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孤星

辛老上报纸啦!大家快来围观下!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9 20: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文字看不清,找来了电子文档# t+ p/ Z3 U+ e0 Y* C# }: K* N

. z9 m1 @" [7 N( d8 R6 p1 `2 d0 a    他们是新生活方式的体验者;他们是在工作之外新领域有所建树的爱好者;他们是另类、新奇的个性人士;他们是一些有着不一样故事的人……
- K& g: `! V5 N- A! o* D9 y" a9 y7 `( v/ d! ~" m0 J
  采访对象
) U9 @& W2 |. G  R/ f# W- I: Z$ `. n' E+ h% @0 d. s; r7 C
  辛全生,56岁;张鹏,33岁;李玉树,48岁;孙健,28岁。他们是“天津木友群”里的几位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设计师、教师,也有自由职业者,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做木匠活儿。他们说,这是一种纯粹的爱好,只交流不买卖。# D' [1 H) {1 t
8 L# I) R) H& Y0 Z" f0 g$ R
  家住南开区三潭路附近的辛全生,自幼对木头痴迷,在家人、朋友眼中,他堪称“木痴”。来到辛全生的家,一股原木清香迎面扑来,映入眼帘的则是满屋的中国传统特色家具以及各式各样古香古色的小工艺品,好似一个微型木家具博物馆。辛全生从阳台指向楼下一间很小且简陋的平房:“看,那就是我最新的工作室。”里面,张鹏、李玉树、孙健等几位“徒弟”正撸起袖子,认真地切磋技艺。
* Z9 V, e" N- a" a% \0 m. y8 F; F/ T6 p: r& x, M
  做木活儿  得有灵气与执着$ C3 o- W) t7 Y+ g
  B  E$ X$ h9 T2 n1 r  h( a
  提起与木结缘,56岁的辛全生打开了话匣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只要胡同里来了箍桶箍盆的小木匠,他都会蹲在一旁看不够,一直盯到人家收摊为止。辛全生自16岁开始学习木工活儿,至今已40年了。无论是当初为了维持生计还是如今的消遣娱乐,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的精心设计与构思,正如他所说:“干木工活儿要有天赋与韧劲儿。如果缺少了这股灵气与执着,干一辈子也不能算是出色。”
$ Y2 Z7 y9 G1 |! o6 o3 k7 l& H3 _! l6 e0 A
  辛全生回忆自己年轻时,为了跟师傅多学些绝活儿手艺,可是没少费脑筋琢磨。“那个时候,师傅不可能把看家本事都告诉徒弟的,总得自己‘留一手’。” 为了学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尤其是对那些只见过、没做过的老家具,辛全生都要探个究竟,入迷地研究那些年代久远的传统家具。由于极高的悟性与刻苦的钻研,到了20岁的时候,辛全生就自己拎着工具箱去给别人打家具了。“想当初,我真是牛啊,一个三门立柜,最快4天就能够完成,每月能赚200多块钱呢!”辛全生自豪地说。8 x. J2 f4 k& s3 X

! Z8 h, a2 a5 N+ G  最让他得意的是,自己还因此得到了一个好媳妇。年轻时的辛全生是个英俊的小伙子,总会有一些人家请他去打家具的外活儿,而他会百分之百地尽力将家具做完美。一个炎热的夏季,辛全生给一户人家打家具,在太阳底下一干就是一整天。望着因全身心投入而大汗淋漓的他,那家的女儿总会热情地给他递上一碗凉白开水,有时还会与他交流一下家具的样式。从那以后,俩人便产生了感情,最后走入婚烟殿堂。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辛全生笑呵呵地拍着老伴儿的手说:“我俩是自由恋爱,别人谈对象遛马路,我们培养感情的方式就是聊家具。不过,我真的特别感谢她,这几十年中她一直支持我花钱买木头做玩意,她懂我对木头的那种执着。”
7 V2 w7 z4 f/ P# r
' l4 Y7 {' Q! s/ z& U: p  有一段时间,为了让家里的生活更富裕,辛全生转行做书籍批发的买卖。虽然生意顺手,但怎么干也不觉得痛快。闲来无聊的时候,他就会拿出当年做木活儿的工具,捡几块木头找找感觉。有一天,爱人看他如此着迷,就对他说,干脆别做买卖了,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吧。% ]0 {! I6 i) k; D4 m8 }

) i) T) A; \0 o0 _8 R  因绝活儿结识各行业木友/ l( s5 u% X( q5 O" Q2 x
: O& N2 t9 j9 l' g* z
  就这样,辛全生结束了手头的生意,开始在家省吃俭用地“吃老本儿”。“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还得把木工手艺拾起来。于是,我就想干脆把自己家里的家具全换了。”) I. r4 r0 y4 g
! x, V5 F$ @1 @9 R  y9 n% m7 d
  如果留心就会发现,辛全生制作的家具中,无论是木材间的衔接还是浮雕装饰,没有用一颗钢钉。他家中罗汉床的“双插肩”工艺在连接处用了双榫,而且在镂空处都是直角,并不是市场上常见的掏空圆角。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家中的被套了,整个被套的风格完全按照传统样式制作,抽屉和铜活儿,都采用了仿古的做法。此外,与其他市面上被套的不同之处在于每扇门上都刻有浮雕文字,每个字都是辛全生亲手刻上去的,为了使字体更加统一规范,辛全生先用自制的刨子将打印好的字刻在木头上,然后再用铲子起下多余的部分,最后用砂纸打磨抛光,可以说每一个字都饱含辛全生的心血,比起机器制作的千篇一律的家具,辛全生打造的家具可谓独一无二。
- J% w2 t* A! _! v' i  j# a7 L, @. z' G& F: N- b
  望着自己的心血,辛全生忍不住将照片传到网上,想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成功。没想到,这些照片吸引了不少同样喜爱木活儿的木友的目光。短短几天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找到他,希望让他传授经验,而辛全生也是乐此不疲。% d& }8 Q' o+ F

" p, W2 ~9 [8 C$ ?4 D$ g( x4 c  “我觉得大伙儿的水平虽然良莠不齐,但喜欢木头的心情是一样的,至少我与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辛全生总会邀请一些木友到家中共同切磋技艺,他也因此成了木友心中的“偶像”。
5 t1 g! G1 }" _: g; t6 V6 y8 f4 \! }) l) S3 }, z6 X
  随着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去年,辛全生决定在网上成立一个“天津木友群”,如今群里总人数已有上百人。“他们干什么工作的都有,有公务员、白领、医生、教师、大学生等等,年龄上至80岁老人,下至18岁的小伙子,里面还有不少是女同志呢。你若没有亲眼见到,很难想象他们拿着刨子和锯干活儿时的样子,一点儿斯文劲儿都没啦,呵呵。”/ Z: C& F) w1 ]; _! Y1 l

% Q1 U2 j- B1 ]* `2 F4 l# D  只交流  不买卖) \* k, J5 z/ c
. Y6 o4 [9 l; P! _; B
  张鹏是一名年轻的设计师。他说喜欢上做木匠活儿是出于“实用”考虑。几年前结婚的时候,买了一屋子新家具,不仅味道大,连质量也不过关。后来,他就想不如自己亲手做一套实木家具。受职业的影响,张鹏不仅注重实用性,还特别在意家具的美观,看了多少样式的家具都觉得不满意,直到发现辛全生的作品。“太绝了,这正是我要的感觉,古朴又深沉且最纯正的中式家具。”张鹏说,自己当时一下子就着了迷,立志要把手艺学到手,将来自己也能打件这样的家具。
2 ~2 o% R8 D5 P4 Z% E  r
5 Z! x, C% w! w$ d) f  V' g  可是,要做到这一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辛全生望着年轻斯文、衣着干净的张鹏说:“小伙子,你得先练好基本功。”于是,张鹏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跟着辛全生苦练锯木、刨木,不到一年的时间家里的一间卧室已经堆满了各式工具。好在工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张鹏已经可以制作简单的小件家具了。. q3 }9 D# w& ~/ s" k' x2 m8 T0 ?
; q  V2 `. D1 R% z+ u! x
  看到张鹏的进步,同是木友的80后年轻小伙子孙健羡慕不已。刚刚大学毕业的他是一位中学物理老师。他说自己白天在学校跟“牛顿定律”和各种公式打交道,而下班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阳台,和木头亲密接触。“我是个特别好玩的人,以前晚上总是和朋友们出去聚会,自从迷上了木活儿,我晚上从不出门,就在家鼓捣木头。我媳妇可乐了,再也不愁我丢她一个人在家了。她说我这爱好真好,还能锻炼身体。的确如此,这做木活儿可不比在操场跑圈省力哟。”孙健说,天气好的时候,他会端个长凳、拿个刨子到楼下去干活儿。“我都成了我们小区一景了。谁路过都得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不少懂行的人还会过来教我两招,遇上眼馋的人我也会让他们拿上工具练练手。不少邻居为了鼓励我,还说等我学成后得送他们个小板凳呢。”
8 D; F0 [  i3 z( i! `; _: S% E1 Y8 P
  比起张鹏和孙健这两个初出茅庐的木友,李玉树似乎更专业一点儿。如今他已经被辛全生正式收为了徒弟。“我也是打十几岁时就喜欢这个,小时候看见马路边做家具的就走不动道儿。”看到辛全生的作品后,李玉树几次上门来想要拜师学艺。起初,辛全生没有答应,只是让他看自己做活儿。看完后便问他学到了什么,没想到细心的李玉树还真能说出个大概其。“处处留心皆学问啊!”李玉树说,辛全生就是被他这种悟性和执着所打动,收他做了徒弟。
1 F. F+ Q& y2 l$ i3 G  |/ D5 Z, c8 z/ p/ ?) e2 F
  木友们共同表示,他们有一个原则就是只交流不买卖。他们希望将这种手艺转变为一种乐趣,而不再为“做”而做。其实这几十年间,也有很多人找辛全生要定做家具、小物件儿,但是都被他婉言回绝了,他说:“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很难用价钱衡量,如果将爱好变成一种交易,其中的乐趣也就变了味儿。”
: X3 T' F4 g& ?! G% v" K3 a4 X# `5 e3 O# ~4 n
  当谈到这种传统手艺的传承时,辛全生表示传统的木匠工艺如今已经不多见了,除了要具备天赋、灵性外,更重要的是能够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木头之中。好在,我们还有这么多的“以木结缘”的木友。
# p/ i; l3 e1 Y
4 }# `# F! Y. Q  撰文 新报记者 张艺诺 摄影 崔跃勇
+ |3 {! b& v6 \* y9 Q& Y
发表于 2012-4-19 2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大师早日上人民日报!
发表于 2012-4-19 20: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辛老,祝贺天津木友,希望京津木友多交流。
发表于 2012-4-19 20: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围观一下
发表于 2012-4-19 20: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天津的氛围非常好,为你们高兴
发表于 2012-4-19 2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恭喜
发表于 2012-4-19 20: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7 P- a. v& z4 C
恭喜恭喜
发表于 2012-4-19 20: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一种纯粹的爱好,祝贺辛大师,手艺确实很棒。" G* N; q$ f2 f! x- R" N( u, R9 i
发表于 2012-4-19 2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恭喜
4 T+ h, E% w/ h! N  l0 O7 l
发表于 2012-4-19 20: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恭喜 # g: P3 C$ Q( |5 b) Q) O4 `
发表于 2012-4-19 2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好事!
发表于 2012-4-19 21: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情一用钱来衡量就完了。“只交流,不买卖”希望永不变味!难啊
发表于 2012-4-19 2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围观
发表于 2012-4-19 21: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占位
发表于 2012-4-19 21: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手艺不能丢,要发扬,真正的老手艺不能失传,越来越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