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7-23 04: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鹤 发表于 2015-7-1 20:59
8 ?9 l) m# E/ g# ^' F干活使的工具,背面应该磨平整,不该抛光。" t5 G( Y ?0 x: \! G4 s
二手工具,到手应该先修整,最后再处理外观。
7 C/ O, u6 }4 y* W+ Y贴钢明显磨的不 ...
8 u$ E3 g$ t7 W- {2 d6 O. ?" D不是預製夾鋼,手工貼一定是不均勻的達不到機器預製的那種一條線的夾鋼,鑿背需要平整,目標是形成一個面而不是一個平的沒有凹槽的表面。 7 k" H* E6 _5 P( o& E
6 @6 X# m# D: h4 ?# W- c* a7 o! Y日本木工工具講究的是裡押,通常刃具的背面(平面or貼鋼面) 只有4邊和刃線是在一個平面上的,大陸的老木匠講究的是平背面, 整個背面要平整。 而實際從操作來講,有內凹的刨刀、鑿子背面比平整的背面更容易獲得, 也更快更容易形成一個平面。 類似於3腳和4腳的桌子,你覺得那個容易平?
. O1 ~; w+ b7 k. @) }- i* S$ ^$ `% o+ C3 o5 }+ O7 s0 Q5 u
2 Y) Q; v/ ~" c: i. C. o0 ^
來來貼圖說明問題* d, J' M1 t9 p& @' `; S9 t7 r- X0 D
; L X9 t: _. z5 s鑿的裹押面* _% K* O& q2 s% ~9 U1 D1 v. G
' c, w5 B4 O, M7 d$ V3 f. z6 q6 \+ N
5 D& h! f! {& P- e2 X1 R) j
- X: n+ u2 R8 G6 U2 c' k: x+ q& \# r" |2 M U/ M6 [
9 C, B4 |& F3 [2 C6 B
這些都是正常的全新品追入鑿以及厚鑿(叩き鑿)
& |2 Y' H; n' K$ Q( j
, z* a) q$ J; m( U0 \+ E; D8 D這是研磨不當的背面,前面你說的所謂貼鋼不均勻,在這裡的表現就是左右長邊的平面寬度不同,在日本大工的標準裡就是磨刀技術部過關,持大工執照的工匠研磨出來的刀背應該是漂亮均勻對稱的橢圓形,至於您翻箱底翻出來的那些旅刃,那背就呵呵可以了。
; Y$ c. f# {7 t6 s; I# C6 ~* G3 L& ?+ U" w5 V/ W
0 n1 w* [0 n+ B# A! w
接下里是刃面9 k' E; Z/ m/ B6 Y( a
這也是全新的叩き鑿的刃面,看到貼鋼線了沒?左右的厚度是不均勻的。還是那句話手工貼鋼,你就別指望貼鋼能均勻左右厚度,更何況是使用過的鑿刀,鑿刀角兩側的貼鋼厚度差異太正常了,而且完全合乎使用要求 ,說白了只要鑿的整體厚度到位了, 在角度一定的情況下, 貼鋼厚薄與工況無關。 1 @8 i- U5 o4 n
鑿刀的工作只要刃線,力是順著刀背垂直向下,貼鋼也是垂直受力等同於那句立木千金5 r* {+ _1 ]9 t* F! z9 S! P
$ y9 u6 |% v" T2 u, r' t( i2 b
3 b5 i$ ?; [# s+ H
這是一把使用過,並送回到大內制鑿所修復的追入鑿,圈出來的位置是夾灰,是手工貼鋼過程中出現的鋼與地肌間的間隙,有可能出現貼鋼面剝離強度下降。雖然很多用古代煉鐵、海綿鐵做地肌的切出小刀都有,但是在鑿刀上還是比較被重視。
3 n8 P( O/ u# U _% J) Y4 ]2 Q
, ~3 X# q' n3 @2 O" E
% {7 e( I1 m& F$ X- k% q, \5 J/ Q8 [
& n& r3 [ j; [3 _6 G下一次您再信口開河回复人家“贴钢面不匀不平整,磨的时候不费事?真不明白何来这么多爱抬杠的” 此類評論時' Y/ y' a% d+ g4 n9 [1 w
8 {" B! n4 G/ i) N. C% y% Z# u8 f
先確定自己的知識儲備與見識是不是夠行文是否完美無瑕政治正確, 4 ]0 c) `; ]+ B. ]+ P* ~; V
& \: ^1 h+ X0 x6 ?第二回复評論前考慮到對方的脾氣是否是睚眥必報,以及是否會對你充滿漏洞的文字予以反擊。
; l" [. K+ _: Y( O+ e5 w7 [" J' h; n( |" z: T; z% d5 ^
或許論壇裡噴子不少, 但是我對於技術問題的討論向來都是有一說一,至少,我翻閱了你的帖子,或許你技術好,但是不認為您對工具有收藏研究分析的愛好" ~* V# }, V! X( {4 J0 o" T
" n& c$ l* \6 T4 W' G. C6 z
您想說啥? 手動工具磨刀經驗比我強? 還是您手上的日本工具比我多?或者我主動承認旅刃這種垃圾貨色您庫存比我多?9 m, E8 M4 b: V% }, t! T3 C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