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知足者

我自主设计设计制作的4层鲁班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09: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哥你太有才了。
发表于 2009-6-16 09: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不错!就是不知道是干吗用的?
发表于 2009-6-16 10: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拜你为师呀
发表于 2009-6-16 17: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艺不是一般的牛,老牛啦~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6-16 18: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懂怎么做的,可不是一般的牛
发表于 2009-6-16 23: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师傅的形象就一典型的武林高手
发表于 2009-6-18 00: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形金刚2 上映了?
发表于 2009-6-18 17: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上
发表于 2009-6-18 17: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最后一层有用吗,是不是画蛇添足啊
发表于 2009-7-6 01: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不错!就是不知道是干吗用的?
发表于 2009-7-8 00: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
发表于 2009-7-10 12: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绝对佩服!
发表于 2009-7-12 23: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鲁班枕是民间常见的手工艺品,俗称“瞎掰”. “瞎掰”大体结构是一块板,分成三个部分,但三个部分还不能分开,三块板还连在一起,分三个轴,16个面,20个图案,图案又分大面图案和小面图案,大图案是四个,有“梅花、牡丹、渔夫、樵夫”,小图案是十六个,有“兰花、梅花、松树、竹子、石榴、荷花、蝉、蝎子、荷包、耕、读、福禄禛祥、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吉祥如意、蝴蝶”。 1 x- B8 U3 o& \9 s9 {2 G
   从这多图案总结出三句话就是:“渔樵耕读,梅兰松竹,福寿吉祥”。 9 S0 I! `& Z* D6 h* D# A% g
   “瞎掰”这个物件,从制作原理上讲,不是什么木质材料都可以的,必须用小叶椴和子椴和花梨木,选用无疤、无虫眼、韧性好、密度大的优质硬木材料,还要自然风干的材料好,然后把材料截成34厘米长,12厘米宽,6厘米厚的板材,在截好的板材上将厚度平均分为三份,每份上还要画好轴、槽、梁,然后进行凿、锯、刨,做好后,把分成三部分的木材和16个面的部分进行打磨,没有粗面为好,用手摸去很平滑为止,然后再把20个图案画在上面,进行雕刻,把20个图案刻上,还不算完成,还得把20个图案在进行打磨,使摸起来没有粗糙感为好,然后进行整体的打磨,这样一件完整的“瞎掰”才算做好了。
. M+ u7 J5 M: j; t( H# g   造好的“瞎掰”从侧面看是彼此相连的三部分,其实它由一块板精制加工而成,它的原理就像人的手,左右手面是掌,中间是十个手指在关节处,斜弯交叉咬合在一起,“瞎掰”的名称又有人说是人手折掰而得名的。
8 t- X( ]2 g  o8 u- h8 o* i0 g/ n8 J   “瞎掰”即“鲁班枕”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这样一个传说:说鲁班师傅有一天走在路上,迎面来了个人,笑着对鲁班说,你就叫鲁班,人家都称你为行业之神,什么都能做,还难不倒你,我不相信,想难为难为你,我打一个手势,你去做一件东西,看你能不能做出来,这件东西能代表你们这个行业的特点,鲁班师傅听他说完后就说,您打手势吧,这个人就用双手交叉打了个手势,然后说,行了,以三天为限,做好后还来这里见面,这个人笑了笑,背起手就走了,打这以后,就出现了“鲁班枕”。 3 y% [: e+ K4 \0 g% _
   鲁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位著名工匠,他生于鲁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或鲁哀公初年(公元前494年左右),大约活了六七十岁,鲁班又称公输般,公输子,因为他是鲁国人,故被称为鲁班(或鲁般、班般通用),鲁般的出身也有不同说法。
' D7 B1 V" R1 v6 t5 p. D1 w2 ], M   一种说法认为他本身就是工匠,《吕氏春秋慎大览》:“公输班,天下之巧工也”,《孟子、离娄》亦称:“公输子之巧”注云:“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有人还进一步把他说成是穷工匠:“公输子能用人主之材木,以构宫室台榭,而不能自为专屋狭庐,才不足也。”(东汉,恒宽《盐铁论、贫富篇》)就是说鲁班有本事给老爷们建造漂亮的宫室和楼台亭阁,可给自己盖房“小厨房”都办不到,材料都凑不齐,这完全是一个穷匠师的窘困形象。 / T2 T) H- f/ J: U: _" K0 P+ [+ M
   还有一种说法是,鲁班可能出身于工匠世家,据《礼记:檀弓》载:“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殓,(公输)般请以机封”,东汉郑玄对此注道:“殓,下棺于 。(公输)班,(公输),若之族,多技巧者,见若掌殓事,而年尚幼,请代之,而欲尝其技巧”,看来,公输班可能出生了世代为木工的氏族,见同族的公输若年轻,对棺椁之类的殓事管理起来困难,他凭借自己的高超技术,便代替公输若承担起来。 2 o8 v( E9 ], R6 D" S3 ^, n2 H
   另外还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一是汉代赵岐在给《孟子、离娄》作注时,说鲁班“或以鲁昭公之子”不过多数古籍都成鲁班为“巧工”,“巧工”即是一技术高超的工匠,这也与后世鲁班传说一致。 % z6 q7 U& k% S& C; E
   二是传说中的苍颉从天上降到凡间,看到好多人拜鲁班为师,称鲁班为行业之神,把鲁班说的是神乎其神,也就是我上边提到的为难鲁般的那个人就是苍颉,苍颉说我到底看看你有多大的能耐,天下人把你说得那样的神,他把鲁班叫到跟前说,我听天下的人都称你为行业之神之首,什么都能做,什么都难不倒你,我倒想出个难题,看你能不能做出来,我做一个手势,你去做吧,然后苍颉用双手十指交叉,做了这个手势,跟鲁班说:限你三天时间,做一物件,如果做不出来,你也就枉为天下人称你为行业之神了,这可把鲁班难为坏了,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到了家里拿起笔和纸,画起了图纸,画一张不行,画一张不行,急的鲁班师傅是茶不思,饭不想,家里人看鲁班急的这样,也不知什么原因,又不敢问,家里人按时按点的把饭菜送到房间去,可怎样送进去,还怎样拿出来,到了深夜,鲁班师傅又困又乏,他突然眼前一亮,想到要是做一件既能坐又能枕的物件就好了,这个物件又能代表木工行业的技术的特点,鲁班师傅思来想去,终于做出了这个能体现木匠行业特点的“瞎掰”。
% D7 w) \) u3 h4 u) ^6 @8 @   第三天到了,苍颉来了,鲁班师傅拿出了那个物件,递到苍颉手中,苍颉拿过来一看,就满意地笑了,随后苍颉说,这件东西就能体现你们行业的特征,又能体验你们行业的技艺,也就是技术的好坏,苍颉又问鲁班这件东西有什么用处,鲁班回答到,木匠师傅常年在外干活,住在外面,吃在外面,很辛苦,这件东西累了可以坐下休息一会,困了可以躺下休息当枕头用,上面雕刻的图案和字体,又能体现木匠师傅的手工技巧,苍颉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苍颉又问鲁班,这件东西叫什么呀?鲁班说还没起名字呢?您给起个名字吧!苍颉想了想说:“这件东西是你做的,你叫鲁班,从你说的用处方面讲,可以当枕头用,可以当坐子用,起坐子的名字吧,不好听,也体现不到这件东西的艺术和观赏价值,不如就叫“鲁班枕”吧!”。
9 O* K! E$ d# I5 k  \   从那以后,木匠学徒时,出徒都要过这一关,做鲁班枕,做好了就出徒,做不好也就算不能毕业了,也就是个二把刀的木工了,做点粗糙、笨重的木工活了,这个传说也只是个传说,现也无法考证。
& F% U6 ?. n5 s- E, X# t+ G) M   可这个说法,又和“瞎掰”联系不上了,经过多方面和老匠人了解,就是木匠学徒时,做了一个又一个,掰来掰去,掰好了就好了,就成功了,如果掰坏了,就坏了,就的从新去做,做不好,坏了,就瞎了,所以后来的“瞎掰”就是从这个说起的。
6 [( k# h* j. d8 |% Y' D  
6 z- @- o. p& S9 P7 |; @' V* u   “瞎掰”这个物件是检验木匠人手艺的,技艺的,它就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发表于 2009-7-13 06: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
发表于 2009-7-13 15: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干什么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