# y+ y6 d+ b+ \
硬木拿呛,软木拿呛,闹半天我这用的不叫盖铁
9 E. r1 K! I& l$ H( t1 [8 I4 j
神怼* Z5 |" M2 f$ r' `4 [; W8 x' \  q
发表于 2017-4-26 2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像你一样崇洋媚外的人都生在中国,我们的民族就是这个秉性,除了孩子,都是别人的好,(孩子到底是谁的还不一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