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2-4-24 23: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段文章:* L/ F: M) g! F% w/ B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日常中使用梯子,大家不禁要问,这还有必要介绍吗?是的,看似简单的工具,其实大部分人对它都是了解不深的,作为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用的登高工具,其书面定义十分简单:一种用于使用者上下攀爬,带有踏板(或踏棍)的装置。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梯子也就是两棵立柱,中间有一些横档的东西,十分简单。可实际上这个产品并不像看起来这么简单,由于其通常用于登高或借助其进行高空作业,所以该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极高。: O- R. \0 v, Y9 C
8 J; I) x$ b2 V" m$ {& w8 d& R) C: V根据美国劳工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共有25383人因为使用梯子受伤,其中95人死亡。加拿大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将近有8000人在使用梯子时受伤,其中有10%的伤者因伤情严重需住院治疗。在国内虽未见如此分类的统计数据,但从2007年的一则报道中可见一斑:2007年8月,著名的前国足门将李富胜,在家中登上一种‘人字梯’悬挂镜子时,梯子突然失去平衡,导致其从梯子上跌落,脑部着地,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个‘意外的事故’致使这位神奇门将的生命停止在了54岁。这则报道在当时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很多人在扼腕叹息之余,几乎都认为这是个‘意外事故’,包括媒体的报道也是如此描述,其实这个事故背后映射出,我们国内绝大部分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出了事情后多是采取‘是自己不小心造成,只能是自认倒霉’ 的态度,实则不然,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质疑:首先这个‘事故梯子’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其次使用者在购买时是否有意识确认这个产品安全标准及安全使用信息?第三事故发生后,受害者(或家属)是否意识到,有可能是因为该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是否应据此进行**保护?
- m" t" B$ P' P% J( s6 ?; r# q7 ^( G. K( o& f+ n4 ~6 `# F( L
这个事故中最大的幸运者无疑是这架梯子的生产商了,‘梯子事件’得到了如此广泛的关注,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但竟然没有人想到去问问,梯子为什么会突然失去平衡?这个梯子是谁生产的?符不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 y4 e9 l6 C& {8 a2 f5 A
. C- ]5 R7 O) E1 Z! h2 d9 _我们不难发现,没有标准的生产制造与没有安全意识的购买和使用‘组合’到一起,出现这样的‘意外或偶然’就是必然的了。之所以花费很多文字去写上面的梯子安全事故案例,我们的目的在于唤起大家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素质普遍较高,其个人安全防护与**意识也是非常强的,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绝大部分的国外客户在购买我们的产品前,一定要我们出具有权威性的检测或认证报告,整个的交易过程都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如果没有这些报告,一切都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国外客户对产品的标准符合情况及其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了。, D3 ^2 B8 T# [' }
" l5 r% S6 `! @- {
就是基于对梯子安全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在国际上对于梯子的质量、安全的标准非常严格。并且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这些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目前国际上通常认可并广泛使用的三个标准,欧标:EN131--1/2/3/4、美标:ANSIA14.2/14.5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AS/NZS.1/3。这些标准都是各国长期以来,以市场使用实践、事故案例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依据,从梯子所用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功能尺寸、力学实验、使用说明、标识等方面,均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