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晒日光浴”的大漆 前言: 首先感谢“砖家级”大佬(我的恩师,呵呵)长久以来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指导和默默地鼓励。 现将目前我在精制“红推光漆”和“黑推光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和同好们分享,或给大家提供“反面教材”也好,呵呵。 其实陪伴大漆渡过的不仅是“日光浴”,还有之前的”冷水浴“和”空气浴“,这主要是指大漆精制过程中的“晾制”,“添加水分”和“晒制”等程序。从目前我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来看“晒制”所占的技术比例更大些并决定着最终结果。 而按照某种传统方法,大漆的红,黑推光漆精制就基本是“晒制”过程---即晒“日光浴”了。 话说我的两床古琴在历经将近一年的时间后,终于即将完工。所剩下的加工工艺,基本就是上涂色漆和后期的推光揩清。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再给“美女们“穿上华丽的外衣,精心的呵护她们。 于是,从周二到周日不分昼夜地进行着将近一周的漫长配制过程(目前别的都没有了,除了时间,哎)。。。。。。我需要的是“红推光漆“和”黑推光漆“。 之前小分量的两次试制,效果似乎还可以接受,虽然回过头来看,那时的加工其实不到位。 但,一是干燥的比较快,二是色泽很让我陶醉。 因此信心满怀地开始了这次的加工,并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一,红推光漆的精制 参考以前加工中的图片并再次到论坛复习精制的程序,同时也参考手头的几本相关书籍,感觉没有问题了。最初,事实也的确如此,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顺利的,晾制时按照比例陆续添加了清水并不停地搅拌了4个多小时,在结束了当天的晾制后,心里盘算着明天就能完成“红推光”时很开心。 8 t3 ?: ?9 O) i/ M& R! k0 z$ z
6 w: F- H' K6 l- n" b* d. L* B
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失败也在无时无刻地考验着每个人,能否坚持下去就看自己和外界的良好推动了。 紧接着的第二天,因为是多云天气,就按照以往的做法直接用100瓦的电灯泡并保持一定距离,开始了给大漆晒“日光浴”的过程,也从中找到了一些关键的问题: 首先是容器的选择出了问题,我用的是一个敞口的大碗,以前也是如此,只是量比较少没有反映出问题所在,而这一次接近1斤的量,用它来承装就显现出了效率的低下了。就这样在我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也又添加了最小比例的清水,搅拌了一整天,除去吃饭和休息外,全部时间都是在那里充当着手动“搅拌机”,同时一边做着记录,统计着每单位时间平均蒸发掉的水分和估算着距离完成的程度。耐心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一方面磨掉了我以往急躁不耐烦的毛病,另一方面让我在加工中同时多看了几本书。 其次是加热灯具的选择,本以为这个光辉灿烂,炙手可热的“秃顶”先生,能满足大漆分子们的“日光浴”要求,从而晒出超级健康靓丽的“肤色”,但是对于这次的分量和不利于散热的容器而言确实显得苍白无力了。只能是表面上达到了要求,对于深层而言根本不起作用。结果在第二天晒制结束后,外加的水分还没有散发完毕。 / _/ k7 [+ G; H* k1 N9 P$ b
第三天又开始了,这几天陪伴着大漆,也让我多少有些皮肤瘙痒和过敏。而这期间读到了一本养生的书籍,于是一边搅拌一边在身上找寻排毒的通道,有意无意间竟然打通了“膀胱经”,从此基本上将大漆对我的毒害降到了最低点。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一试哦。此外还有个有趣的现象也出现过,那就是边看书边配制时,在身上到处按摩穴位,结果这天起来的非常早。,主要是全身瘙痒于是不断的挠着,等起来时却发现身上没有任何的红肿或水泡,细想想才搞清楚,原来全部是身体上的经络和关键的穴位在排毒,但给我的感觉是很痒的。这也可以看作是此次配制大漆的额外收获或对我辛苦的补偿吧,呵呵,还有,平时搅拌的时候用手指做“刮痧”也排出了一些体内累积的毒素。 。 这一天接近中午时,我看着手边的小型电子秤测量出的数据资料,感觉有些眉目了。外加的水分都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排出了,只剩下了大漆内部的原有水分。这时候,我想到应该换成一个大盘子会好些,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增加了大漆的表面积加速了蒸发的速度。而且因为之前没有过滤生漆从而使搅拌过程中在很少有气泡出现的现象,也在更换大盘子之后消失很多了。怪不得传统和当前手工提炼仍主要用晒漆盘来加工推光漆,看来是非常有道理的(国外的一位漆艺家也是这样操作的,看来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样一直加工到了傍晚,感觉大漆在灯光的温暖照耀下,已经呈现出了美丽的色彩,健美的“古铜肤色“也让我在辛苦之后得到了视觉上的满足。 于是收工了,并顺便将过滤后的余料给一些古琴的配件髹饰一番,心想着很快就会干燥了。 左等右等,几个小时过去了,以往情况下早就干燥了或者说至少是表面干燥了。而这一次却没有出现,手摸上去还是黏黏的,于是等到了半夜,发现也只是干到了一多半。 这期间,我的心情很糟糕,焦虑便是如此吧,反复地翻看着论坛和手边的书籍找原因。其实对于晒制如此长的时间也是一直心存疑虑的,但水分散失的慢也让我似乎适应了,从而没去多想。 夜深了,劳累了一天的我却无法入睡,于是想到了讨教咱们的老大了,呵呵。 老大不愧是个中高手,通过我提供的推光漆图片和描述等方面,帮我不厌其烦的讲解和分析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是“日光浴”晒得不够,还要继续。 说实话有些将信将疑的,老大勿怪啊。但想到辛苦了几日还没有成果,心里也是不满足的。于是又开始了第四天的晒日光浴。 8 n" h$ C8 q" g! N- C6 \
" F$ h6 e5 m/ E- G
第三点原因,竟然是我一直以来忽略的光源问题。总是怀抱着以往少的可怜的经验,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例如灯具或照明方式选择上就是如此了。 好在这一天晴空万里,高温难耐。于是我移师户外,陪伴着大漆一同晒“日光浴”,眼看着太阳一点点的偏移,我也在如向日葵般的不断地更换坐的位置和角度。同时大漆里面的水分像是要飞翔般的欢快地冒出来,开始是污浊的,到了后来就渐渐地变成了明亮清澈的“大眼睛”。 大漆的含水量在不断地下降着,颜色也越发深厚可爱,犹如一位楚楚动人,丰满**的非洲黑姑娘;我也在太阳的恩泽下,将赤裸的后背晒成了与大漆接近的颜色。 按照老大的建议外加我的钻牛角尖,终于在经历了2个小时后最终完成了。心情是那样美好啊,真的让我得到了一次历练。 太阳真的是太神奇太伟大了,光芒万丈,普照万物!大漆在他老人家的关照下,竟然能变化的那么神速。 之后就是趁热细滤,承装密封保存了。分量减少的程度还是很惊人的,怪不得买现成的会那么贵呢,我明白了。 为了测试干燥程度,我又一次试着髹饰了一些小物件,结果干燥速度明显提高了,大约3个半小时。 晚上为了庆祝,用甜面酱蘸着大葱喝着啤酒,美美地享受了一番,竟然发现原来晒过“日光浴”的大漆颜色和酱料颜色和粘稠度如此近似,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另类的参照物”了吧,可以作为我的经验积累了,嘿嘿。 这几天过的,哎。自己都快成了科学家,除去不断地测量和记录数据外,也在思考着大漆精制后含水量的计算方法(并类比木材含水量乃至经济领域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增值税的计算,哈哈),并试图找到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一通计算分析思考绕圈子后,其实还是回到了最初计算的起点和方法。还好没把自己弄得“云山雾罩”,也可以偷着乐了。但大漆加工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更多的是依靠经验,理论并非无立足之处,但实际过程中的外在因素,如材料损耗,温湿度,搅拌的方法或速度等等,也是关键性的决定因素,这些还是留给化工砖家们分析解决的好。 在我绕了好大的圈子之后,还是老大的关键指点:“借鉴经验“帮了我的大忙,而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也提供了一定概率上的理论参考了。 而最后的一个关键因素确实我没有想到的。以往出现问题总习惯怪客观原因,渐渐的学习着从自身方面来找,但好走极端的我没有把握住主客观之间的平衡。 通过细老大的点拨,也认识到生漆本身或许存在的问题了。一方面,天然生漆在夏季的粘稠度确实要低于其他季节。老大告诉我,每年6,7月份正是采割生漆的时节。我想新鲜的漆液在含水量方面一定会高一些吧;另外就是对于生漆本身的含水量及相应的概念缺少和经验不足,导致了加工周期延长和后期干燥速度的减慢。以后对于大漆漆分的判断和学习及经验还是要多积累的。 给大漆晒“日光浴”这几天,既伴随着期待,挫折和惊喜,又伴随着深入甚至有些跑偏的思考,同时也对某个现象的印象进一步增强了,那就是:“会飞翔的不仅仅是可爱的鸟儿,还有挥舞着翅膀的“小强”。“。 在我晾制“黑推光漆”的第五天深夜,一个黑影子突然从窗外飞了进来,好在我正在一边称量,否则我的大漆就成了它的着陆地点了,嘻嘻。 无奈地面好乱,没有捉到,于是换了个地点继续操作,没过多久竟然又来个一位“小强”,看着形单影只的自己,想想成双成对的“小强”,心里竟然有些异样了。。。。。。 二,黑推光漆的精制 乘胜追击继续加工“黑推光漆”,其实本可以用“红推光漆”来进一步加工的,但开始时就是想着单独配置,也是怕“红推光”万一失败会浪费原料(之前几日用传统的煎熬法加工了少量,结果很大程度失败了,也有些疑虑,所以稳妥起见这次配制还走老路)。 但这次配置的流程有有所改变了。还是细老大说的对,找个老漆匠学习大漆加工和基础知识是最直接最起效的方法。。。。。。因为喜爱大漆,开始了漆艺的学习,也找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但似乎每本书上对于精制大漆的方法和阐述都有不同之处。这也难怪,大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加工制作经验在不断地总结,完善和提高,但传承下来的或是不同地域的方法或许也有良莠不齐,需要自己来做评判和实践。 于是,我选择了在晾制后填充着色剂(黑料,对于黑推光漆而言)然后再晾制,最后晒制的方法,同时选用古法中的铁锈水作为黑料。说实话在刚刚经历一次不小的失败后,这样做也有些疑虑和冒风险,但最终决定还是这样做了。 这一次记录的更加详细了,但后来也懒得录入电脑里面。这些天双手累得快抬不起来了,呵呵。也更多地注意流程和细节,算是再接再厉吧。例如,这次生漆就经过了充分的粗过滤, 最后加工完毕也用医用尿布和纱布精心过滤。但晾制后没有过滤,严格来讲也是个遗漏。而水的加入也参考了“红推光“中的教训,添加的更少也更适合了。 晾制到了大约的时间,颜色也变成表里一致的褐色,将准备了N天(N>10)的铁锈水按照比例添加进去,所谓比例其实也只能算是个估计了,铁锈的含水量是用肉眼判断的。 继续搅拌了一段时间,吃过午饭后看外面艳阳高照,便兴冲冲地去晒太阳了。 想起了小时候对于夏季的期盼了,总希望夏天白日当头,烈日炎炎。那是生活在北方,即使盛夏也是天气比较凉爽,而喜欢游泳但身体瘦弱的我,对于游玩后享受阳光的温暖是那样的向往。现在又多了一个盼望盛夏的理由了,就是给大漆晒“日光浴”,呵呵。 中午真的好热啊,吸取前一两天自己晒伤的经验教训,这次做了一些防护,防止高温中暑和皮肤灼伤是必须的,总不能在享受胜利的成果时,也品尝脱水和蜕皮的痛苦哦。 + Q' _- i* N$ ^. P& S6 z6 S
带上毛巾做的帽子,穿上T恤,感觉自己的样子怪怪的,似乎是个在田间辛劳耕作的农人,”锄禾日当午“。。。后来太热了,索性脱去外衣和帽子,做个原始人,但又有些受不了了,于是找来太阳伞乘凉,真是个折腾的家伙,哈哈。忙累了就看看远方的大海或是村中的景色,并大发感慨地想,要是去沙滩上晒该多好啊(理论告诉我,海边水汽中盐分高,对大漆不利)。 看的不是大海,而是海边木材厂那些诱人的“柚木”,呵呵。 # ~: O& O& k* \. y% ?' s& g% d5 L
大约1个小时后,在2-3点钟(也就是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称量了大漆。结果让我惊讶,竟然脱去了10%以上的水分,而3点到四点的时间只是减少了5%左右,差别真大,看来以后再晒“日光浴”要计算好“良辰吉日”了,不知道古人是不是有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呢。 外加的清水早早全部散尽了,剩下的就是来自漆树母体的“大漆之水”了。感受和接触着空气中弥散着的来自他乡的水分子,也联想到空气中其实漂浮着世界各地的空气分子。看着气泡的不断涌现和破灭,似乎漂向了生长孕育她的家乡吧。我也要回家,呜呜呜。。。。。。 ' r) F! U1 I2 [# r
色彩方面,在添加了黑料之后就变得有些铁青了,最后的阶段则让我想起了意大利的浓缩咖啡---Expresso,加工结束时更像是浓烈提神的双倍(超级)浓缩咖啡---Double Expresso;也留意了一下这种材料和加工方法下的气味---我很喜欢闻大漆的味道,有时候差点儿把鼻子探进去,呵呵---一段时间里有一股新鲜血液的味道,或许和受伤后流血的伤口血液有一比了,因为盒血液中的氧化铁分子一样的缘故吧。这味道也让我有些兴奋,想吃血制品如血肠或毛血旺,呵呵。 天公不作美,4点左右开始多云天气了,我只好又跑回房间里用灯泡“烧烤”大漆了,虽然心存疑虑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来,因为要赶时间,好早日回北方的家中。 白炽灯的功率有限但也能充分利用,例如持续搅拌后大漆里面的累计温度也在上升着,蒸发的比例也会提高一些。 熬啊熬,熬啊熬,终于熬成了“黑推光漆”,又熬了一夜。 这一周的晒“日光浴”或许太投入了,开始的几天没有拍摄多少照片,只是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制作中。但后来出现的问题让我关注和思考,便又开始照相,而我那台相伴近十年的“老伙计”也经常闹罢工,多少让我哭笑不得了,好在关键的一些信息算是记录下来了,虽然有着构图上的不足,色彩上的偏差,“视觉”上的老眼昏花。。。提供给了“砖家”,呵呵,也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而这一中一洋的食品参照物:甜面酱----“红推光漆”和意大利超级浓缩咖啡---“黑推光漆”的对应,也为我目前的加工制作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三,生漆与精制漆思考 这些天也思考着普通生漆和精制漆的区别: 或者从某个方面可以理解为“新兵”---生漆,还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不能上战场拼杀,所以只能严格训练和先从事基础工作,如工程建造等,相对于生漆也基本是做基础工作,打底或组合为漆糊,漆灰等;而“特种兵或精锐部队”,是历经磨练和规范后的产物,适合冲锋陷阵做表率,而这正如“精致漆”,经过了漫长的提炼过程,浓缩升华成了精品,为你我的漆艺服务,增色。 四,总结和致谢 其实也在想,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底有没有必要,还不如直接买来现成的精致漆算了。 但转头想想:自己加工能够加深对大漆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和大漆亲密接触的机会,感受大漆的成长演变。 说白了,精制的过程就是一个物理加工(搅拌,温度提升等)与化学变化过程(在水分子与氧气分子作用下,漆分子的氧化聚合反应),也没什么神秘和神奇的,更多的是每个人的手法经验和个性需要导致的最终结果。 在看似枯燥的加工过程,体会和感悟到许多社会与人生方面的道理,这是一个自我修炼提高的过程。 而在当下这个一切讲求效率和节奏,人心不安于浮躁的社会里,通过加工精致漆,适当地磨练出一个更加有韧性的心态也是必要的吧。 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喻来分析我目前对自制推光漆的理解感受,并以此作为结束。 对于喜欢自己做饭并以此为乐的人,更喜欢的是自己折腾并享受着辛劳后的美味佳肴,而对于外面华丽高贵的盛宴,只是偶尔为之即可。过程是重要的,乐就在“漆”中! 再次感谢“砖家”级老大提供的无私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