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09-10-9 23: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柘木 (《本草拾遗》) ( a8 J& x8 {7 s/ D/ w( x! s
【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我国古代著名的贵重的木料 。: D' E. Y- L. A* L$ y' s
【植物形态】柘树(《救荒本草》),又名: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录》),灰桑树(《湘阴县志》),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黄桑、黄了刺、刺钉、黄疸树、山荔枝、痄腮树、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 B* [7 R5 R+ @' [1 m9 E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以上。 \' _6 }9 J( W4 Z
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
+ k8 h9 L0 J- x8 q0 v 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放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余均光滑无毛;基部3出脉,侧脉4~5对;叶柄长约1厘米,略有毛;托叶小,分离,侧生。 + r2 P) d. S5 Q, M) X6 L
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一或成对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1。 9 b# ]" W( U Y7 N2 `' Z
聚花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红色,有肉质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
+ P9 S2 V& `0 H! e# f2 |8 F 花期6月。 - [5 a8 T& n" N* M# C" \& U( N
果期9~10月。 ( e/ _" \( M( g4 G* `
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
( \0 \' ^& p5 s* F, {& y8 ~# } 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f/ B9 l6 ~$ r* y 本植物的根(穿破石),树皮或根皮(柘木白皮)、茎叶(柘树茎叶)、果实(柘树果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 R, r" S! m0 x# F/ V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 }0 t( s" J$ c 【功用主治-柘木的功效】《日华子本草》:治妇人崩中血结,疟疾。
: E4 G% S% L6 y7 x$ \( S5 z*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 Z' \1 }% @2 {1 C$ j9 w
外用:煎水洗。 2 ^4 r. P& h# x; p4 `' Q% c0 I
【选方】①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
. L ~; B( i) [5 P0 B 水煎兑红糖服。
3 S; C" T( Z/ | @! O (《湖南药物志》) ②洗目令明:拓木煎汤,按日温洗。 / N; \8 e! S' A
(《海上方》) ③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 " A: p" u f: W( @
(《医学纲目》)
" ]4 ~) g* g, ?9 U2 j' O/ \ v 古人对柘木的各种说法 . J9 s/ M" a" w
柘弓 柘木做的弓。柘树枝长而坚,宜作弓。《太平御览》卷九五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柘材为弓,弹而放快。” 北周 庾信 《春赋》:“金鞍始被,柘弓新张。” 0 G8 r( \* G0 P# @$ Y9 t
柘杵 用柘木制的杵。 汉 刘向 《说苑·权谋》:“歖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邪?”
3 i" D$ Q' c2 A4 J# T 柘袍 1 u9 E1 A+ `8 d! e2 B! {8 x2 @
1柘黄袍。 隋文帝 始服,后泛指皇袍。 唐 王建 《宫中三台词》之一:“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鸾扇遮。” 元 欧阳玄 《陈抟睡图》诗:“ 陈桥 一夜柘袍黄,天下都无鼾睡床。”
. W" N$ O, T; a( }+ m: k8 | 2借指皇帝。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岁时翦刷供帝闲,柘袍临池侍三千。” 3 e) r2 R3 z4 F, P
柘杓 用柘木制的杓子。 唐 沉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今待汝访山求材然后用,何异乎柘杓滂流之语耶?” / j6 o7 U0 R! v) A" I% a$ N# \
柘枝 柘枝舞的省称。 唐 章孝标 《柘枝》诗:“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 清 吴伟业 《赠妓朗圆》诗:“轻靴窄袖柘枝装,舞罢斜身倚玉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胡腾、胡旋和柘枝都由女伎歌舞。”
! I7 S0 K- K- N' t0 v1 m6 f 檀柘 檀树与柘树。二木质地坚韧,皆为良材,可做弓干。《管子·山国轨》:“有竹箭檀柘之壤。”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今 仲由 、 冉求 ,无檀柘之材, 隋 和 之璞。”
4 ~) h( |* ]- S x" {) R: P1 n 柘弹 柘木做的弹弓。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柘弹随珠丸,白马黄金饰。” 南朝 陈 顾野王 《阳春歌》:“银鞍侠客至,柘弹婉童归。” 唐 冯贽 《烟花记·柘弹》:“ 陈 宫人喜於春林放柘弹。” 宋 梅尧臣 《挟弹篇》:“手持柘弹 霸陵 边,岂惜金丸射飞鸟。”* m2 G+ b5 Q( J: I1 t- i5 j
柘桥 用柘树压枝形成的天然鞍桥。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欲作鞍桥者,生枝长三尺许,以绳系旁枝,木橛钉著地中,令曲如桥。十年之后,便是浑成柘桥。” N" R, G9 V2 _+ S* O
贞柘 柘树木质细密坚韧,称为“贞柘”。 唐 虞世南 《琵琶赋》:“木瓜贞柘,盘根错节,或锦散而花开,或丝萦而绮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