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3-5 09: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的帖子
我的专业就是声学,在这里说说几点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 J* R1 O% c Z; _ 1. 楼主的意思我理解为目的是在一楼房子里面做木工活儿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不扰民,这就是一个“隔声”的目的,重点在于“隔声”,而不是“吸声”,也就是说楼主对于传到房子外面的声音比较在意,而对房间里面的声音(可以说是室内音质)没有多高要求;, M" W6 [ [$ j% m$ _: x: U
2. 既然是“隔声”而非“吸声”,那么就要对房间外墙进行处理,增加外墙的隔声量才是目的;
) I' V7 D* u" |* } 3. 多孔性材料(包括吸声棉等絮状物)的主要性能体现在吸声而非隔声,隔声与吸声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相对的,孔隙率越大的材料吸声性能越好然而隔声性能越差(相对于空气声而言,我们平常说的噪声一般都是说的空气声),越是坚硬致密光滑的材料隔声性能越好吸声性能越差。举个简单的例子,同等厚度的花岗石与泡沫板,显然是花岗石的隔声性能好得多。% K, j2 w; w% N) I; Z+ u( R# |1 a
4. 既然楼主的目的是“隔声”,那么就应该对外墙进行处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那么致密坚硬密度高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玻璃棉,只是辅助作用。
; Q* p: H6 Y& G7 u; T5 ]: M) f 5. 增加隔声量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反射,就是说将外墙(包括已有的建筑外墙和自己加上的隔声层)做成多层结构,每层材料不同,例如饰面板、密度板、玻璃棉、钢板(两面涂阻尼层,类似于沥青)、泡沫板、钢板(两面涂阻尼层,类似于沥青)、玻璃棉、密度板、空气层、砖墙(建筑外墙)这样子依次排列,由于各层密度不同,声波在密度变化的界面(无论密度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都会发生反射,每反射一次,就相当于少一点声能外传,所以多层结构能够起到比较好的隔声作用。悄悄地说,现在所谓的“隔声门”采用的就是这个原理,6CM厚度的多层厚度隔声门,能够达到40多分贝的隔声量,声学实验室用的隔声门,也不过10CM厚度就够了。
8 X% ]6 }* ~5 t. ?8 y( f 6. 做隔声要特别注意两点,一个是直穿孔,一个是声桥。直穿孔是说墙上有直接与外界连接的孔洞,比如墙上打的空调孔、窗户安装不严密留下的孔洞等,直穿孔是说能够一眼看到头的孔洞,这对于隔声来说是致命的,具体的算法我就不说了,也不复杂,但是绝对不是说简单的按照孔的面积与墙面总体面积的比例下降的,远远大于这个比例。声桥就是说分层结构里面有贯穿各层的硬连接(刚性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声波的通道,也能传出去。
" L9 b8 z6 [9 X3 V0 i% N 7. 总之一句话,楼主要多对墙体和夹层做文章,不要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到室内墙面的材料上,也不能仅仅就采用玻璃棉,那就成了吸声而不是隔声了,当然吸声的结果是室内声音比较清爽,不会产生混响(山谷回音那种就是混响的一种)。! n, M+ @* P7 ~ k+ K6 \
& W# }5 u. u0 Y, V& W+ W$ L
呵呵,简单说这些吧,在这个坛子上大家都是“木匠”,嘿嘿,恰好能说上点儿,希望能对楼主的疑问有所帮助。
3 }; a+ t) O5 _! u, N2 M! k7 C) d; x( D+ h# [. W
[ 本帖最后由 duan_2 于 2008-3-5 11:1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