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一路向北DIY

500mm大拉刨更换刨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8 17: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高手,利害!
发表于 2016-6-8 18: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北师傅的日刨制作精细,见识多。下次做个向南的刨,让我等见识。
发表于 2016-6-8 18: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刨底纯平吗?6 D% n/ A' v$ b6 W6 S, t$ M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眼不清 发表于 2016-6-8 18:00
" S: {" M% y* v6 V; |向北师傅的日刨制作精细,见识多。下次做个向南的刨,让我等见识。
5 h! w5 F: l- i- e1 Y  n
        老眼大哥一句向南,真是触到我记忆的深处,,,年轻时在广东生活工作将近十年,到过广东海南的很多地方,算是第二故乡了,学会了粤语,也算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很喜欢广东和那儿的朋友们,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眼见着这些朋友从打工,开小作坊,发展到办小工厂,,,,对他们身上展现的那种勤劳,乐观,韧性的品格记忆深刻,都很务实,很少高谈阔论.后来,人虽然离开了广东,魂却像是留在了那里,至今也都经常会回想起那段生活,也经常与朋友们谈起那儿的橡胶林,椰林,干炒牛河粉,,,,,,
  [9 M0 Z* s7 D1 \( w; S9 \( x        当时年轻,对于木头懂得很少,只知道北方的红松,白松什么的,每次去海南就只知道拉一些椰子回家,压根就不知道海南黄花梨什么的,, h! `+ O2 O5 m2 U
回想起当年多次路过三亚附近的土著村落,应该能找到海南黄花梨的踪影,怎么也要找段树根什么的留作纪念了,呵呵.
/ ^" [' p* F' Y8 D7 L2 g0 o/ K; A       前面发的帖子,都得到老哥的支持和鼓励,倍感荣幸.有空还要继续琢磨些新花样和大家分享.3 g  q1 [0 O. g+ R
发表于 2016-6-8 19: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真好
/ z! q" Z# t9 }  P/ }- R
发表于 2016-6-8 2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8 20: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霸气老师傅
7 k, K5 s0 [% S/ F! Z- Y
发表于 2016-6-8 2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8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您学习!!!) x# l! E* F( }% O0 I* B+ G; n8 y
发表于 2016-6-11 10: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刨子改造、调教得很好,谢谢!不过,木刨最大的薄弱在于刨膛的位置,仅仅靠两侧的那点薄木连接前后,日久很易变形。若能在此镶衔薄钢板,则能有木刨的轻便和铁刨的稳定了。
发表于 2016-6-11 17: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向北老师堪称这坛子里做拉刨的第一人了。质量一流且如此精美,无人能及!
 楼主| 发表于 2016-6-11 17: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成胶 发表于 2016-6-11 10:54
! K  o  z$ p; y6 S! a" m. B& |刨子改造、调教得很好,谢谢!不过,木刨最大的薄弱在于刨膛的位置,仅仅靠两侧的那点薄木连接前后,日久很 ...

/ A! n: |# D+ ~9 u' N4 R+ y/ z         感谢您的鼓励和参与, 您提的问题切中木质刨床的要害,具有普遍性.& ^3 G5 V3 e) e" @7 S
         我在实际的调试和使用中也经常遇到这个问题,不同的材质变形的程度也不同,经常需要平整刨底的后半段,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一个和您所提的相类似的方法(见下图),在相应的位置上粘接了两片大果紫檀,使卡槽两边的材料厚度达到将近10mm,经过将近一年多的考验,刨底的形变和稳定性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理论上还是应该不如加钢板更加的稳定和抗变形,等今后有能力加工钢板了,我一定要尝试您所提到的方法.+ i. B" e! z( s/ R3 i# h
008.jpg
; |) y5 G$ f" i
发表于 2016-6-11 22: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连老乡果然厉害,有时间请教啊& y' g3 `7 r' g  {( n
发表于 2016-6-11 23: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北的自制刨看到口水流一地啊。要是能割爱转让一把,给我等尝试下就好了。
发表于 2016-6-12 07: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眼馋加羡慕
6 r# {* b3 m6 [& _1 l!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