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公输子门下

一个日本拉刨的握把(握把探讨之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6 21: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边都有4个槽就不分左右手了
发表于 2014-7-26 23: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zhimig 发表于 2014-7-26 21:32
4 _/ s8 H% a- R做為一個職業者使用的工具,刨幾下就全身大汗那是不對的,我在初學時也有這個疑問,依照我的使用法,我無法想 ...
/ K3 j/ o; z1 j% q
呵呵,刨子本身自重较大,再者,天气异常炎热,在车间里,稍微动动就是满身汗。相对的,用木料刨子会轻松点,您是港澳台同胞吗,谢谢您的指导
( s$ F! @- y$ z3 [( F
发表于 2014-7-26 23: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當時初學時的苦處,沒人教導很容易消滅熱情的,應該很多人也跟我一樣,開開心心去買隻刨回來,想大顯身手一番,遇到的卻是一連串的打擊跟計畫外的消費 ...淚下  XD
发表于 2014-7-27 16: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小木匠 发表于 2014-7-25 10:03
- v$ W5 [: N  O9 I是新手就不用拉刨,用我们老祖宗的推刨好,世界上只有小日本用拉的刨,欧式中式都是推的。
: S' N4 S0 g6 o- I# J
拉刨和中式不同的几个地方是刨膛斜面角度更低。但是拉刨并不只是37.5一个角度, 根据用途他们还有42度和50度的区别。同时刨床 (英文叫DIA)区分湿度基本稳定温度区分,和湿度变化极大两种。这点,中式的区分比较少,很少听到有说刨床1倒9之外还有其他角度。 或许我还不知道。或许的确没有
& h2 i1 e' T6 o  W, S  n5 E5 P* [1 u! N
拉刨刃更厚,用料更好。后者先说下,不扯100年以前的事情, 就说现代冶金上面, 天朝真心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i下,别说我们钢产量, 就说质量吧,日式的高碳钢锐度和持久性两个,我真心不太相信什么旅刃 德惠,同样的研磨方式,最后锐利度真心没办法和日产的比较。  回到厚的问题,欧刨的刨刃厚度应该是标准在3~4mm左右,看看金兔金马光明的厚度看看? 再看看日式的,其实厚刃能够有效降低震颤,Baileys发明压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不震颤的情况下能降低刨刃的厚度,到了国内最后演变成什么样子,反正师傅们都有教2 d5 V) [3 T- S- r

4 q* d/ c5 U1 F" e& n. K) V4 @( }: {$ y  D7 D& U% q- _
至于斜着拉其实是配合低角度的攻角来的,欧式的掌刨也是斜着好用,挺科学啊。; p) v. g4 S  F5 I; W9 q

& H7 [* ?) e8 E; j" y6 t0 I* y回过头来我还是觉得 ,中国工具演变的原因是我们一直不在意工匠的地位,又因为统治的需要控制民间的铁器,最后弄得冶炼技术没有广泛传播发展,工匠以游走打零工为主, 没有固定的工作室,工具需要一物多能,工作台也就成了木工凳。 从现在看到youtube上的资料, 1900以前的工匠无论日美欧,对于备料到规格的粗活,都有专门的粗刨, 现代中式就演化出了二虎头这样的工具, 尺寸和5号刨、寸8长度基本相同,在凳子上能很快滴下肉 。
  m1 u$ \/ T" I" p反正我还是那个态度, 脱离操作环境讨论工具是否科学就是耍流氓。现代中式的全部演化都是围绕这木工凳走的,日式就是围绕坐着作业的,欧式就是在桌子上搞的, 交换工具到不同的操作台就会各种不科学不适应。: Z, K0 z4 z' ?% W. n$ X
顺便,拉刨发力好像是后手,前手借摩擦力做导向和下压就够了。  % H7 ]0 i& I8 V

5 b4 k: X& B" }: d
) m: e' h. Q  v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50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50 分析深入、专业。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7-27 16: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说现代冶金上面, 天朝真心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i下,别说我们钢产量, 就说质量吧,”
8 F0 q$ E( a$ f# h
# F% x% v* n. H2 G$ ]这是大实话,到现在冶金工艺还是三/四流。
发表于 2014-7-27 19: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normal 发表于 2014-7-27 16:19
) p4 U- Q5 O! Q拉刨和中式不同的几个地方是刨膛斜面角度更低。但是拉刨并不只是37.5一个角度, 根据用途他们还有42度和5 ...

# `9 t9 ]/ b6 l& s是的所以發錯力就會很累很累,像推刨 推空刨一樣,悶得緊
7 k  U/ M, _  Q
发表于 2014-7-27 2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完全, 军用和一些尖端我们真不差,比如螺旋桨的铸造技术天朝数一数二啊。但问题在于民用市场就是渣了, 我们真不在意技术提高,只要是个东西, 好坏在市场上一个价,谁去提高技术啊  发表于 13 分钟前”
" X' G# v& v& ?0 T: I3 R. x6 L3 s: s4 ]4 g4 G* R
别的不清,要不是苏解体,俄/乌近期过点冶炼资料,就连三流不入。某些敏感钢材连美帝都要偷窃俄帝的资料。
发表于 2015-1-16 17: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设计
发表于 2015-1-20 10: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了很多东西!
发表于 2015-1-21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淘了4把拉刨,应该是海啸货,废了很多神,多加了点钱让卖家给我具体图片展示,从刨体四周看,觉得是属于基本没用的的那种,到手后才发现变形很大,不敢贸然修整,放了大半年后,觉得木性在我这里应该达到相对稳定,打理出来后效果还是不错的。最早我买了刃宽70的拉刨,我180的个,握它都觉得大,不舒服,我后我选择的都是57左右宽的,这样刨体的宽度就在75左右了,比较合适。日本拉刨刨体不重,但刨刀重,重心低,比较适合一些场景,但我觉得干大事还是得中式推刨来得快,更有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