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6-26 03: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吃鸡翅膀560 发表于 2014-6-25 10:08 5 x: _; W1 b# m# R
是啊,我上学的时候没用心读书,到现在都很是遗憾。以至于再度一遍给你的回帖时才发现鉴真和尚的鉴是打错 ...
" V/ l2 @6 T0 f K不管你以退为进还是怎样, 我喜欢事实为依据,咄咄逼人。 争辩的逻辑就是只要有一个反例,就说明某个言论是错误的,不合逻辑的。 这个是前提。
3 N! R. Y1 j! }
7 H8 [2 H: U z0 G. P* _: |, n首先,你我都认可实际在你的家乡存在没有把横的短刨。我也指出如此小刨,传统叫净刨或者净光刨、台式叫贼刨、欧美叫block plane, 毫无疑问,让儿时的你印象深刻的东西并不是稀罕物品,只能说是见识问题。 7 K' F! ^6 i# _* O1 Q9 p
--------------------------------------------------------------------------------------------------------------------------------------------
5 @0 K0 C. E4 k+ ^% l( G其次,在高中教育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个概念叫做生物进化论,按照现在业内的习惯,叫做演化论。 也就是说,物种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 将向着适应生境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猫熊(大熊猫)从熊科的偏肉食性的杂食转向竹子为主食的杂食。不代表它在有机会吃羊的时候会放弃摄入蛋白质。公老在他一贯的帖子中,始终围绕着刨子的出现,刨子功能变化、刨子结构的演化、地域性的差异等方向,研究纯技术性问题。 我始终在他的系列帖子里的态度都是围绕着操作台的形式,引发结构变化的思路跟随。 在我看来,中式(也就是这个论坛里众多无脑傻逼吹捧的"传统"刨,无论是宋末元初从泉州一带引入的罗马短刨结构, 还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跟着日本拉刨一起使用盖铁这个结构【附注盖铁的专利是Bailey1895年申请的专利 后伴随他的刨子专利转让与史丹利工具】)完全就是一个舶来品,并且一直在伴随木工工作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形成。工具也好,生物也好,无所谓好坏优劣,唯有适应或者不适应生产者的说法。 $ M. x% Q- p' _% z
# m; S6 ~7 I. _* a
在公老的某个帖子里,我有分析过罗马刨传入中国可能的时间节点, 文化流入的各中转跳板地区。 也就是所谓的演化路径。 世上没有没来没由的爱也没有没来没由的恨。工具也是一样,总是从某处传入一个原型,然后伴随演化。 举例大中华区最熟练使用拉刨这个设计结构的两个区域东三省和台湾, 都在上个世纪20~40年代处于日本的长期控制之下。 同时在那个阶段日式拉刨产生了一枚刨刀两枚刨的演化。 这个和bailey为了使用薄刨刃而发明压铁的时间节点相吻合。 而同时上世纪30年代是东西方文化大交流的黄金时期,这就完全可以解释日本拉刨演化出压铁并影响现代中式刨的设计结构。
) |- p" C- C* Y& a( x; `+ P" a) J 重新回到高中历史教育, 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线路主要有以下几条: f7 ?* W3 `! I* x; o& ]) [
1、最早的丝绸之路从西安 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连接欧亚大陆文化, 源自西汉;
6 U: N$ e$ W! K/ |! O3 k9 }2、茶马古道,源自唐宋,沟通中原地区、滇藏、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与印度、阿拉伯文化交接,某种程度也可以说通过善商的阿拉伯人作为媒介与欧洲文化产生交流;
) i9 y3 V8 s1 H; i+ I3、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隋唐,盛于宋元。 大宗货物交流的主要途径。也是伊斯兰教、佛教进入大陆的主要码头和发源地。综合阿拉伯人的功绩(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后的婆罗门教石柱和狮身人面像就是证据)从欧洲大陆将刨子伴随造船(或者说修船)工匠引入中国是完全可能的 ,这一直是我对于中式刨子发源的观点。$ d; ^" m5 e5 Z% A
4、内蒙东三省往北进入俄罗斯境内的北向贸易,再沿北极圈方向进入中欧。这条交流道路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我看到的史料中没有详细介绍,主观相对上面的3条贸易交流道路来讲较为崎岖坎坷,而且文化传递方向更应该接近中国文化向北单向渗透。毕竟历史上俄国一直是比较落后的。& [+ M$ g' c/ s1 X
0 W; B: m5 v! k: L. \& E
由此可以看出你的家乡甘肃天水, 如果是外来文化引入的木工工具, 首先要考虑跟随丝绸之路进入中国,那么工具的演化血统应该更接近欧洲大陆的丝绸之路文化。 可是你又觉净刨更像日式拉刨。还是那句没有没来没由爱恨,那么这个疑似日本“血统”只能推及到日占时期的文化渗透。
- s2 i& r2 C: _已知日占时期,日军的向中国内陆的推进方向是从东三省进入京津唐地区,进而中原,从海陆入侵杭州转跳上海,攻南京武汉,作为前朝古都,从京津唐地区在战后将日军侵略教育带来的工匠技术渗透到三马占据的西北地区。从逻辑上,从时间节点上是完全正常合理并可以信赖的。
1 I) s. n0 R, k, L+ O6 H3 I: `由此,我说了一句“莫非老木匠是日本人这里学来的么” ,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传承,不一定是亲自学来,按照90年代的老木匠来讲, 有一定可能是儿时直接在日本人手下学到,也有可能是下一代学徒。 这点我当时是推论,并没有论证。 从技术上讲,我说这句话是非常的严谨,毫无问题的。, U4 p$ x4 ]3 I# I5 } l
------------------------------------------------------------------------------------------------------------------------------------------------
! |. ? v+ Q% K+ i; Q再次 公老的帖子是围绕手柄、握把、handle 这个主题展开,从头到尾,一直到你27楼开始长篇大论歪楼提到了“日本文化窃取我大汉唐文化精髓,并扭曲为日本制造”
* I' O( q( R/ E0 S" t, H 在这里我不展开讨论关于TG的洗脑文化,教唆无脑sb仇视日本,并无视日本战后持续不断对大陆提供无息贷款教育扶持的事实。 对于不能够区分民族、国家、政府、历史定义的无脑sb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7 K; B) l0 Z& l . W4 f! t! r5 r9 `+ {
单独讨论下你行文中间的一个词汇“窃取” 这应该是你的整个27楼回复后半部分的中心思想的提炼吧? 日本窃取中华国粹并称为自己历史。 提炼为日本窃取中国。
, A3 z) @# X- b7 J; J! F 根据互动百科【窃取http://www.baike.com/wiki/%E7%9B%97%E7%AA%83】 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常用意思包含劫掠偷窃、盗用、非法占有、剽窃以及某种谦逊的语气使用。 换句话说,就是在主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滴使用、拥有他人财物并且不进行告知或被发现后拒不承认的行为叫做剽窃
. M1 X" r/ J* g' K, r4 E8 D+ y; R# ~* Y) _ e. D- c
且不说文化不属于财物范畴这个最基础的逻辑硬伤。按你说的日本派出上万的遣唐使学习唐朝文化,用现代语言说就是留学生,这种规模作为当时的政府李氏王朝不可能不知晓。也就是说,偷偷以及主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这个是不成立。日本到现在为止,依然承认其文化源自中国大陆,举例以杭州的径山茶,始终承认其茶道源自径山茶文化,径山寺每年都有中日文化交流的活动持续开展,由此证明发现后拒不承认这个行为也不存在
5 \6 {, |1 Z6 B0 a
4 @9 a1 |; ^* L5 L3 z既然不是财物、主人知道、并未不承认事实三点都不成立,我说你使用窃取一词不当,“语文是体育老师教育”一语有错么?$ i$ Q4 Y( ^7 ~% ^- G) a
2 s6 W1 \5 z6 Z) s, O3 Q# |3 q
2 J& E2 W: _/ a
以上全文作为你28楼回复的回复您还满意不?您提的2点要求先指出你没文化的的证据,再告诉你为什么我说是日本人流传的,我颠倒了顺序做了回答。 在此我对于高估您智商影响您对于文字阅读以及理解,并对此增加负担表示遗憾
5 d( b' \; P A2 {3 {) B- o1 g. a3 }& q1 d# X' s* h/ B% R
顺便我很好奇, 这个坛子里始终流动着一种,我穷我骄傲, 我没文化我骄傲的传统,真不知道这种氛围到底是哪里来的
) {" F; i( z( K' M1 _) ~! \
$ w, t4 i$ [# D9 A/ a, L( l) Z2 R" B: @2 s0 f1 A
0 `) D4 E: s, I9 k/ t+ p
$ K( R4 Y6 S0 W; o, Z6 z; 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