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羊城飞哥

[模型] 宋式古建筑殿堂模型(八架椽前後乳栿用四柱,檐柱用六鋪作單抄雙昂)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 09: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细了,是cnc加工的零件吧
发表于 2014-8-2 16: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啊.精品
发表于 2014-8-2 1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非常好!我们都支持您!希望您继续努力!支持你!
发表于 2014-8-2 20: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瓦片打算怎么做呢?
发表于 2014-8-2 21: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X到不行。
发表于 2014-8-2 23: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崇拜啊
发表于 2014-8-3 11: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厉害了。木料都是定制的还是自己做的啊?
发表于 2014-8-3 13: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像0000000000
发表于 2014-8-3 15: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观赏成品{:5_315:}
发表于 2014-8-3 22: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模型,赞。$ {1 N& x: z1 G4 A
NB的一塌糊涂呀!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08: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的自由的心 发表于 2014-8-2 05:12
/ o- k- L6 d. \; X/ P5 t如此大的工程量,没有毅力很难完成啊!!!楼主厉害!!!

% r5 ]8 |# r% h' _谢谢您的鼓励及赠予的刨花!玩古建筑模型真是要静得下、沉得住。曾拜读过您的《说一说什么才叫真正的木匠》帖子,受益良多。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50 收起 理由
自由的自由的心 + 50 向您致敬!为了这份强大的毅力!很受感染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8-4 1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您的模型非常精彩。
4 @0 ]  S+ M: q: ?  I但看了您的叙述后,有些疑问,可否请教:+ h8 Y! }; l" {$ B) L8 Z
1,<工程做法则例>  则列可不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规范,条例? 如果可以,所谓“工程做法则例”是不是就是一个工程施工指南?工程施工规范?
4 Q3 o! |: L$ O+ r. W这意味着他不是一个设计指南,他只提供图集来供施工参考,提供比例来做物料准备,而实际的精工细作还是靠木工来掌控的。0 P6 \7 E6 n5 e2 y) E
2,工程做法的设计基础表现在哪里? 本人看了一些古建木作的书,特别是马老师那本,看得比较细致,却实在看不出。
: S! g& n4 t( T9 z8 R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分析,比如说,您在广州,沿海广州的气候条件,风级,雨量根本与北京及西北城市差得太远,如果还按陕西北京的屋顶设计到广州去,或者干脆极端地说,放到台风区,是不是不合适?是不是要出大问题? 那么古人是如何解决地区不同衙门建筑要求不同这个问题的呢? 我想光看古书可能不行,还是要从现代建筑设计原理入手。# p& G, _7 ]: D8 L2 ~- O4 C5 Q

) d5 O; p$ s% ?- q( ~) p4 N. [4 x% k% a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4: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做积木 发表于 2014-8-4 13:14 4 k+ N" [- J; @; F4 N4 [- Z
看了您的模型非常精彩。! M! ]( y' `& E5 F$ C# H4 _
但看了您的叙述后,有些疑问,可否请教:# ^5 Z( d" D  H
1,  则列可不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规范,条 ...
5 F  Q% R" l8 X$ N
首先,谢谢您的肯定和鼓励!; K9 T  D; T2 e2 g! h0 M2 Y
        您提出的两个问题已经属于专业研究的范畴了。我没有沾过古建专业的墨汁,只是因为喜欢,浅读几本古建方面的书籍,研究更无从谈起了。提出这几本经典书目,其目的是给想学古建模型的朋友一个分享,告诉大家这样玩可能更有趣,走得可以更远一些。" d3 v4 J9 ~) _7 q3 E  F: v, o
        第一、我在玩古建模型的过程中,也曾思考过类似的问题。〈清工程做法则例〉我还达不到您这样的阅读体会,但〈宋营造法式〉的立意,有为了“物料准备”防止浪费而建立某种具备“等级”的一种“规范”。9 V" e- Y1 D3 d# s4 a  P
        我非常同意“实际的精工细作还是靠木工来掌控”的观点,这是古代与现代施工思维逻辑具有根本性的区别,换言之,古代建筑“设计”完全取决于建筑的所有者,木匠只是根据备料情况,用师傅传下来的“口诀”、“模数”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而现代建筑是“照图施工”,设计涵盖了建筑的全过程。如果真用现代建筑设计的思维来制作古建筑模型,我就必须等完备的计算和图纸出来后,才能动手做了。此模型我画的草图不超过十张A4,就可以走到现在了。我体会〈营造法式〉更多的是给我一个尺度范围,只要在范围“规范”之内,我可以根据手头的材料,有较大的自主制作空间。
( L# @8 j; h% k0 I3 F* T+ G/ `/ j        第二、关于“按陕西北京的屋顶设计到广州去”等一些类似的问题,实际上〈宋营造法式〉也都有所涉及。比如:“举高”有1/3与1/2坡度的区别,北方宜陡峻,南方宜缓和。诸如现存古建多保留在山坳间及南方空旷地区古建的防风、南方潮湿多雨不宜大量使用木制构件等等,有时也曾思考过,但没有精力、时间以及学识去研究。我在帖子中没有强调实物考察,不等于忽略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 s7 ]4 O( i7 N  j2 B# x" M1 h  Z. e* }        再次谢谢你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在制作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之处,缜密不足、要求不高、制作不精。还是能让我再度冷静地思考一下,对我有很大的益处。谢谢朋友们的回帖!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5: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g96998 发表于 2014-8-3 11:26
) l% E# M/ D% E, z; \: w太厉害了。木料都是定制的还是自己做的啊?

4 e$ k! A; B7 ?0 `! V谢谢回帖!山毛榉这样的木料就不用自己搞了吧!原因有三:一是制作需要很多时间,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在开料上。二是我只做模型,场地与设备都咬不动稍微大一点的木头。三是做模型一定不能用生料。象山毛榉这样的板方料性价比好,可以定制(长度是2.5米左右)适合我用的各种规格。
发表于 2014-8-4 18: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像收我为徒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