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2-10-10 00: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读:左起‘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学政刘(岛)’中‘慈行长青’右起‘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季冬月(立)寿妇箫周氏提。正中印文看不清,需要拓片辨认。另;匾面的颗粒状是大漆经水汽和熏灼等因素形成的,不是螺钿。引用百度文---
1 @! y4 R0 p# C里雍“司马第”发现清代“录取通知”
- B. M8 ?6 i: [, F7 \8 f' a, X5 E或为广西首现,专家认为古宅可申报文保单位
& P% S2 b; @1 i7 O南国今报 2011-12-20 ■ 今报记者王剑 王缉宁
1 b* r4 ?( q# }; ^$ N r 位于柳江县里雍镇长沙村中塘讯屯的清代古宅“司马第”,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登记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近日,记者在中塘讯屯采访时,发现“司马第”木质墙板上的一纸清代公文,竟是百余年前学子高中的“捷报”。据文物工作者介绍,清代“捷报”相当于现在的录取通知书,存世稀少,在广西可能是首次发现。
9 F$ @) u, Z- m7 }" q5 v6 _9 h |: o! L2 M
公文内容村中无人能识) ]' D, w, ~! x x. \5 _4 S" v9 L
6 R1 C, L/ p" ^- S5 D1 v c9 t' W 那份外观已经有些残破的清代“捷报”,就贴在“司马第”西院中堂房梁下的神台香位旁。据古宅主人张华康介绍,大院落成于嘉庆八年(1803)。不过,墙上这纸公文具体说的是啥,如今村里已经没人能够解读得出来。9 N# Q% x8 M6 W9 C
b: v9 ~. Y% v: ~8 D
据村民张华亮介绍,中塘讯屯的张家先祖张锡金,最早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95)前后,从福建漳州府迁至当地的。不久,留在福建的其他张氏族人也陆续迁来,并在附近建立了上、下塘讯屯。落籍柳州后,张家世代且耕且读,历史上曾经出过不少文武人才,中塘讯屯张家大院门楣上悬挂的“司马第”匾额就是明证。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块匾额到底是哪一年挂上去的,就连村里的张氏后人也说不清楚。6 W7 {6 N5 t# e, F: d* S7 B* `
/ d( z, ]: [# c! f 百余年前的“录取通知书”# x4 ]" y$ O T$ P
; q. g9 `0 U7 T$ W9 d
记者用相机将老宅木墙板上的清代公文翻拍下来后,通过电脑仔细辨认出上面的残损字迹。该公文长约50厘米、高约120厘米,上部及左右两边绘有金龙图案,底部为翻滚的波涛图案。公文起首为“捷报”二字,盖有红色的官印,正文为“贵府新相公张(印)贞卿,奉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学政郭,取新生第一名,连元及第。”落款处题署“塘务府发报”。
$ F# v! E F( O) c* C" ]9 Z3 h* F; S' b4 g* B, V
柳州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陈坚经鉴定,认为该公文是广西学政郭某颁发给优秀学子张贞卿的一份“捷报”。他说,古人科举应试及第之后,县州府都会派人前往学子家中报喜,相关的喜报公文被称为捷报,相当于现在的录取通知书。
3 ^$ J; Y1 w6 Y' O3 W* Q# n; [3 v5 A; t
查阅相关史料后,陈坚发现从乾隆年开始直到清末,只有一名郭姓官员担任过广西学政职务,此人名叫郭怀仁,任职时间在同治九年(1870)至十二年(1873)之间,张贞卿获得的这份“捷报”,应该就是在那几年里颁发的。
6 z* Q* _3 Z- k1 r" z( {! z
' k! p7 `" z, ?1 I0 a- a7 a( d “司马第”曾出过“郡司马”& t( s) U2 M; a' A$ ~* Z1 A
6 Y0 [. P( ^5 E$ |" L: b6 k8 Q; b
对于张家大院门楣上悬挂的“司马第”匾额,陈坚称,“司马第”就是“司马之家”的意思;而“司马”一词,在清代对应的有4种官职:“大司马”指的是兵部尚书,二是“少司马”或“左、右司马”则是指兵部侍郎,府同知为“郡司马”,此外还有“州司马”对应州同知。清代柳州没有出过兵部的尚书、侍郎,中塘讯屯张家“司马第”历史上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郡司马”或“州司马”。; y+ q1 f& ^- X! p( b3 i
B5 ^9 c$ v+ T4 n1 H' P* [. G
据旧志记载,清代中后期,柳州只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过一位名叫张瀚的张姓举人,而此人又正好官至天津府海防同知一职,是一名“郡司马”。陈坚认为,此人很可能就是中塘讯屯“司马第”曾经的主人。' h; s' P" d* t4 f
' N0 q2 E9 X+ d! }/ R: _6 d 而当地张家后人所介绍的情况,也印证了陈坚的推断。据相关文献记载,张瀚字吟舫,号戟臣,祖籍就在福建漳州府的南靖县,与中塘讯屯张家后人“先祖从福建漳州府迁来”的说法完全一致。) H+ E5 ]/ l) s7 {( k# U
# W* U) C3 o2 q( Z+ i3 @% L& Y
专家建议申报文保单位
' X5 k" I9 G) G$ L: R- b! ~
0 F" R7 R; a. W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到民国时期,“司马第”还曾出过一位名叫张英彦的国民党桂系将领。& E/ C+ e6 E% b
; X2 ^* S# O' G* _3 N
在隶属于桂系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中,张英彦多次随军参与阻击日寇,历任排长、连长、营长、高级参谋等职。1943年,他又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3年后重回军旅,不久升任国民党第七军138师少将师长。1949年,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张英彦率部撤往越南,并于1953年赴台。' X9 x1 ~7 m# W! i, h4 ]) N
6 g# v! H8 K m( J* v& C4 e
村民们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张英彦曾给柳州的亲属写过信,附信寄回的还有他的照片。令人唏嘘的是,他至死也没能再次踏上老家的这片土地。
2 ?" w: o$ c1 K" T2 Y! n
' h6 ]# `2 n" B$ i- O# { 陈坚表示,中塘讯屯张家大院“司马第”保存状况较好,而且可以证实为清代举人张瀚、民国将领张英彦故宅,已具备了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条件,建议柳江县文物部门及时申请,并加大古宅的保护力度。
9 K* ?, o: ^- D) [; ? U# x' p' |0 u: m( h9 `
今报记者王剑 王缉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