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0-1 02: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1 Q% m1 C$ P. t
从MFKGG朋友的字里行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名老木匠的高尚素养,以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非常诚恳道出宝贵的行业技术知识,我特别喜欢这种纯以技术角度切入的交流方式,本着对技术见识增长的渴求,并虚心向老前辈们讨教木工知识,一起怀念和探索曾经让界世伏首称臣的中国明清木匠们的顶尖技艺,以求对木技的共同成长与进步,也来说说我个人对本地木工推刨知识的一些愚见。 首先从近百年的木作成就来看,我们明清家具木作的工艺和技术还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当日本国内连原材料都需要靠略夺盗抢邻国时,我们丰富的原木资源,又加上外洋进来的顶尖品质原木,供我们十分庞大的木匠队伍研制挥霍,并成就了我们辉煌的明清家具史,以古人善事必利器的理念,木工工具在当时是得到了充分开发和完善的,尤其是推刨,几十年来虽然科技经济日新月异,许多木工使用的推刨形制仍然是前人发明的,虽然现在大多数工序也已经被电动工具所取代,但我们的手推刨却从未被任何外来手刨占领我们的专业木工领域,专业领域更懂得适者生存法则。
t' P, e4 B: U$ F 再次就我们国内的生产力,中国木匠们所要面对的大多数是没有经过高级大型设备精加工过的不规整硬木大料作业,且更多的是连毛带皮的粗坯料,还要经常性在露天以大刀阔斧的方式作业,而勤劳的中国木匠可支配的经济收入却不足以普及高级电动工具,专业木工房更是玩家的专利,大量的硬木粗料砍荒至净面的整个作业,只有一把高大上的中国推刨才能完全胜任。
. P# d5 I X( X! e& @; S: A/ \ 至于中国金兔刨刀钢性问题,试想当一把硬质钢刨刀加上快速强劲的推力后,碰上硬脆节疤,旧料杂质等异常情况会是怎样一个后果?% X+ v' _5 X" A4 y' ~% z0 `9 M; z7 j
而刨刀的锋利度试验,以在同一材质同一部位上做试验,因推刨与拉刨结构及运作发力方式不同,足以影响刨面效果的刨刀角度、刀刃角度、切入量以及速度、力度很难控制在同等条件,比如一把刀以不同的速度切割木纤维,不说断面的平整度,就快刀与慢刀是不是同样都能切断还是个问题,所以这些差异会影响到刨刀刀刃的连续作业量,甚至是薄薄的刃口在中国推刨势大力沉的连续推动中产生的高温也能影响到刀刃的使用量,当然我必须承认刨刀的钢质在面对清一水的软木作业时,优势非常明显的。
2 @" `: h# Y" {, j. K+ W% O& s 还有运刨的灵活性,座着使用与站着全身发力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最后在没有工作台的情况下,有些作业用一手扶执依然能用拉刨快速或者更好的完成,而推刨却必须由双手运刨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3 O0 E* ], p' w M; C d 宗上所述,很多是我这非专业的臆想,许多只是理论上的推断,有不对的地方就算重在参与,图个热闹$ n* q! S2 q z3 W0 R
4 S; |. T8 s# Q! E. @
% x' Q1 L7 k, Y
! M4 a, Q2 i! s' m. ~( U& S0 f2 W3 {2 W* `7 `8 C9 e. N0 `6 a$ u
+ _; c3 _) x \, ?
x' a" h3 j* ? u) z
|
|