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1 14: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jm0516 于 2013-7-11 14:57 编辑
- c& q1 s* L' s: m, s6 _8 m2 a% _* ~* r. }4 h8 q
总结一下:4 R& h7 b& y7 b
$ ~6 L1 ^4 I& G9 x( d/ V6 q9 a
一、这种廉价的三段式抽屉滑轨,当最细的一节向上露出超过15cm时,晃动的旷量比较多,但下压电钻时最细的一节完全嵌入滑轨后,旷量极少,而真正日常钻孔时,钻头的位置都基本到达这个位置,所以存在的精度误差可以接受。毕竟是5元一副的滑轨啊。如果换成30元一副的滑轨,效果会更好。& k8 V2 y' h& f W/ M0 o
C; h) Y X Z0 ?+ g& t 二、难度最大的是制作电钻的下搁板,那个孔的直径很难做精确,会造成对电钻前端抱死不够,形成旷量,我解决的办法是在电钻前端缠一圈绝缘胶布,基本解决问题。5 U6 f+ m3 S& r$ t' ~4 R
: {( t8 p* o x: l% H4 d
三、电钻尾部是不规则形状,但又必须固定,必须抱死。于是买了个铁管箍,再垫一层网购时包装上的那种比较硬的人造棉(不知道叫什么,既软又硬 )把电钻尾部逼死,于是稳固的很了,钻头以三角板目测基本与底板垂直。, y; `) \# x' U1 S& g$ k# s/ `
. I) M/ t9 I/ f5 U) O% J9 H9 {2 P
3 ?3 g, r7 G0 w 四、以前坛子里的大师及老李都发过日式的钻架,个人觉得除非用好的多层板,否则电钻下搁板那种链接方式支撑不了我电钻的重量,所以 我改用不锈钢角码,承重没任何问题了。
' `) \ K# ^- |4 S& m9 z3 d- u6 l$ t: U* A9 ^: E }& t G, b, A
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改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