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pk3000lc

[设计] 胶水连接方式对比测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7 21: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huo2098 于 2014-4-7 21:58 编辑 1 z6 K# O$ [) x- U9 ?

' {) C0 J3 B# C6 t& L这个测试挺有意思的,得出的结论是有些胶水的强度才高,严丝合缝压力太大把胶水都挤出来的强度反而下降了# |, z) k- d, k" W7 w( l9 w
: z, C) V# K. X9 b9 l
有个问题就是他测试的时候破坏力都是一个方向的
* X5 M1 p! B- C8 i9 f$ f  y( H4 B9 ]7 P5 X; v
他还做了好几个其他测试,其中换了大猩猩胶之后没有缝隙粘结强度更高5 d( k$ Z! y9 R( Y
发表于 2014-4-10 09: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一生中 必须有一样 不以此谋生的工作 ; I; M, ?5 a/ B+ c! X
发表于 2014-4-10 09: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學習了~~~
发表于 2014-4-14 23: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什么手段得出来的结论 有权威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09: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头的春天 发表于 2014-4-14 23:28
/ H8 J% |& z$ F, Z. [8 `通过什么手段得出来的结论 有权威吗
% T* F0 W; {+ |7 L, M9 r
实验过程详见原帖,我这里只选译了结论部分,权威性是没有的,毕竟只是国外木友自行测试的,样本都不能保证严格的一致怎么保证权威性,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严谨的,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参考的。
7 L& b+ _) D& z! _( ]4 L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2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A7 t% v5 J/ s4 `% u% S" f9 Y3 b
之前翻译有几个地方有错误,解释一下:0 h2 O6 {7 D5 j* p7 n
1.     “干榫”(原文:Dry tenon, sanded)并不是不涂胶,而是指只将胶水倒入榫眼里面,榫头上不抹胶水就直接插入榫眼。我之前理解错了,其实我自己有时候也这样图省事,没想到连接强度这么低。原作者其他的榫接都是在榫眼和榫头上分别涂了胶水的。
% U" w/ v# r' ^# f/ Y  S! f1 }; `+ U6 l( T1 g& s9 A
2.    原作者的测试中其实并没有开榫眼,制榫头。他仅仅是将一些木条的一头涂上(或者不涂)胶水,粘在另一根长木条上。然后将短木条与长木条粘和的那部分成为榫头。0 P$ o( E3 P2 [. C' U- A& J

% @9 H' h4 L- g+ I  ^( G( ~3.    原作者并没有说明长木条有没有进行磨砂或刮平,我之前注释是想当然了。1 S7 M/ H7 ^$ h, r5 t

6 s! F+ x3 `6 T) K; B& v  B另外,马蒂斯用的胶水是汉高旗下的乐贝奇胶水(原文:LePage carpenter's glue),这是一种普通的黄色PVA胶水(即乳白胶)(原文:plain old yellow PVA glu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