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14 10: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木是川人对阴沉木的俗称,
8 `9 C+ O: p: ]- |+ n并非是非洲大陆地面上活的黑色木料。
, s0 {! ^+ G- F. Y! n它是两千年至万年前, 1 b5 z' \1 G: C+ e; l5 h1 Q
古四川地域地质环境发生地壳运动, " @# W2 W; f2 H$ \8 j' x* t' n
因地震、洪水、泥石流将高山上的原始森林冲入下游河床低洼处。
9 F0 G% E# K3 {: G+ q/ q% C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
4 P1 [: O; L1 ^/ j在缺氧、高压状态和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
, ~* ~0 a0 f2 A; e# j$ G/ r R. t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
" \& Q! P$ Y8 w: q6 Q. n& D" Y( ?# q故又称“炭化木”(News_content)。 * q# B; Z. m8 q0 w
乌木历经岁月沧桑、饱受多种自然外固和内固之力, ) T' P5 {4 ~; z
使其天然形状怪异、古朴、典雅, + r- e' L; @9 p3 r
仪态万千。
; J+ i/ B2 w4 `7 O( r5 k难怪外国人参观后,
" \" |7 \( K* T7 b" {惊叹为“东方神木”。
" s* g) q+ Z1 l# R5 Q$ Z+ S
0 K" c, |, U# l4 ]" `6 t 神奇的三星堆乌木与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物一样,
8 i: p) u$ j* _, I; f/ }1 L是四川人类的宝贵遗产, * c g0 }% f, ^# e( V3 } N
是古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7 u& G; w$ T9 v/ f- l植物有活化石之美称。 9 S; u0 c1 k. C7 t, o
( M2 Z; o7 Z; L. l1 p& A
- N$ l4 N8 a; Z" C# ]4 P3 Y
乌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边缘四条大江及其支流区域, 3 o4 b+ x7 H f9 t- j, c" s1 a+ ^& i
多位乌木爱好者取样作炭十四同位素测定。 " G7 F' g7 Z1 Z' i
经中国地质大学检验中心炭14测定, + h. G3 B+ q, I3 G2 M D6 G$ X
样品年龄为3200土50年。 8 F$ |7 p0 t% }9 C& R# X( N
大多数乌木的年代为距今两千多年至四万年之间。 & S$ T7 |0 L! x7 k5 x( U2 n5 k
& y3 B- J" }5 ?7 j
& u& [* [) z) Y* c4 Y3 l& r+ } }3 m 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 / z0 r9 A( w: ~- K5 o/ n4 J
是乌木最集中的出产地之一。
/ s; z( g3 |! Q0 ? ( x: u. I @* u/ J1 H Y1 D% C
5 R! B( \1 U0 C+ l2 D* w: A
乌木的种类繁多,
1 M" c! [1 v$ j f) t' `* R3 M' G有:麻柳树、青冈树、香樟树、楠木(金丝楠木、小叶楠木)红椿木、红豆杉、马桑、黄柳木、黄柏、槐木、檀木等。
# W9 L0 x( `( G. w. h7 z一般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树种才能形成乌木。 / I- j# d: `- A2 L9 l- s$ l
2 r; ~! b. E& U, p9 ~0 g, v/ r& ]
0 H& p! V0 i! V6 N o 乌木本质坚硬,
* o1 s2 _( p4 l4 r* @9 A3 Y多呈褐黑色, * M' F" m" j, O7 y3 j7 g2 o6 ?
黑红色,
4 b% G6 Q5 v# g1 B; m5 ~5 a, Q4 D黄金色, + R! I" q7 U; B( @; t
黄褐色。 7 y4 S* s1 W; O* B4 I
其切面光滑, , V1 y! S7 w! [7 D# Z1 }
木纹细腻,
& v" F7 v) ~% {: u3 E打磨得法 可达到镜面光亮,
" U: }. C) i& Y4 `5 i/ d有的乌木本质已近似紫檀。
9 D2 L) B; z) _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
* f+ F+ K/ j+ O# ^* G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 7 u" c" j; _7 o0 T2 H
* b+ y0 |5 c8 m5 g8 J/ h+ m+ U0 Q. w. w6 P
由于乌木为不可再生资源,
6 @( W' G- j+ v0 X2 C1 I开发量越来越少, 6 Q2 e8 U% n7 P! m% N/ y) \) G
一些天然造型的乌木艺术品极具 收藏价值,
& @" g# R$ k) j ?: ]0 G, h估计在三五处以后, 0 v5 g0 ^5 H7 i3 j" g
这一珍稀自然资源将会枯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