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2-3 21: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体会
我认为对于中国木制古建模型制作来讲,是可以做到与真实结构一样的,具备这种能力的本论坛也不乏其人。: t0 K4 c. Z9 b) n- [( P# c" N- q0 i$ ?# H
问题是最终这个模型的整体尺寸如何,是不会很大,不能做到很小巧,我也曾经做过一些古建模型,有些结构相对简单的可以做到很小。适合购买与携带,适合家居环境,摆到博古架上把玩,然而有一些古建却很难做到这个结果,比如我曾尝试制作雍和宫那种四柱三间的牌楼,整体尺寸跨度达到80几公分,这就有些大了,不太适合做居家摆件赏玩,但再缩小的空间却很小,因为斗宽才不到4毫米,斗口2毫米,如再进行缩小,以我目前掌握的技术很难加工制作了。这是我所遇到的难题,我认为太大的模型只适合摆在博物馆,供人参观,但如果平常百姓无法将其摆置在家,又如何谈其有大的发展。
- j, X/ S1 V. `, d+ U; P 4 _4 T% W* M8 m& I0 t' ]
再如我见过很多制作天坛模型的,各种材质都有,直径小与30公分的都做了很大程度的简化,很难传达真实的古建神韵,基本按古建结构走的主体直径没有小于50公分的,加上底座在一米左右,像我也算酷爱古建模型的,我也很难搞这么大的在家里,何况其他人,我就更不晓得了。
3 W! d6 ~1 J& V* N7 ?
# t5 i$ n) u, e; P2 _ 以上我所体会不知其他有更多经验的木友怎么看,我想中国故建模型什么时候可以真正的从博物馆里走出来,走到寻常百姓家,走到我们身边,那才是它有更大发展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