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0-12-21 19: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hu271828 于 2010-12-21 20:11 编辑 + Y+ \) I5 r# {' O1 ~
方天戟 发表于 2010-12-21 18:03 
6 w* q# P/ C' c1 h中国很多的专家所谓之论文、研究纯粹为了评职称或骗经费+ D3 O( s, b6 C x) O' ~
一下可以将文明史上朔几千年,连三皇五帝都算历史 ... 7 m+ l' g, ?9 K. O) ^) ?5 Q
8 J' n i& H$ T
方兄,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 l; g1 a. X8 u明代天工开物对刨子已经有了详细记载,说明这东西不是突然自明代传入,并大面积推广,肯定是文化交流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Z. {& u2 Y9 j; ^
“刨”“铇”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南北朝的《玉篇》。南宋《六书故》:铇,治木器,状如铲,拘之以木而推之,捷于铲。, u. p* t/ ^" J# r; \
明以前的平木工具,斧,斤(锛子),鐁(枪刨),铲,削(小刀),刮刀,出土的文物和文字记载都有,而且不少,唯独没有刨。当时用这些工具刮出来的木器已经很平了,但终究达不到平推刨的光净效果。
" ^! b4 R1 |' c# }9 o9 Q明以前还有类似镪菜刀的铲刀的平木器出现,但没有以木方作为刨体的平推刨的图案或文物,所以考古的学者没有准确的结论。: @' b# k$ O% x" j+ d
3 V9 V+ I( ~! q) E: k* Y
历史纷繁复杂,到底该相信谁?相对于虚无缥缈的文字,我更相信有照片有图案的考古结论。
. l; I' {( v# W2 J5 z0 x1 [
( l( L6 f)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