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63|回复: 15

议刨之5:传统刨的样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1 13: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公输子门下 于 2015-12-12 11:37 编辑   P1 _. J5 m' o( p2 ?

- f$ l% T3 O) A6 M. F: p        我国地域大,各地木匠在长期制作刨子的实践中,自然会形成区域特征。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不多,手头只有一图,上面图示了三种样式,分别称为香山式、海式和徽苏式,今出示如下。    0 O" y7 W0 o$ I" o" g( r: O  q7 o
        我感觉此图未能全面反映我国传统刨子的面貌,有待补充完整。! j/ }$ W4 _: V& V
        1、代表区域太小
9 O1 m( y* A( U2 ], ]. ]        香山式,主要以苏州地区为代表;海式主要以上海地区为代表;徽苏式主要以安徽、江苏地区为代表。区域范围仅为安徽、江苏两省,难以代表全国。4 U( R4 B2 T9 F/ \/ Z
        2、样式区别不大
7 s8 M3 p/ A: F2 `6 }3 A        从图上看,三种仅握把有所区别,其它无大不同,特征不明显。3 t. C/ V( f* \+ `
        3、代表性差
( |% v3 W) v6 \) W/ |; {        其它地区有许多样式没有反映出来,如广东、海南等地。同属江苏地区,如南通的刨子,也很有特点,也没能反映。
, O  v$ b2 Z5 Y9 S        因此这种分法很值得商榷。
% w5 i( p, R9 t9 X. o  }' D  J1 v        
# V6 j" U! x5 w/ R1 l- d2 C, C% E1 i9 w, S
image.jpeg . @- e2 x! w! W( e. W' W2 I
. Q9 j: ^2 X: ~/ x+ f, d/ e
$ ]8 C8 I+ h, S
! M4 F7 g0 Y* S& Z0 t1 f

# ?9 G/ n: {% N1 X! T* L- z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10 收起 理由
又木堂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1 13: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徽苏最好看,海式最好用( y) t( h3 w- t2 {5 O8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1 15: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小檀 于 2015-12-11 15:19 编辑
: V4 `+ Q, u" Z7 ^
% v5 B, C" }# a8 \1 }哇,楼主的刨子资料直丰富,请教楼主这图不知在哪个地方能找到?徽苏式,第一次听说,非常有兴趣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1 15: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树霖峰 于 2015-12-11 16:12 编辑
- z: N. a9 ^; P; A5 s
紫小檀 发表于 2015-12-11 15:18
* m+ E/ T* m0 m: `哇,楼主的刨子资料直丰富,请教楼主这图不知在哪个地方能找到?徽苏式,第一次听说,非常有兴趣了解一下

8 |7 u+ I- [& g! F5 W" v这个分类法好像出自一本老工具书。。。我隐约记得好像在哪见过电子档?。。论坛里好像也见过。。记不太清了。。。。反正。看看就得了。。。别太认真了。。。。5 ^2 s" h# {+ v' |/ n- L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1 15: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刨子资料直丰富,请教楼主这图不知在哪个地方能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1 15: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资料真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1 15: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能说说各自的具体用途就更好了。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1 21: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徽苏式的叫法很巧妙。我这徽州山多田少,自古都是出去混饭吃,到浙江,苏州的比较多。做工都是外面学的多。山区木头多,东西做的象北方厚实点,雕刻工一上去,什么派都变成徽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1 23: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树霖峰 发表于 2015-12-11 15:449 w5 C% t9 n4 t0 s2 m
这个分类法好像出自一本老工具书。。。我隐约记得好像在哪见过电子档?。。论坛里好像也见过。。记不太清 ...

# @$ m6 c, R7 j出自《古建筑木工》这本书,作者有江南大木作基础,挺专业的。
& n8 X; U( a# Q: _$ U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10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2 01: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种像爱心出花口有意思,我怎么看着像男性的x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07: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输子门下 于 2015-12-12 07:51 编辑
0 l2 q4 H  l3 r
laohu271828 发表于 2015-12-11 23:31
/ R9 x1 v' v: p: F出自《古建筑木工》这本书,作者有江南大木作基础,挺专业的。

7 p& _- L' p5 S古建筑木工,
4 F, ?9 t; v( q; g: r5 h- Q$ O作者:过汉泉
; |; }$ t& c& J/ z, j6 R' B过汉泉,男,1945年2月出生,1957年起从事古建筑木工工作,2005年退休。服务于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与苏州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省突出贡献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参与及主持过美国纽约“明轩”、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加拿大温哥华中山公园“逸园”、常州“文笔塔复原”、上海“豫园商城”、苏州“艺圃复原”等工程。主要代表作品有《古建筑木工》、《古建筑装折》等。
3 r8 @* N! o- A, r5 }7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